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雨城区静态交通空间的优化研究
2017-04-06张峻峰
张 峻 峰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1 问题的提出
雅安市雨城区历经数年灾后重建工作基本结束,雅安市的经济飞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加(2016年城镇化率43.95%)、雅安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近三年每年以17%的平均增长递增(2017年预计机动车保有量在47万辆左右),雅安市雨城区大量引入共享单车。中心城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张,路网结构正在逐步完善,而老城区历史发展因素,道路相对狭窄,城市规模不足,交通道路规划欠佳,静态交通空间供应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停车问题与行车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2 雅安市雨城区静态交通空间现状研究分析
耿化民教授曾指出“静态交通”指的是交通的一种交通形式,静态交通主要指停车场,道路,标志和其他交通附属设施[1];雅安市雨城区新老城区发展的不均衡、城市设计交通规划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量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通枢纽区。以西门车站为例:西门车站作为雅安的汽车客运中心与城市公共交通换乘的起始点位于老城区交通拥堵区域,交通流线混乱,社会车辆停放随意;共享单车随意停放,阻碍行人通道。
2)旅游商业区。以雅州廊桥立体车库为例:雅州廊桥作为中国最大、最长、最美的廊桥景观[2],采用立体车库很好地解决了旅游景点地区停车难的问题,将水平停车转化成为立体停车空间,采用电子信号指示标志,采用立体停车库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不足与早期规划问题,露天停车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因此会遭受不利自然气候。
3)路边停车区。以朝阳街、文化路路边临时停车为例:上述两条街属于雨城区商业中心的街道,临街购物点较多,停车方便,因此形成路边临时停车区。原有城市规模较小,道网规划较为局限,导致了实际车道不足规划车道,同时临时停放非法占据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造成交通阻塞。
4)新老居住区。以建安厂301家属区与第一江岸小区为例:建安厂职工家属(301)区建成于1999年,属于砖混结构多层住房,无规划停车空间,而如今小区内停车空间大面积占用公共空间。第一江岸小区属于新城区新开发高层商品房,配有地下停车场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与生活品质,能满足该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5)非机动车“树间停车”。非机动车大多采用“树间停车”:对于雨城区的学校门路边、公交车站台旁未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大多采用路边临时随意停放或者采用“树间停车”,不利于交通。
3 雅安市雨城区静态交通空间优化策略
3.1 政策管理优化策略
1)建立静态交通空间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在相关政府部门、交管部门的领导下,涵盖建筑、规划、交通、教育、工商、宣传等部门进行协调统一管理。2)建立科学的政策管理制度。对于停车问题与行车问题等静态交通空间问题进行相关的前瞻性预判与规划指导,建立严格的管控制度。
3.2 人居行为优化策略
1)人居行为活动安全化。在西门车站交通枢纽区域对于行人与车辆应该具有明显的划分带,使得居民的行为活动有安全保障。2)人居行为需求高品化。采用“城市建筑—城市交通工具—城市静态交通空间”一体化,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3.3 交通设施优化策略
1)交通信号指示系统智能化。结合雨城区的交通流量优化红绿灯配比,将其纳入智能交通系统中;在交通流量较大等路段采用人工智能自动识别装置提高路边停车的使用率。2)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完整化。交通电子信号指示牌,根据实时进行道路引导,停车引导,以及静态交通空间使用情况反馈。
3.4 建筑技术优化策略
1)空间机械立体化。在老城区居住区采用机械立体车库有效节约土地资源;2)空间隔声舒适化。机械化立体停车带来噪声同时用消声材料消除其噪声。
3.5 城市设计优化策略
1)建筑布局与空间规划合理。采用具有科学性与真实性的大数据分析作为理论依据,规划出具有增长率的停车空间与合理的城市静态交通空间规划;2)城市尺度的微调整。对于城市道路尺寸进行适当的调整,交通空间数量与城市静态交通附属设施根据需求进行增减。
4 结语
改革开放近40年,雅安市雨城区发展与静态交通空间的需求受历史文化、建筑规划、地理位置、人居行为等诸多因素制约已不平衡,只有通过挖掘潜力、探索技术与严格管控,才能建立绿色友好、宜居宜行、可持续的城市静态交通空间。本文为雅安地区解决现有的静态交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为解决中小城市新老城区的静态交通空间问题提供了一些探索思路。
[1] 耿化民.居住区静态交通刍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6):56-57.
[2] 张峻峰.浅析雅州廊桥的建筑结构艺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3(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