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分析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危机机制政府

(菏泽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00)

基于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分析

郭晓琴

(菏泽学院山东菏泽274000)

随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公共危机已经由偶发转变成了常态化的频发,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所属部门的力量太过依赖,忽略了企业可以发挥的作用。文章对我国政府与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进行阐述与分析,立足我国国情,对如何充分构建我国政府与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合作机制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政府;企业;合作;难题;双重整合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可行性

1.方面企业可高效整合资源,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企业可以将社会资源高效地整合为公共应急资源投入危机管理。2.企业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专业性,多数企业由于大多采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在某一专业领域有自己的专长,可有效弥补政府危机管理细节的不足。3.企业更容易贴近基层群众,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发挥很好的桥梁作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能获取更多的社会的支持与信任。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企业的合作难题

(一)政府与企业合作基础薄弱,合作方式冲突,合作渠道稀缺

1、合作方式相互冲突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可操作性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指南,且在危机管理实践中,基层政府以及人员缺乏合作意愿,在管理习惯和管理行为方面,基层政府及人员与企业合作较少且关系疏远,较少达成一致性的合作协议,合作方式存在较多冲突。

2、合作渠道稀缺

当前企业成立方式大多为自发组成,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与政府合作的渠道少之又少。一方面,政府日常管理中缺少企业的参与;另一方面,在政府应急管理中也少见社会这种,导致政府与企业、志愿者之间缺乏日常的合作框架,更少有日常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培训与演练。

(二)政府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广度有限

1、合作的深度有限

我国政府与企业的合作范围还仅仅停留在危机发生以后的应对与处置阶段。而在恢复重建过程中,企业的工作机制针对特殊群体需求可以发挥持续性的作用,对于社会生活生产秩序、社会心理秩序的恢复重建非常有利。但是,我国公民、社区以及企业的参与却极其有限。

2、合作的广度有限

根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四种类别。然而结合我国目前的合作实践来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会与合作范围限于突发事件,我国企业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范围非常有限,他们的主要活动大都集中于我国近几年所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中,负责筹集资金、捐款捐物等工作,但是在事故灾害和社会安全事件中,企业却很少出现或参与其中。

(三)政府与企业合作动力不足,缺少制度性保障

专门目标定位在以公共危机管理的企业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在参与抗震救援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与知识,行动能力有限,缺乏协调性。我国目前危机管理中企业的志愿组织形式较为多元、服务内容广泛,但是,如何保证志愿热情能够长久保持,既参与到救灾过程中,又通过多种途径和机制参与到危机过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之中,是合作治理的重大难题。

四、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与企业合作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前提:强基础,扩方式,增渠道。

1.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方式

公共危机管理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较大,在危机应对与处置阶段,需要医疗服务、资源服务、救援服务、特殊群体服务、心理救助等;在公共危机管理的预防阶段,还需要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在危机之后的恢复重建阶段,残疾人与弱势群体的服务、社区建设的服务、长久性心理恢复服务等需求又陆续出现。因此,可以引入目前政府与企业在公共服务领域所形成的合作方式,用于达成公共危机管理领域中的相关需求。而当前,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企业合作方式的一种主要形式——服务购买模式。可在政府与企业建立契约关系,由政府花钱购买,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2.构建正式的组织渠道,保证合作的有序开展。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政府设置专门的主责机构,专门负责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专项计划与合作指导,与企业维持日常的紧密联系。比如红十字会以及全国性的志愿者联合会或志愿者协会等。另外,社区可作为政府与社会工作组织合作的平台,化身为政府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渠道。

(二)构建核心:刚柔并济的双重整合机制

1.硬机制:以公共权力为基础

第一,建立专门的公共危机管理机构。该机构危机决策过程中处理危机的和紧急事件的能力和权力,并在政府组织的各个层级形成包括政府各个部门和广大企业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协调联动系统。第二,设计公共危机管理常态化制度,落实组织权力的分解与整合。构建一个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危机管理权责分配机制,该机制通过政府组织内部的横向与纵向分权和授权,并课以相应的责任,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明文规定权力高低归属、应急行动配合责任范围、资源调配与共享应急机制。确保公共危机管理中企业听从政府的管理,同时在具体处理瞬息万变的危机情况时能够充分共享权力、分担风险。

2.软机制:以社会资本为特征

普特南指出,“社会生活中那些表现为网络、互惠、规范和信任的特征构成了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将社会资本引入公共危机管理中,可以为组织之间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为集体行动提供非正式的框架。一方面,政府要营造信任的氛围,信任企业,并积极培育使其发展壮大。政府应当建立与企业的沟通交流渠道,共享信息,让企业全面及时地了解危机动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政府应当实现信息共享,而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则可以为这种信息的共享以及信用管理提供新的技术平台,为信用信息库的建立、成员组织之间信息的获取、 分析、评价以及信用状态信息的披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另一方面,政府应努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共享愿景。对于企业的成立,应当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公共危机管理。建立共同愿景,可以使得政府和企业中拥有共同的意象或景象。 在这种意象或景象中,众人是一体,组织全面的活动均为一梯,政府和企业的活动可以融汇起来。这种共享愿景,可以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和企业创造了焦点和能量,从而促进并引导政府与企业组织自觉的合作。

(三)构建保障:政府与企业持续性合作的制度性变革

为使合作机制具有长久发展的动力,就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在资源、人员、空间等方面推动企业的发展。塑造志愿文化,完善有关企业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律政策体系,增强其参与危机管理的合法性。政府要不断完善现有企业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参与危机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增强与企业的信任和沟通,逐步放宽企业的准入条件,为其参与危机管理提供广阔空间。

[1]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版。

[2]曹荣湘等:《 社会资本与公民社会:一种元制度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2期。

郭晓琴(1987-),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助教,硕士研究生,菏泽学院。

)

猜你喜欢

危机机制政府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危机”中的自信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