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街道中的步行问题研究

2017-04-06

山西建筑 2017年13期
关键词:步行街道生活

吴 浩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城市街道中的步行问题研究

吴 浩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分析了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城市街道步行体验存在的现状问题,强调了街道步行环境对城市活力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街道复兴的方法,使被遗忘的城市街道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

街道,城市,沿街商业,汽车

0 引言

城作为人类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的产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其复杂的社会属性,而市的出现则更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交换。城市的兴起为人类的集体活动创造了无限精彩的可能,城市也在用自己的形态在适应着人们对生活的理解。而作为城市基本元素的街道,就像筋络般实现着城市物质与精神的流动,也成为了展现城市魅力最真实、最直接的窗口。

城市尺度扩张带来的繁荣与城市生活的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复兴城市生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在汽车主导的规划时代,被遗忘的城市街道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让街道更具吸引力;让市民更好的使用街道,成为了城市对于市民的承诺。

1 道路VS街道

在功能主义至上的建设浪潮中,城市过度注重道路的疏散作用,却忽视了城市街道复杂性与参与性所产生的社会价值。城市被抽象地看作各种功能区集合的庞大机器,城市功能像零件一样被机械的安装在土地上,市民像机油般被油路一样的街道输送到每一个目的地,这在汽车主导规划的“机械”时代尤其如此。因此,城市街道公路化甚至高速化的情况时有发生。

城市功能的分散使得人们的出行变的更具有“目的性”,对于汽车的依赖和痴迷使得人们的出行在短时间内变得简单而便捷,但真相并非如此。虽然强化的功能划分和分散的空间分布为汽车的使用提供了可能,但随着汽车的大量普及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人们开始反思汽车和生活的关系。

原本复杂且生动的街道被抽象成了单纯的交通空间,变成了只有开车和停车的场所。更大的街区意味着拥有更高级别的道路,大量相对垂直的路网结构也确有利于汽车的通过。更多更宽的车道使人们在市区也有了高速驾驶的可能,但也使得超速变得更加轻松,这不仅是对行人,也是对驾驶者安全的威胁。

高架桥、单行道和快速路等消极的大尺度通过式交通设施成为了分割生活空间的一道道“鸿沟”;超长的左转道与短暂的人行交通灯,大量的过街天桥或下穿通道打乱了人们步行的节奏;这些都成为了人们拒绝上街的理由,尤其对于街道日常使用主要人群的老人和儿童。失衡的机动与非机动交通体验成为了人们排斥街道的开始。

根据对欧洲城市历史中心区街道设计分析以及扬·盖尔对环境心理研究[1],得出适宜步行的道路长度应控制在60 m~120 m之间,但实际往往远大于此。笔直、过长且缺乏变化的街道分布消耗了步行的乐趣,加之休息设施的缺乏迫使人们以更快的速度离开街道,人们成为了真正的“行人”。反观那些较大密度的混合功能社区,丰富且连续性[2]的路网以及设施分布,使出行的便利性更大,路径的选择也更丰富,更窄和更少的车道分布有效的控制了车速;更加公平的交通参与让出行有了更多安全保障,步行尺度下的规划削弱了来自汽车的干扰,街道变得丰富,步行也越发有趣。

2 视线的“真空”地带

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众多社交服务类软件使现代生活越发扁平化,人们几乎可以实现足不出户的生活和工作,街道也似乎不再具有社会意义。然而人却是社会化的动物,交流、问候甚至争吵都是人类进化的重要部分,短暂的封闭无法取代面对面的真实,对环境感知的天性要求人们回到社会,回归街道。但这并非易事,现实的街道变得不再让人感到“亲近”,有太多不愉快的事发生在那里,街道甚至成为了危险的代名词,尤其是孩子被严厉的告知应尽量避免那里。

如果将街道的“不安”单纯的推卸给低收入者和汽车显然是不负责任的[3],汽车尺度主导下的城市建设早已超越了人类的社交尺度,原本功能复杂的慢节奏邻里街区被一个个新式的封闭小区或单位大院取代。内部物业的完善;临街绿带的隔离;面向内部景观中庭的设计;从街道走进小区的社会活动等。这种封闭式的“内向型”生活模式使得居民的关注更加远离街道。越来越大体量的临街建筑与“高档”的底层业态设计也拒绝了城市小商业者,本应人来人往的街道成为了视线的真空地带,缺少视线交流和非步行尺度的街道逐渐变得冷漠且令人畏惧,连看与被看这样最简单的街头互动也变成了各自心中的猜疑,缺乏充分街头瞭望[3]的街道让人不安,也使得街头犯罪又有了更多可能,对于治安的担忧成为了继交通安全外人们拒绝街道的另一常见理由,而沿街分布的摄像头并不会减轻人们对街道的忧虑。

