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公路建设 融合养护发展
2017-04-06柴翼翔
柴 翼 翔
(山西省公路局长治分局,山西 长治 046000)
公路建养兼顾,推进融合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公路建设事前考虑方便公路养护,事后公路养护能更好的保障车辆安全畅通,延长公路使用期限,在公路改建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公路质量和安全,二者合二为一,推进公路深度融合发展,服务于社会,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
1 近年来公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近年来,在山西省公路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创新工作理念,将公路建养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深入探索,打造融合标杆项目,实现双效统一。2006年以来,我局为了改善超龄和薄弱路段的路面状况,实施了路面改造工程项目。截至目前,我局已改造了近500余千米超龄油路和薄弱路段,大大改善了路面状况,缓解了养护压力,确保车辆运行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2 影响公路建养的因素
推进公路建养融合发展,要突出理念创新,着力提高认识,在公路建设中,更多的考虑到公路养护,现在我局12个公路管理段,担负着长治地区国、省道1 300余千米养护任务,一个道班平均养护20 km的公路,每班平均道工有10人。日常养护劳动强度大、机械化养护程度低,养护任务十分繁重。特别在雨雪天气中,需要应急快速处治,此时机械配合人工是首要选择的作业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养护逐渐替代人工养护,是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如边沟的清淤工作,当雨雪天气造成边坡滑坍的土石滑入边沟后,机械配合人工清理边沟,而现成的部分矩形边沟断面尺寸为宽50 cm,深60 cm,小型挖掘机挖斗的尺寸均大于50 cm,挖斗不能进入边沟底部进行挖除淤泥,为了兼顾养护,在今后的公路改建中,公路外侧地形如不受限制,尽量采用边沟断面尺寸大于50 cm或设计成梯形边沟,便于机械作业。
3 突破旧观念,需要新理念
在“融”中求突破,在“合”中求发展。我们将公路建设与公路安全相结合,努力打造品质公路。过去公路改建受设计和资金的限制,在附属设施建设中,未能尽善尽美。如在高于5 m的边坡地段未能修筑钢筋混凝土防撞墙,而设置为示警桩,不能很好地起到安全防护作用。在公路日常养护中,养护单位根据车辆通行要求,逐渐增设各类安全设施;同时与公路文化相结合,在公路挡墙、护面墙上绘制安全图文、人文景观图案等,使车在路上走,犹如画中游。在公路改建与日常公路养护过程中,我们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虑。近几年我局完成了多项生命防护工程,增设了波形护栏,钢筋混凝土防撞墙、避险车道等安全防护设施,增加了各类标志标牌,施划了公路标线,确保了交通车辆的安全畅通。
4 坚持科学施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超龄油路路面改造工程,大部分是在原旧路面上加铺基层与面层,两侧浇筑C20混凝土矮墙,矮墙高度与加高路面厚度相同。路面结构设计一般分两种:下挖段路面设计、直接加铺段路面设计;下挖段路面结构部分地段为20 cm底基层稳定土、20 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 cm底基层稳定碎石上基层、5 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 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设计总厚度69 cm;直接加铺段路面结构部分地段为18 cm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20 cm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5 cm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 cm沥青混凝土上面层,设计总厚度47 cm。公路路面改造工程原路上加铺,抬高了公路路基,尤其过村镇路段和店铺门前排水困难,村民干扰大,平交道口坡度衔接不顺,边坡培土不够,给沿线村民出行和车辆行驶造成安全隐患,而且养路工培路肩土方工作量大、速度慢、养护费用高,增加了养护难度和强度。对于有些公路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的地段,大修改造对原路面病害处治设计工程量不足,经过10余年的通行使用,现在此处仍会出现病害,建议在今后改造时需对症下药,优化设计。
5 积极改善隐患薄弱路段
在高挖方地段,旧路上边坡坡度不够,在路面改造工程中,施工图设计不包括边坡坡度的处治,因此给今后日常养护留下了难点,同时也给车辆通行留下了隐患,如我局管养的河潞线,全长68.76 km,是我省通往河南的主要运煤通道,交通量大,重载车辆多,1999年新建该项目时,由于征地拆迁等种种原因,部分土石方地段上边坡坡度没有达到设计标准,2010年第二次进行改造时,此路段边坡仍没有达标,该公路山高沟深,上边坡陡峭,土石方经常滑落,行人及车辆通行非常危险,2013年对经常落石段进行了挂网处治,但沿线仍存在边坡落石的现象,养路工只能在坡底清理,工作难度大又危险,为了行车安全,建议今后公路路面改造工程设计施工中,能将原旧路不达标的地段彻底改善,消除安全隐患。
桥头跳车是多年施工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在路面改造工程施工中,桥面设计只加铺油面,桥头引道下挖处治,但桥面搭板与路基接头处机械碾压不到,人工夯实不够,造成错台、下沉等跳车现象,而养护进行处治效果不好。
混凝土护拦施工中,设计每30 m一道40 cm×20 cm泄水孔,但泄水孔外设计无排水设施和急流槽工程量,没有充分考虑到建成以后,长期从此处排水,对墙体和边沟的冲刷,造成水毁,因此公路建设未能充分考虑养护,会造成二次费用投入。
6 结语
在近十余年的路面大修改造工程中,下挖旧材料利用不够,部分地段进行了冷再生处治,作为垫层或底基层,大部分路面结构设计是在原路面上加铺,目前有些地段,路面已不适应再加铺抬高,原路面下挖处治是首选方案,但如何利用公路下挖后的旧料,减少废弃物,加强环保意识,是目前研讨的论题。
另外,路面改造工程仅进行了路面升级与附属设施的完善,局部路段因平曲线半径过小、纵坡过大、视距过短,安全隐患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公路改造与养护融合创新,是我们永远探讨的课题。在创新上下功夫做文章,拓展思路方法,提升公路改造与公路养护协调能力,为深度融合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