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位“换脸人”走完勇敢人生

2017-04-06本刊编辑部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排异诺尔移植手术

首位“换脸人”走完勇敢人生

与陌生人的脸“共存”11年之后,世界上第一位接受脸部移植手术的法国女子伊莎贝尔·迪诺尔走完了她勇敢的生命之路。法国媒体日前报道了这位“换脸人”去世的消息,她由于长期接受抗排异治疗而患上两种癌症。

有报道称,迪诺尔是遭到几只发狂的猎狗围攻,但她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却为爱犬辩护说,她并不怪罪她的狗“坦亚”,甚至认为“坦亚”显然是发现她昏迷了,拼命地想要“咬醒”她,让她不至于因服用安眠药过量而死亡。不管如何,事情发生后,迪诺尔的人生完全变了。她说,在那段时期,当她每一次看到自己外露的牙龈与牙齿,都会想起“死神的骷髅头”。

几个月后,迪诺尔勇敢地接受了史无前例的脸部移植手术,重新补上下巴、嘴部、鼻子的三角区块。手术的执行者是亚眠大学附属医院著名的外科专家迪贝纳和德沃舍尔,而捐赠者则是来自于一名脑死亡的女士。经历15个小时的手术后,迪诺尔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接受脸部移植手术的人。在手术后,迪诺尔对媒体表示:“一照镜子,我马上认出了自己。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法国电视三台报道称,迪诺尔在之后11年间积极进行治疗,与医学研究者密切合作,并共同战胜了至少两次明显排异反应,其中一次已是手术完成后9年半的事情。为她治病的医生表示,“很少见到如此勇敢、如此自愿配合治疗和医学研究的患者。”

受迪诺尔“换脸”成功鼓舞,全世界已有超过30位毁容患者接受脸部移植手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日前说,虽然迪诺尔已经去世,但很多“换脸人”还在健康地活着。美国义务消防员哈迪森去年8月接受长达26小时的换脸手术,如今恢复良好,容貌已经与常人大致无异,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带家人到迪斯尼乐园游玩,与朋友一起上健身房,再也不必面对人们异样的眼光,他说,新的脸让他重获新生,“被人忽视的感觉从没这么美好过!”

然而,与其他器官移植一样,“换脸”的风险始终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法国电视三台报道称,当初为迪诺尔主持换脸手术的专家之一德沃舍尔承认,即便在手术成功之初,排异反应问题也很突出,“被移植到患者身上的器官和患者身体仿佛全然不相干一般”。2005年完成手术后,迪诺尔一直病魔缠身,饱受折磨,最终因为某处“肿瘤发作”而去世,不能说当初的换脸术就是导致其死亡的直接原因,但从长远看的确产生了影响。

换脸带来的伦理道德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与一张死者的脸一起生活”,德国《世界报》评论说,换脸手术给予患者一个新的面貌。但许多医生仍持怀疑态度,把一个死去的人的脸移植到活着的人身上,这不仅在医学上显得鲁莽,而且在道德上也值得商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陈忠华介绍称,所谓“换脸术”无非是把外科技术与器官移植技术叠加起来,并不困难。突破极限、挑战巅峰都谈不上,无非是普通应用的拓展,技术的延伸。“换脸术”在需求上存在争议:到底值不值得做?利弊平衡点在哪里?还有不同声音。

陈忠华表示,他不是特别推崇这项技术,“换脸”本身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换脸”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解决,人类应该应用新材料,寻找新方法。现在硅橡胶面膜非常好,做出来特别像真的。还有更好的合成材料,弹性和质感都可以相当逼真。

1954年12月23日,美国医生约瑟夫·穆瑞主刀在一对同卵双胞胎之间进行了肾移植,移植的肾脏存活了8年。这次手术被后人视为现代器官移植的开始。穆瑞也凭借那例手术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从那以后,人类器官移植的界限一次一次被突破:1963年,肝脏移植、肺移植;1967年,心脏移植;1968年,心肺联合移植……

2015年,一则换头术的消息把器官移植推到新的边界,也把伦理争议推到新的顶点。当时俄罗斯“回声”电台援引宗教界人士的话说:“换头手术关系到道德问题。如果未来该技术成功,富人就会利用穷人的身体,世界将变得不再人道。”

中国知名学者司马南日前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在人类符号识别系统当中,人脸的识别程度最高。一旦面部发生变化,将导致人类在面孔识别上发生困难。“换头术”则面临更大的社会争议,意味着人的躯壳与头部不符,是两个人的融合问题。首先自我认知出现分离,你到底是谁?其次,社会对你认知出现障碍。而且富人命贵,穷人命贱在器官移植问题上引发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摘自《环球时报》)

猜你喜欢

排异诺尔移植手术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肝脏移植手术是万能的吗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移植术后排异反应监测中的价值分析
大都会歌剧院开季《诺尔玛》:三位女高音各具特色
洞见
美容店推出络腮大胡移植手术圆你铁汉梦
《哲对宁诺尔》方剂数目统计研究
毛发移植手术治疗并发症的预防
英电子眼移植手术首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