APP下载

讲一个东北女人的故事(创作谈)

2017-04-07孙春平

北京文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姑奶奶小鬼子娘家

孙春平

前两年,我写过一个中篇,《东北军独立一师》,讲东北民众抗战的故事,见发于《十月》2015年第6期。《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转载时,让我写创作谈,我写的是《聚焦东北民众的民族魂魄》。那篇小说,我主要是写佟家的两个男人,发表之后,只觉言犹未尽,于是,便有了这个专写东北女人跟小鬼子斗智斗勇,也斗人性的故事。

我当年下乡插队的村庄,有一农户,两儿一女,两个儿子年纪相仿,模样却大不同,性格也迥异。待与村人相熟了,便有人悄然告诉我们知青,说那个老二是个小鬼子崽子,是老两口当年去葫芦岛码头捡洋落时带回来的。说来也是个笑话,别人捡洋落都捡回点日本人逃跑时扔下的东西,他家却捡回个白吃饱。

当然,那个日本小伙子并不是白吃饱,干农活绝对是个好把式,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但掐指算算,他刚进家门时,不过四五岁,可不就是个白吃饱。我记得清楚的一件事便是,那家是先给老二娶的媳妇,害得老大年近三十還孑然一人。我们知青曾私下问老大,就是按先大后小的顺序来,也得先给你娶呀。老大憨然一笑,说,听我妈的吧,那老太太,主意正着呢!

东北人,除了闯关东过来的,土著多是满族蒙古族后代。说到满蒙女人,东北有个说法,说姑奶奶回了娘家门,看家狗都吓丢了魂,不再敢像往常那样放肆地大吼乱叫。满族蒙古族姑奶奶出嫁后,便不再参与父母遗产的分配,但娘家再有大事小情,却一定要找姑奶奶回家商量,而且姑奶奶常常还有一言九鼎的力量,兄弟们都要礼让三分。清朝十二帝,前清有孝庄皇太后,一生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晚清有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数十载,架空同治、光绪两代皇上。女人当了四个皇帝的家,除了当时天下大势的复杂原因,东北女人遇事有主意,勇出头,敢担当,应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当然,有的担当,在孝庄身上是政治家的风采,在慈禧那儿便是祸国殃民的胡闹了。

有了记忆中生活的触动,再有对东北女人性格独特性的了解,这对写小说已经足够了。至于那个日本孩子是怎么留在中国的,“挽留”他的人又经过怎样的九九八十一难,那就是编的了,但愿能编得好看些。

责任编辑 张颐雯

猜你喜欢

姑奶奶小鬼子娘家
娘家欠你的,别到婆家来讨要
这让我难以拒绝
一件难忘的小事
菜花黄,梨花白
韩国:娘家出力婆家受益
秦小碗
姑奶奶的智能生活
我心目中的英雄
姑奶奶
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