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2017-04-06徐雅丽
徐雅丽
摘要:语文学习中诗词鉴赏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如何使得诗词学习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教学生把握一些技巧,将诗词看做一幅画,把握其中的诗意,让学生对诗词的韵律美有更深的体会。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诗意
G633.3
诗词鉴赏在现在语文的学习和考察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在很多学生看来,诗词鉴赏是很枯燥无味的。对于诗词的了解,学生只知皮毛,却没有兴趣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多了解诗词,了解诗词的意境、韵律、感情,了解一首诗完成的背景。在课堂上,教师要学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讲解,对诗词产生兴趣,才會去学习,去把握诗词中的诗意,这是很重要的。
一、以画入境
一句诗一般都会给我们描摹出一幅画,而一首诗就是对一个小片段的再现。学习古诗词时,我们可以将一首诗看做一幅画,以画入境,来对这首诗进行感知和体会。我们都知道,画是对语言和情境的再现,线条的勾勒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诗歌时也是一样,要注重每句诗的含义,了解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把握构成一个画面的“线条”,这样在诗词分析时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诗中所描绘的场景。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就可以跟随诗中的目光,慢慢从孤山寺到白沙堤,诗中句句透露着春意。“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更是有极强的画面感,将鸟儿的活泼通过叽叽喳喳婉转的鸣叫体现出来,归来的燕子追闹嬉戏,筑着新巢,春天的暖意在不自觉中流露出来。而且在孤山寺到白沙堤自然风光的过渡上也十分自然,字和词的斟酌上也是新意十足,从诗的整体来看,很有节奏。整首诗将初春的生机盎然,勃勃生机,很自然舒服的展现出来。通读全诗我们就可以勾画出一个很有生机的画面。在学习这首诗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造出一幅初春的美景图,让学生结合想象的画面对诗进行理解和感悟,对诗人的感情进行更加深入的揣摩[1]。有些诗词比较简短,但其中表达的思想及内涵是很丰富的。在欣赏这类诗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来感悟。
以画入境时,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对诗中的关键字和意象进行解读。因为诗词的篇幅比较短,所以其中的关键字和意象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对全诗把握的关键。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诗时,诗中都是对意象的描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通过这些意象,诗人非常直白的勾勒出了一幅秋天萧索的凄景。在这样的画面中,就可以看出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诗词赏析时,要学会对这一技巧进行运用。
二、以声入境
诗词在古代就是一首曲子,古人弹奏时的歌词就是一首首诗,所以诗和歌是经常放在一起的,而一首好诗对于喜好音律的人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的。现在在诗词学习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就一些诗词进行歌唱,或者播放相关音频,让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在特定的氛围下与诗人产生共鸣。有一些诗在朗读时需要一定的气势和感情,在字眼的谈吐中、诗句的急缓等各方面都是需要不同的技巧的。像辛弃疾的《破阵子》、李白的《将进酒》,还有边塞诗等,在朗读时就要有气势,将诗人的抱负和战场上的激情读出来。比如在学习《观沧海》时,可以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进行朗读,将一代枭雄曹操在官渡之战后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朗诵时要有节奏和激情将学生带领到诗中曹操广阔的胸怀中[2]。
诗词一般都具有韵律美,讲究押韵平仄,有自己的格律和框架。所以在诗词朗诵时,要把握其中的技巧和规律。在学习一首诗之前,可以先确定诗词的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格律,表达技巧不同对诗词的理解和表达就不同。对诗词进行朗读,有利于在学习前对诗中的感情进行大体的把握,品出诗中的韵味。
三、以意入境
诗词中最重要的就是诗意的把握,在诗意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如何对诗词进行有效的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对诗意理解的基础上,自由想象,发挥创造力,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意象,一般都有着特定的含义。比如,“杨柳”是用来表示依依惜别的难舍难分之情,“月”一般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等等[3]。在实际学习中,教师可以对这些字眼进行着重讲解,通过这些感情各异的特定景色,初步学习和接触,就可以对诗中感情的基调进行一个比较粗略的把握。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学生就可以对诗词的大体内容进行把握,将诗意揣摩出来,结合自己的理解,学习时也就会更加有趣。
四、结束语
诗词之美在于感悟,要想使得诗词的学习有趣生动,教师在教学就要把握一些技巧,带领学生进入到诗词营造的意境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我们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发展,我们的学生必须要拥有诗词的鉴赏和赏析能力,并对诗词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和解读。
参考文献:
[1]张南.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5,08:87.
[2]王术井.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以趣入境知诗意[J].中国校外教育,2012,26:42.
[3]朱玉霞.初中语文诗词的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