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出来的好新闻
2017-04-07李亚默
李亚默
【摘 要】记者采访过程中接触的人很多,上到领导,下到百姓,而且同一事件前去采访的记者更是云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机会内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信息,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视角,关键在于你所提出问题的含金量,因此提高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质量是记者必修,而且需要持之以恒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新闻采访 提问 方式方法
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从事新闻写作取得新闻素材的主要手段,而新闻采访又离不开提问,提问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闻采访的成败。提问,看似简单,实则不然。身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探究并掌握提问的艺术,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要求,也是看家的本领,只有做好提问,才能采出好的新闻。
一、新闻采访中记者提问的惯用方式
1.正面提问。正面提问是基础的提问方式,它直接讲清采访目的,直言不讳提出问题,这类新闻采访一般目的性很强,而且受时间限制。同时,正面提问的运用也要注意采访对象的类别,领导、比较善谈的、不怯场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提问方式。
2.迂回提问。这种提问方式是通过聊天谈心,一步步地很自然地把正题引出来。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旁敲侧击,采访他人;二是不直接向被采访者问想要了解的问题,而是同他谈一些看似无关、实则有关的问题。
3.诱导式提问。诱导式提问是指记者通过启发诱导,让采访对象把记者想要了解的情况谈出来,采访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被采访者,闲话家常时滔滔不绝,一面对记者的话筒不免有些紧张,此时,记者要摆出一个内紧外松的态势,抓住机会,一举突破。
4.激将法提问。当遇到当事人不愿意回答记者问题时,可以采用正话反说的方法来改善这一局面,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激将法。记者曾采访过一个临街门市前的下水道返脏水的新闻,采访对象表示为这事他们多次联系当地的房管所,可迟迟没有解决。随后,记者联系了房管所的相关负责人,负责人避重就轻,表示他们最近正在忙着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工作较为繁忙,记者马上追问,完成任务没有错,但是老百姓的难心事就不用解决了吗?不解决,新闻媒体只能如实报道出去。这样一来,负责人承认了工作中的失误,并立即联系了相关维修人员,当天下午就解决了百姓的难心事。
5.追问。主要是指抓住一定的思路线索后就“顺藤摸瓜”,直到找出答案的一种提问方法,便于詳细掌握事件的前因后果。记者曾采访一条名为《清花园小区10号楼:顶层漏雨 难见“晴天”》的新闻,当时物业给出的答复是近日是连雨季,没法修,等到天气转好的时候,我们就会维修。记者于是追问:这连雨季怎么也还得20多天才能过去,老百姓家不就遭殃了吗?大修不容易,小修小补顶多两个小时的活,赶上哪天不下雨,能不能先给简单修修,天好了再大修。物业经理被记者问得无话可说,当场同意了记者的建议,第二天就给百姓维修了房顶,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
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然而一些记者在工作实践中,却没有讲究技巧,导致本能采写出的好新闻没了,比如,提出的问题题目不明确、提问带有明显的倾向性、提问的陈述方式让被采访者不舒服,又或者是准备不充分等等,那么怎样才能“问”出好新闻呢?
