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课大学生课堂教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手机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究

金倩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00)

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尤其是手机新媒体的普及,大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特别是理论性较强的公共课,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更是严重,使公共理论课堂教学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为此,笔者深入高校公共课堂进行实地调研,探讨手机新媒体影响下的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在手机新媒体影响下提升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的路径。

手机新媒体;手机;困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机APP软件的层出不穷,手机已经从传统的作为移动、通讯工具转向信息化工具。手机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方式的互动性、功能的多样性、设计的个性化,手机新媒体多功能的融合蕴藏了大量的信息,很多软件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接收新事物迅速的手机新媒体使用主要群体,在生活中过度依赖手机、在公共理论课上肆无忌惮地玩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对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改善课堂情况,提高课堂效率,从学校、教师、大学生三个主体探究应对路径迫在眉睫。

一、手机新媒体给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带来的困境

(一)教师的地位、权威受到挑战

据笔者对大学生持有手机情况的调查和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97.4%以上的大学生都持有手机,并且把手机带进课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公共理论课堂上,“低头族”、“拇指一族”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调查数据显示有67.55%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在公共理论课堂上玩手机,99%的大学生表示会时不时地玩一下,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讲课,学生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大大减少。在“你在公共理论课上玩手机会担心被老师发现吗?”这一问题中,有56.86%的学生表示在公共理论课堂上玩儿手机不会担心被老师发现在“你认为老师对公共理论课堂上玩手机的同学进行斥责有用吗?”这一问题中,有51.66%的学生表示即使他们在课堂上玩手机被老师斥责也没有用。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公共理论课的内容没有用,只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就好,。学生的学习态度呈现出严重的功利化倾向。

(二)课堂教学管理受到挑战

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手机功能不断翻新,手机所显现出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不止具有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方式较强的互动性和功能的多样化,还又具有便携性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又小巧美观,方便随身携带,为大学生把手机带进课堂创造了条件,增加了课堂管理的难度。在“上课期间你手机会静音吗?”这一问题中,有11.26%的学生手机是不会静音的,而是选择震动模式。在“思政理论课堂上你会用手机来做什么?这一问题中,有22.05%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听歌,39.22%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玩儿游戏,76.47%的大学生会在课堂上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看小说。

(三)课堂教学质量受到挑战

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手机入侵课堂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不止取决于老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公共理论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很多学生感觉很枯燥。在“你在思政课理论堂上玩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问题中,54.90%的学生表示上课玩手机是因为公共理论课枯燥乏味;58.82%的学生是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31.37%的学生是觉得课程太抽象。上课期间部分学生心思都放在了浏览手机上的各种网络信息与操作手机的各种功能上。在被调查持有手机的151个大学生当中有67.55%的学生都会玩手机。一节课45分钟,玩手机超过15分钟以上的大学生有66.67%。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被手机所代替,教师的教学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反馈,对于这类情况,部分教师只是机械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水平却日益下降,学生学习的欲望更是日渐减弱,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降低,课堂教学远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手机新媒体影响下提升大学公共理论课堂教学的路径

(一)教师方面

1.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

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合格的教学技能。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希望公共课任课老师能提高教学水平,把知识讲活,理论联系实际,语言幽默风趣、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增加互动环节等。因此,教师应该做到学识要有征服力、教学内容要有穿透力、教学方法要有激活力、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学态度要有亲和力。努力提高知识水平,把专业知识学精,拓展其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改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目前,教师教学还是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就要做到语言有趣味、有余味、有魅力,把知识讲准确,讲清晰、讲精炼、讲透彻、讲生动;课堂上表现出热情与幽默,渲染课堂气氛,与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关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氛围活跃,不枯燥,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学习、尊重老师,提高老师的地位和权威。

2.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交流是缩小教师与学生距离的最好疗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角色,树立教师主导学生是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方式上,不能用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是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使学生集中注意力,适当提出问题,让学生发散思维,发表见解,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在课后,教师尽量多抽时间跟学生交流,提升亲和力。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针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存在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交流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

(二)学生方面

1.树立正确手机利弊观

树立正确手机利弊观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责任。学校是一个学习、发展自己的场所,大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辨别能力,认清课堂使用手机的负面作用,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做好人个人规划。手机娱乐虽然也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但沉迷于手机忽略了课堂教学,得不偿失。手机可以随时查找资料,但形成依赖,则会失去学习的独立性。因此,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手机的利弊,趋利避害,在课余时间用手机进行娱乐,丰富学校生活,适当利用手机新媒体的优势辅助学习,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拓展知识面,充实自己。

2.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是确保自己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学校制定相关制度,教师制定规矩,这些都是解决课堂上学生玩手机问题的外部制约因素,学生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制定约束规则,积极的自我督促,相互监督,养成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前关机,课上不看手机的良好习惯。逐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进而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

(三)学校方面

1.制定相关制度,加大课堂监控力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手机新媒体入侵课堂严重的干扰了课堂教学秩序,学校应该制定相关制度,加大对课堂的监控力度,规范学生使用手机。学校的视频监控系统是一种最好的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捕捉到每间教室上课的动态。教师对学生使用手机要有明确的要求,如:规定在上课时规定学生统一进行关机;或者不允许在课堂上操作手机,对违背要求者根据政策进行惩罚等。不少的学生也表示,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在教室安装信号屏蔽器,信号控制权交给任课教师,以方便教师合理、充分利用手机上课,并且可以达到规范课堂管理的效果。

2.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公共理论课的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学校应对加强公共理论课堂课程考核方式研究,针对新媒体时代学生玩手机的现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如:教师加强过程考核。教师提高平时成绩分值,特别是平时课堂表现等,对于课堂表现积极认真而不玩手机的同学给予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起大学生对公共理论课教学的重视。如:丰富考核内容。考试的内容不仅限于书本上的内容,而是平时上课所讲的内容也是期末考试内容的一部分,以此让同学们集中注意力听课。如:小组研究成果考核。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再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师生共同完成评价任务。总之,要针对思想政治课学生重视的程度却不高的现状,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提高公共理论课的实效性。

3.加大手机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

媒介素养也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加大对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手机上的功能能够操作自如,但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还存在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首先,可以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在使用手机交流过程中应遵守、坚持现实中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充分认识手机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认清自己使用手机所发表的言论对于社会和他人可能造成的危害、抵制各种不良信息的诱惑、不受各种对祖国人民不利的价值观念的影响,坚持我国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其次,学校可以通过通识性的媒介素养教育灌输合理使用手机的观念,使大学生养成在适合的时间、场合合理使用手机的行为习惯。最后,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宣传手机媒介素养的重要性。

[1]侯欣洁。大学生手机新媒体媒介素养刍议[J].新闻大学,2010.1.

[2]刘芳.大学生手机依赖对课堂及教学的不良影响及应对[J].河南:黑河学刊,2014

[3]宗宇.手机对高校课堂教育的影响[J].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学报,2014.

[4]王兵.论手机上网对高校大课堂教学的影响[J].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金倩,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向。

)

猜你喜欢

理论课大学生课堂教学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