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入伍新兵的部队适应能力

2017-04-06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9期
关键词:新兵军营战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1106)

浅谈如何提高入伍新兵的部队适应能力

吴瑾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1106)

由于部队军事化的特殊性,新战士很少能够自主发现问题以及主动寻找科学的方法处理个人问题,各种不适应和问题就会随之产生。如何对新战士进行正确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对新生活的适应能力,让他们顺利度过新训期,对他们在军旅生涯中的成长进步和部队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入伍新兵适应问题的现实表现着手,对产生适应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解决入伍新兵的适应问题,以帮助他们走出适应困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新兵;角色转变;适应能力

入伍新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能否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军营生活关系着部队的长远建设。本文将从新兵入伍后对新环境适应困境的现实表现出发,探讨如何提高他们对部队生活的适应能力,帮助新兵缓解压力,走出适应困境,使其更好地融入军营、适应军营、投身军营,锻造出军人特有的良好品质,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军人。

一、入伍新兵适应问题的现实表现

部队适应是指新兵来到部队以后,面对变化了的生活环境、新角色和新环境等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对适应军营生活所做出的反应[1]。初入军营,新兵需要改变的不仅是行为方式,实质上是内心的态度和价值观发生深层次的重构。面对截然不同的新生活和新角色,新战士在心理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压力,同时也使适应新角色成为新兵入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对部队环境的不适

从地方到部队,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在饮食、语言和外部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部队的特殊性质使军营内部实行封闭式管理。高强度的军训练任务和封闭的军营环境,对每个新战士,即使是在入伍前做好心理准备的新兵来说,也需要一段适应的过程。在严格的纪律约束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下,即使部队能为新兵提供有力的物质和生活保障,但长此以往还是会使新兵存在情绪低落等疲劳现象。

(二)对训练生活的不适

根据我国入伍时间的安排,新兵训练大多在寒冬和酷暑时进行,而且大多数集训单位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天气恶劣的环境中,新兵对训练上的不适应主要表现为:(1)不能适应紧张的训练生活。部队里的一切活动都有时间限制,比起入伍前自由宽松的生活,很多新兵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快节奏的生活。(2)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有的新兵不能正确看待新兵连艰苦的训练,对训练会产生畏难情绪。还有些新兵看到战友因伤病停止训练时甚至会产生“泡病号”的想法,以此来逃避训练。(3)不能正确认识新训的重要性。有的新兵在训练中心不在焉,天天盼着下连,总觉得下连后的日子会比新训舒服很多,缺乏主动提高军事技能的强烈意识。(4)害怕开班务会。根据部队的条令条例规定,班务会每周召开一次以总结一周以来的训练和生活情况。在很多新兵眼里,班务会就是所谓的“批斗会”,没能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班务会。

(三)对士兵角色的不适

部队强调集体的统一性,不仅是在作息时间上统一,而且做任何事情都有统一要求与规定的约束。从地方青年的角色转变成了部队新兵的角色,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角色,对新兵入伍后适应新环境、完成角色转变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是一个挑战。由于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存在差异,在面临角色变化时所表现出的调整方式及适应情况也是各不相同的。有些新兵不能正确面对角色转变所带来的行为模式的转变,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等不良心理。

(四)对人际关系的不适

人际关系是部队内部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战士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心理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进入部队后,新兵脱离了原有的人际关系网,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就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和冲突。有些新兵由于性格原因喜欢迁怒于人;有些干部、新兵班长容易端起老兵的架子,让新兵不敢主动和老兵沟通,这些严重拉大了官兵间的距离。军队生活相对封闭,如果新兵不能用科学方法处理好人际问题,长期下去还会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

如果以上各种不适表现交叉影响,会给新兵顺利度过适应期带来困难,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新战士在部队中的训练和生活。造成上述不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入伍新兵适应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入伍动机和现实预期的不同

动机是影响个体认知态度、行为方法的重要因素,心理期望与现实挫折的矛盾会导致动机的弱化或改变,其结果可能导致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是否良好[3]。在现实生活和世俗的影响下,很多新战士将理想欲望化,注重实际利益,把参军入伍当作逃避现实或达到另一种目的的手段,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有些新兵来到部队把入党提干、学技术、考军校、找出路、转士官作为今后军旅生涯中的目标,在具体行动中就功利性目的比较明显,遇到工作挑着干,利己主义思想较重,一旦目的得不到实现,立刻会失去动力,遇到艰苦训练时易产生逃避心理,甚至想“一走了之”。如果新战士不能正确对待这些,就会给后面的部队适应埋下隐患并产生消极影响。

(二)人格发展与自我认知的偏差

按照我国现有的兵役政策,新战士入伍时的年龄普遍集中在18-24岁,而这个年龄段恰是从青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也是一个确立同一性的阶段,是一个人格形成但不稳定的时期。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可以分为八个社会心理阶段,这八个阶段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阶段都会产生新的冲突。如果能处理好这个冲突,就能恰当处理危机进入下一阶;否则将导致新危机的产生,同时会出现不良情绪和其他障碍。新战士所在的年龄大多处于自我同一性的确立阶段,在此阶段中他们会更多思考自身,慢慢确立自我意识,并形成自我角色[3]。如果出现同一性混乱,则会出现退缩等不良人格的产生并引发其他问题,也给适应军人这个角色带来新的难题。