二、怎样才能“问”出好新闻
1.提问前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事前的准备,能够帮助采访者熟悉采访的环境、采访的对象等一系列与采访相关的事物,更好地为采访工作服务。近期,丹东广播电视台《第一传媒》栏目开设了“主播带您游世界”栏目,节目中,我们的主播带领大家到泰国、越南等地,感受异域风情,报道做得全面、细致、好看,就需要记者提前做足功课,了解所去地方的风土人情,以及当地不同地区的不同风俗习惯,这样记者在向当地人提问时才能有嗑可唠,才能吸引观众的兴趣,真正达到主播带你游世界的目的。而我们的记者正是因为准备充分,介绍全面,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先后已有几百名市民加入到主播带你游世界的行列中,分享喜悦,收获快乐,同时也使得节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再创新高。
2.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制造良好提问气氛。记者和采访对象大都是第一次接触,两者之间都感觉很陌生,记者在提问前,应该想方设法和采访对象套近乎,如此一来,对方没了距离感,谈起话来也自然会滔滔不绝了。记者曾采访过山区里的一个致富典型,这人干活行,可一看见摄像机就脸红脖子粗,啥也说不出来了,为了打破僵局,记者灵机一动,问他:这几年自己创业吃了不少苦吧?你看你这满手的老茧。他说,可不是呗,为了带着村民一起致富,别说这一手老茧,还累出一身病。一下子就打来了话匣子,记者顺利完成了采访任务。
记者想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就要在与采访对象交谈时,始终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记者曾采访一位知名作家,这位作家本不想接受记者采访的,后期同意只给五分钟时间,记者到场的时候,拿着这位作家的一本书,并在其中画出一段话,一开始就谦虚地跟作家说:我不太懂得这段话的意思,想让您帮忙指点一下。一下子就拉近了记者与作家之间的距离,作家给记者讲了这段话的意思,并说明了他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背景,记者随即问出了几个事先准备好的问题,作家也一一给与回答,采访结束,时间已过半个小时。
3.提问要简洁通俗,直奔主题,找到彼此感兴趣的话题。记者对每个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同时要抓住关键问题,一旦采访对象的谈话偏离了主题,一定要及时将它拉回到主线上来。在采访一位出资数十万元爱心助学的企业老总时,他对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爱心助学的问题似乎不感兴趣,总是大谈特谈自己的企业如何创新发展,取得了哪些辉煌的业绩,记者只能洗耳恭听,随后见机行事,在他谈到富了之后想要回报社会的话题时,记者马上就说:您创业不容易,近些年,您做了很多好事,一下子就把企业家的话题转到了所做的好人好事上,他也向记者阐述了自己的初衷、想法和未来的打算,采访顺利地开展下去。可以说,正是记者的见机行事,直拉主题,把企业老总的话题引入了“正轨”。
另外,要想采访顺利进行,记者必须要找到让自己和采访对象都感兴趣的话题,采访的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2010年,丹东特大暴雨灾害过后,记者在采访受灾较重的某村领导时就采取了这种方法。记者出发前,拟定好了问题:受灾群众晚上住在哪,吃什么,喝水能不能保证?电力、通信、道路等等什么时候能恢复?这些问题不仅是当地村民最为关心的,也是当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作,乡镇领导希望通过我们的节目对百姓的安置点和食品供应情况、公共设施抢修情况第一时间及时发布,以方便受灾群众的生活和出行便利,因此他们积极配合我们的采访,全面、认真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节目播出后,感人的救灾故事、邻里守望相助的场景感染著广大市民,全市上下积极投入到为该村灾后重建献一份力的活动中。
4.提问要具体,要有针对性。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所以记者提出的问题应当具体化。比如类似“这次比赛中您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你现在感想如何?”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此时将问题换成:我知道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在您肯定是非常高兴非常激动的,那您跟我们说说这些年自己是不是很不容易?您最想感谢谁呢?这样,更容易引起采访对象的共鸣,他就会回答出您想要知道的问题了。
另外,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记者在采写一篇题为《“兴边富民” 开启小康进行时》的专题报道时,介绍了丹东在承接国家政策,做好“兴边富民行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举措,节目一开始记者从丹东东港的锡伯族依兰苏村说起,采访了种植草莓的农户,让他们讲述兴边富民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惠,接着又采访了市民委民族科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兴边富民政策让丹东多少农户受益,给广大农民朋友带来了哪些福祉。最后,就此问题记者又采访了高校教授,让他们从全局角度讲解了国家“兴边富民”政策的意义以及未来将会给丹东地区民族事业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好处,作品播出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多次被各新闻媒体转载刊播,并在省级评奖中荣获较高荣誉。
另外,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从受访者处得到需要的线索,虽然记者在采访前对所提问题有所准备,但在实际采访中,还应该视情况而定,在谈话中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思路,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记者只有熟练运用提问方式,给受访者创造融洽的交流空间,才能使采访达到双方满意的效果,最终创作出好新闻。
(作者单位:丹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贾丽燕.采访中的提问艺术[J].新闻传播.2012年2期
[2]王志新.浅谈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J].新闻传播.2010第12期
[3]牛高峰.论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提问“方式”的技巧[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4] 马丽莉. 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中国科技信息,201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