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色北京
2017-04-07王金辉
城市风景是流行的题材,除了楼宇错落的天际线,标志性公共建筑也凝结着城市的精神。摄影师王金辉(微博@小野孩LensLife)的这组作品拍摄了近年来北京的一批新建筑,并经过后期制作,实现类似长时间曝光的效果。他相信,建筑是源泉,风光是文章,人文是信仰。
——编者
玩摄影的人越来越多,可能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时刻:找不到提高的方法和自己的风格,以及自己钟爱的题材,出来的照片与他人雷同。打破思维惯性,我们的摄影才能顺利度过瓶颈期。几年前,我在500px上看到很多外国摄影师的城市建筑作品,意识到这种表现形式很适合来呈现现代建筑的质感和轮廓,于是想到可以拍摄一组黑白的北京现代建筑。
当时我能想象到的办法,就是在镜头前加ND镜,然后长时间曝光,这不失为一种方法,但的确麻烦,制约条件也很多。偶然在网上发现了“木西AlexanDENG”的视频教程,学会了这种被称为“明度”的后期方法。这要比长时间曝光更容易实现。我用了半年多时间拍摄北京地标性的现代建筑,包括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央视、凤凰传媒中心、望京SOHO等,从中筛选制作出目前这组作品。
拍摄和制作这种非商业类的建筑摄影,我主要用超广角、标准变焦24-70mm和15mm定焦镜头拍摄,某些控制下的变形其实更有利于展现建筑的美感。我大多选择仰拍,为了照顾最后成图的效果,我要找到建筑最富体积感的立面,比如有棱角、有弧度的部分,寻求视觉上的变化,还要寻找光线合适的角度,不能有非常强硬的反光,最好是过渡自然、受光均匀的立面,才有利于后期的创作修改。拍摄的时间,我多选在上午九十点或下午三四点,光线不从顶部直射,建筑有立体感,也不会完全逆光或者顺光。天气我大多选在阴天或者雾霾天,没有硬光,背景会比较干净,便于抠图。
这类建筑,有一些属于私人地产,会有保安来阻拦,不允许拍摄,更不让使用三脚架。我为了避免了长时间曝光,会用尽量短的时间选取角度,拍摄完后迅速离开。另外,由于城市景观设计、道路设施以及车辆停放遮挡了建筑全貌,就要仔细找角度了,也许某个视角就正好避开这些碍眼的事物,如果实在找不到,我们只能在后期把这些地方裁掉或修掉。
每个摄影师可能都会有不同的修图方式和习惯,所以才会有同类作品不同的后期效果。明度建筑也是如此,有人喜欢“重口味”一點的高反差,有人喜欢低反差。处理好一张照片最少要花1-2个小时做后期,其中涉及到很多PS基础知识,比如蒙版、抠图、渐变、alpha通道,还有一些类似电脑绘画、亮度蒙版等高级技法。
首先在Lightroom或者CameraRAW中把之前拍摄好的一张稍过曝和一张稍欠曝的照片准备好,用堆栈的方式让两张照片自动对齐导入到PS图层中,根据我的个人习惯,过曝的照片放到上层,欠曝的一张放到下层。接着对其中一张轮廓清晰的照片进行抠图,把建筑主体外轮廓跟背景分离开,建立好选区后同时把两个图层的背景天空删除。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抠图时羽化值设为0,建筑都是棱角分明的,光影也是分明的,我们在做任何一项抠图工作时一定不能进行羽化,让我们的抠图轮廓清晰。
下面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分析受光。首先我们要根据照片中的光线条件,虚拟一个光源,如果原图拍摄的时候已经很明显地让你感知到光源的方向,那样最好。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我们搞清楚建筑哪里该亮哪里该暗,哪里是高光哪里是阴影,就像我们画素描一样。
分析好了就可以开始后面的工作了,根据分析的光源,在建筑立面上模拟并加强光照的效果。在上层(过曝图层)建立一个蒙版,然后任选一个立面进行抠图,把这个立面做出选区后,用渐变填充工具选择从前景色到背景色的渐变模式,再把颜色前景设置为黑色,背景设置为白色。在蒙版上的建筑立面选区内拉出渐变,白色蒙版被染上黑色的部分就会透到下层(欠曝图层),所以拉渐变的时候蒙版上的从黑到白对应实际图像的从暗到亮,(这里不明白的可以自己补一下关于PS蒙版的基础知识),然后再进行细微的调整,看看明暗渐变是否自然。依此类推,把相邻的建筑立面也选择出来,进行如同上一步的渐变填充,直到我们把所有的立面都处理得非常合适就可以暂告一段落了。
进入最后一步——描绘背景中的云。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明度建筑照片,都是以一个暗调的背景来衬托建筑的质感,而且天空中还会有一些起点缀和引导视觉作用的云,无论它是放射状的还是条状的,最方便的办法就是在PS当中画出来,无论是用黑色背景和白色画笔,还是建立黑白纯色蒙版进行擦涂,都是可以完成的,然后再加以径向模糊或动感模糊。当然,最自然、效果最好的肯定还是实拍长时间曝光,但我们经常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所以才会有后期模拟这种效果的方法,总之在描绘的时候要不断修改调整,努力做到最自然的效果。
这些就是一张明度建筑照片制作的主要过程,看文字一定很枯燥,逻辑也不会很好理解,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我会在不久后跟用视频分享详细的后期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