3 沿街商业的衰落

在以汽车为导向的城市设计中,机动车的通行效率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缓解机动车通行压力,高架桥,多车道、机动车专用快速路等成为了很好的选择。在本来就用地紧张的旧城区,牺牲人行道来加宽道路或双向交通改单向的作法也屡见不鲜。这些新建或改造的城市道路有效地提高了通勤率,人们也越发有理由搬离市区。机动车通行情况的改善使人们相信这是解决拥堵的良策,但更加快速或单向的机动交通设置,让人更加无暇关注道路两侧的一切。曾经兼容汽车、行人、商店等要素的公共空间,变成了“高速”驾驶的试验场,被压缩的步行空间和被拉大的过街间距以及更多的汽车尾气和噪声使得街道不再适合散步、交谈和玩耍。步行量的减少直接导致顾客量的减少,临街商业的萧条使得街道更加冷清,临街商店给行人的心理安全感也随之减少,本应人头攒动的街道变成了令人遗憾的“失落空间”[4]。以致不算太晚时街道便开始行人寥寥,可要知道城市零售业的高峰正是晚餐前后。

只有车流和大体量建筑的空间让人感到乏味和焦虑,消费的快感被不合适宜的步行环境所冲淡,不得不说快速的机动交通和大型市场在影响着城市商业,尤其是零售业。而以步行为主的商业街设计的成功,证明了良好步行体系下的混合购物活动远比传统多层分区商场更具吸引力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社交体验。步行交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也总会带来更多意外的消费。因此,城市步行的衰落也成为了城市零售业衰落的原因之一,而零售业的衰落又反过来加剧着步行环境的缺失,这样的循环正在消耗着城市街区的活力。而一个城市街道参与的多样化,更能得到人们随时随地包括经济的支持,也使其变得更加优秀。

4 “大公园”热背景下的街道

公共空间对城市的重要意义早已得到社会的认同,作为市民日常游览去处的各类公园成为了丰富市民生活的要素,为解决城市公共空间的不足,城市管理者们更多的热衷于大型公园的建设,公园也被寄予了改善城市生活的厚望。而这虽然有利于城市综合用地指标的优化与城市环境的改善,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活动选择,但难以从根本解决城市公共生活服务的不足。

公园使用的时段性与单一性制约了其作为公共空间持续、全面的服务功能;管理与维护的缺失使得公园这样的文明场所可能成为滋生城市犯罪的“温床”[3]。而同样面积的街道比公园提供了更多元的生活服务与交流的可能,毕竟楼下街边就有的生活体验比公园来的更丰富和直接。因此,公园更多被视为房市的稳定剂,成为房价的一种保障,这在“光鲜”的城市新区尤其如此,而拥有良好步行可能的街道则更加肩负着复兴城市公共空间的责任。

5 街区设计中文化的弱势

城市文化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而城市文化建设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环节。街道作为文化的载体,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不少城市都致力打造展示自身特色的景观街区或街道,以吸引游客的前往,城市里越来越稀缺的步行街区成为人们逃避汽车生活的选择。但这里聊的不是城市景观历史街区设计,而是普通的城市街道,因为它们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和气质的缩影,在物化的历史难以展示的地方,普通的生活体验丰富了对城市的认知。小到生活饮食习惯,大到文化精神认同。市井的街道为人们认识环境,获得归属感、幸福感提供了途径,而以步行为主的街道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接触。因此,城市街道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对历史的回顾,更在于对当前社会、生活的回应,一种文化身份的认同[5]。

6 结语

对城市发展的探索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城市的评价不应被抽象成各种乏味经济数据的比拼,这里应既有对科学理论数据的研究,也有对普通生活行为的关注。对街道的改变需要通过技术和政策两个方面来实现。

从整体上看,在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对街道空间中行人的安全与步行体验的重视不足,在对待各交通参与者的道路使用权限上存在差异。在汽车时代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加大交通设计中对步行设施的投入,发展以步行为主的非机动慢行交通体系是复兴城市街道,提升城市活力的一种有益探索,也在许多城市得到了实践。城市设计的理念影响着城市发展的途径,但优秀的城市中真正出色的街道既能驱车前往,又能步行其中,不过步行应该成为主流[6],因为不管规划设计思想如何演变,对于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体验始终不变。

[1] 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 迈克尔·索斯沃斯.设计步行城市[J].许俊萍,译.国际城市规划,2012,27(5):54-63.

[3]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4] 罗杰·特兰西克.找寻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俞孔坚.生存的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 J.Speck.Walkable City: How Downtown Can Save America, One Step at a Time[J]. Pedestrians,2012,103(1):120.

Research on the walking problem in urban streets

Wu Hao

(ArtSchool,XihuaUniversity,Chengdu610039,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xisting status problems of urban streets walking experience under China’s rapid urbanization background, emphasized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reet walking environment to the vitality of city, and discussed the method of street revival, made the forgotten urban streets returned to public view.

street, urban, street business, automobile

1009-6825(2017)13-0025-02

2017-02-23

吴 浩(1985- ),男,硕士,助教

TU984.191

A

猜你喜欢

步行街道生活
步行回家
热闹的街道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热闹的街道
生活感悟
风居住的街道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