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头活水哪里来

2017-04-06林贤定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7期
关键词:激趣积累观察

林贤定

摘要:学生怕写作,作文内容空洞、作文教学费时低效是时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从激趣入手,让学生摆脱畏惧;从观察入手,让作文言之有物;從体验入手,让作文真情流露;从想象入手,让写作个性张扬;从积累入手,让作文成有米之炊;从阅读入手,让作文成有源之水;以此追求真实有效的作文教学。

关键词:激趣 ;观察 ;体验 ;想象 ;积累 ;阅读

G623.2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发明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怕写作文,作文中记流水账、空洞乏味、无病呻吟,作文教学费时低效等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当下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让学生摆脱写作畏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让学生摆脱畏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基石。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比较枯燥乏味,如何唤醒他们习作热情,让积极向上的写作精神根植他们心灵深处,这比什么都重要。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激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游戏激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以游戏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氛围,在玩中开启习作之旅。如每周一次的主题中队会活动,课间活动、小游戏等,把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渗透到作文训练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情趣。如《吹泡泡》游戏,老师发给每位学生一瓶泡液,有的学生涨红了脸,有的龇牙咧嘴,使劲吹起了泡泡,顿时晶莹剔透的气泡在教室里绽放,大家脸上头上眉毛上沾满了气泡,当我喊停时,气泡又转瞬消失,这时大部分同学意犹未尽。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回忆,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让学生把看到的、感受最深的部分写下来,一篇篇生动的习作就毫不费劲地从学生的笔下产生了。

(二).动漫激趣。动漫是学生的主要精神食粮,动漫想象丰富,奇特,夸张,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光头强”的憨厚,“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斗智斗勇,“一休”的聪明伶俐,“马小跳”的淘气……不同形象的人与物鲜明呈现在孩子面前,直观极富想象力的画面,调足孩子的胃口。有了感性认识,在这轻松的状态下写作,学生的写作就水到渠成。如我让学生写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事先在班上调查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而后在课堂上适时播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而后再让学生动手写,事半功倍。

(三).情境激趣。赞可夫说:“只有在同学情绪高涨,不时要求向上,想把自身的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发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创设良好的作文情境,也应该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法之一。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写作情境,如语言情境、模拟情境、角色扮演、实物演示、幻灯投影、录像播放等,让学生置身其中。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进行写作训练。

(四).评价激趣。没有什么比让学生自己尝试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哪怕是一个好词,一句好句,修辞的合适运用,个人切身的体验感受,教师可尝试运用好词“△”,好句“~ ”,好修辞“≌”等符号予以示意,肯定他们的习作的点滴进步,发现他们写作中的亮点,闪光点。通过写激励性评语、范文共赏、把优秀习作投稿发表等形式,让同学可感、可信、可比、可学,激发其作文的积极性。

二、观察,让作文言之有物

作文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己看到的动物、植物,或家乡的山山水水、城市的车水马龙,夜色斓珊……听到美丽山村公鸡的第一声清脆打鸣,幽静深谷的布谷鸟宛转叫声,山雨的淅淅沥沥……以及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场景,记忆深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深入生活实践,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他们对话、动作、表情,真实再现当事人的一言一行,不就是一次愉悦的习作之旅,当然观察还要注意观察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观察中缩小生活与写作距离。

如我班上的一位学生在写《家乡的方壶山》,他在文中写道:我们沿着崎岖的小路,登上方壶山的天池,我们极目四望,家乡的美景尽收眼底,眼前天池碧波荡漾,池中的金鱼水中嬉戏,张强往池中撒下一把饼干丁,这时成群的金鱼簇拥着抢食,在水中形成一朵红色的大花,不知是谁突然往池中扔下一粒小石子,金鱼儿吓得四处逃窜,一朵美丽的大花顿时凋谢了。没有身临其境,亲眼观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就不会有这样极富想象力的文笔。

三、体验,让作文真情流露

学生的习作现状是不喜欢写作,怕写作文。即使一些学生想写,也不知道要怎么想、写什么,用什么样的词语表达倾吐自己的感情。所以平铺直叙,像记账式;词汇匮乏,言语单调;甚至是空话、假话、套话连篇。我觉得写作应该是一种释放,自然而然地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只有对人对事对物,都怀着一种深深的感情,那么写这些人、事、物的时候才会下笔自然流畅。让学生写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这样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一).课堂还原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课堂再现生活、还原生活。如模拟表演、角色扮演、演讲、辩论等,将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搬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写作,在游戏活动时写作,在创编表演中写作,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坚持作文内容真实,把真实作为评价作文重要标准。

(二).课外延伸。社会是个大课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习作素材。因此,我努力创设各种可能,把作文教学向课外延伸。如带领学生参观超大集团蔬菜基地、参观游览家乡名胜古迹方壶岩,参与家乡环保活动上街清洗“牛皮癣”等,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了体验,作文起来极易真情流露,不在为文而造情。

四、想象,让写作个性张扬

新课程指出:要激发学生张开想象和幻想,鼓勵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文本中拓展点,想象点,给孩子提供了驰骋想象空间,并充分开发利用这些有价值的空间。在教《穷人》这课时,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桑娜和渔夫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人穷志不穷,在课的结尾处,老师设置这样的话题:当渔夫拉开帐子后,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同学们展开想象,做到合理即可!这样老师以点带面,教会学生分析,讨论问题,大胆假设,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放大。还可引导他们学会幻想,看鸟儿展翅,也想凌空飞翔;看到飞翔蓝天的恐龙,也想呼风唤雨。假如我有一把马良神笔,我会……从而让孩子们享受“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喜悦。

五、积累,让作文成有米之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平日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我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积累:

(一).语言的积累。建议同学们阅读报刊,摘录有关好词好句,教材文本中的一些名言警句、掌故熟语、歇后语、对联、古诗词。

(二).素材的积累。写作素材匮乏,这是学生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参加家务活动,听广播,看电视,随手记录有关的天文地理,名人轶事,寓言故事,生活琐事,科学珍闻,也可借助网络搜索一些当前热点信息,丰富写作素材。

(三).写作技巧的积累。小学教材文本中,每篇课文作者不同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教师教会学生,让他们学以致用,如《桂林山水》总——分——总的结构,《穷人》的自然式结尾结尾,《詹天佑》总起的开头等都是良好的范例。

(四).情感的积累.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学生素材选择的新颖与否,表达方式与否,词汇运用的得体与否,甚至文章的布局谋篇与否,都关系到情感流露是否自然、真切、感人。学生是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平时注重情感积累,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使自己对生活的人、事、物更加留心,写出的文章才情真意切,吸引、打动读者。

六、阅读,让作文成有源之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足以说明学生阅读面的大小对写作促进作用有多大。因此我在教完一课,适时向学生推荐书目。如教《少年闰土》我引导他们去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教后《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荐给有书目,林海音《城南旧事》……以及名家名作,如冰心的《繁星》、《闲情》,茅盾的《春蚕》、《残冬》、《大鼻子的故事》,老舍的《马裤先生》、《铁牛与病鸡》,曹文轩的《草房》、《青铜葵花》、《野风车》《根鸟》,其他作品:《苹果树上的外婆》《外公的樱桃树》、《永远的萨克斯》《银顶针的夏天》……相信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写作水平就会上一个台阶。

总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挥想象,重视积累,广泛阅读,让习作还原生活本质,学生的写作才会更加自信,作文教学才会更加实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郑金洲 合作学习【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

猜你喜欢

激趣积累观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镉在旱柳(Salix matsudana Koidz)植株各器官中的积累及对其它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