自我认知是个人在思想上对环境的反应。新战士拥有正确的自我认知对后面的军旅生活至关重要,如果新战士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身优点,就会觉得处处不如别人,长期下去就会产生自卑心理,对自己丧失信心,遇事会产生畏难情绪,对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都会造成消极影响;相反,如果新战士过高估计自己或过度自信就会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心态,这样往往会导致工作上的失误。

(三)家庭教育和部队管理的不当

父母是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当前的兵源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以往的生长环境中吃苦精神差,自我控制能力弱,思想容易产生波动。父母的心态也是比较复杂的,很多父母爱子心切,为子女做出很多不合理的事情,有引起甚至违反了部队的条令条例。这些都对新兵入伍后的思想状态产生很大的负面介导作用,不仅影响战士的情绪,也影响了部队新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严格管理是军队的特色。在部队,新兵要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和较重的学习任务,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少,不能得到经常的反思和足够的休息。有些部队在训练中操之过急,希望新兵尽快出成绩,还存在各种额外的训练,没有充分考虑新战士的承受能力,挫伤了新兵的训练积极性,导致新兵思想包袱重,心理落差大。除此之外,有些带兵骨干由于兵龄短,缺乏带兵经验,不能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辅导工作,也会导致问题的产生。

三、提高入伍新兵部队适应能力的对策

针对新兵入伍后的适应问题,应通过不同方法和各样的活动开发新兵潜能,提升新兵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新战士在部队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军旅目标,以达到解决新兵适应问题的目标。

(一)开展专题讲座,加强思想引导目标:使新战士认清自己,尝试自我定位,整合个人期望,为今后的军旅生活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内容:通过思政教育和党团活动等教育引导活动让新战士了解军队的特殊性质和军人的神圣职责,有安排地组织“如何当个好兵”、“怎样提高战斗力”的大讨论,开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等,使新战士在思想上重视军人的特殊身份,呼唤出他们内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予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心理讲座、健康讲座等小组专题形式让新兵了解自身适应状况,及时发现不良问题并加以改正,防止问题积累恶化;坚持思想引导,提高训练兴趣。政治工作要始终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个核心,利用训练间隙的时间,加强教育引导和思想动员,充分调动新战士自觉投身军营的积极性,激发新战士爱军习武的热情。

新环境的不确定让新战士对自身缺乏准确定位和自信,这时开展专题讲座和思想动员通可以让新战士加强军人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思想上重视军人训练的重要性;可以让新战士澄清自身价值,更好地认清自己,为接下来的军营生活找到一个合理的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同时了解自己是否存在适应不良的行为方式或心理反应。如果没有,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若有,可以做到及时解决。

(二)运用小组技巧,提高训练效果

目标:运用小组技巧和方法,为有适应不良症状的新战士寻求各方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帮助新战士尽快适应军营生活。

内容:在军事训练中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在训练中注意坚持少批评,多表扬,对表现突出的新战士做到及时表扬和奖励,鼓励更多的新战士不断拼搏超越,提高见荣誉就争、见红旗就扛的意识,不仅可以激励其他新战士学习先进典型,也能营造军营上进的氛围;把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训练中,让新战士在欢声笑语中开展训练,做到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享受吃苦;积极开展小游戏、小竞赛等趣味小组活动,把动作训练与娱乐活动结合起来,适当组织一些比武活动,鼓励新兵争当先进个人和训练标兵,在新兵中叫响“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口号,既能活跃训练氛围,激发训练热情,又能培养团队意识,确保训练效果;让新兵通过专题小组活动完成小组工作者布置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学会与战友合作和有效管理时间。

对于新兵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应加强政治教育,做好思想引导。向刚入伍介绍军营的特殊特点和军人的特殊使命,帮助新兵更深入地认清部队,使他们端正入伍动机和训练态度,增强投身军营的信心。同时,定期为新战士开展专项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体系,及时为新兵解决心理问题,降低部队生活对新兵应激的强度。针对新战士的兴趣和需要,创造不同的文化教育形式,在训练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转移新兵注意力,丰富新兵业余文化生活等。

四、 结语

新兵入伍后都要经历一个适应新环境、逐渐融入部队生活的过程。但由于新兵大多处在特殊年龄段以及个体特征的不同,很容易在此期间引发各种问题,给适应部队生活带来障碍。对入伍新兵的适应问题进行对症下药,将有助于新兵调适好自身状态,正确面对适应问题,尽快完成新角色的转换。同时对更快的适应部队生活,为军旅之路打牢基础,更好的承担责任和使命,构建现代化国防和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1]Reuben Gal,A.David Womelsdorf 主编:《军事心理学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李文姣、符明弘、王雪松:《入伍新兵适应性问题的质化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6)

[3]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6

吴瑾(1993-),女,汉族,安徽铜陵人,退役士兵,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研究方向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

)

猜你喜欢

新兵军营战士
新兵,请入列!
军营里的奥运会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军营游
军营畅想曲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领着“新兵”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