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探索
2017-04-06刘冲
刘冲
摘要:感恩教育可以弥补学生行为的不足,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从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让学生学会感恩,使感恩教育延伸到学生心中。感恩作为优良的文化传统,每个中国人都必须学习和继承。初中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形成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运用教材中的经典文章,深入解析文章所蕴含的情感,还要创造实践的机会,带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要让感恩只流于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感恩的领会,让学生学会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学会汇报社会。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
G633.3
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的人,是非常值得人们去尊敬的,并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发现生活中存在着很多快乐,学会了感恩教育的内层含义,我相信一定会对学生受益匪浅,如果每个学生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那么他们在互相沟通,互相比试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共同进步的,并且还能大大的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之间摩擦出更多不一样的火花,并且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和教育的提高。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为了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在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已成为必然。首先,语文课堂教学是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在中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处于领导地位,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应该形成和谐的氛围,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乐于接受感恩教育。然后,感恩教育符合语文教材与语文学科教与学的特点,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性质,因此在语文学科中进行感恩教育很有优势,在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感恩方面的文本,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不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现,进而将感恩教育铭记心中。最后,感恩教育符合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可以给中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和较多的感恩体验,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应当成为当今社会中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构建和谐社会。
二、语文教学融入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1.动之以情,在课文的讲解中播撒知恩的种子
语文教材中不僅有文辞优美的名家名作,更有饱含深情的经典散文。通过世间百态和喜怒哀乐的书写,展现了各种细微生活中蕴含的“恩情”。既有自然的,也有社会的,有关于人的,亦有对事对物的。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文本中的“言外之意”,并且运用深情的讲解,打动学生的内心,启发学生的知恩意识。明显地以感恩为主题的课文篇目就有九年级第三单元“亲情歌吟”里《背影》、《慈母情深》、《母亲的心》等篇目,这些文章都通过写父亲母亲的日常平凡小事,歌颂了他们对子女无私呵护的不平凡的春晖之恩;还有在文章中穿插着感恩情节的,如《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三顾茅庐》里的诸葛亮对刘备诚心拜访、善待人才的知遇之恩的回报;《乞丐》用里“我”与乞丐的相互施舍这一行为,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平等关爱的呼唤。更有的是通过对山川河流的生动描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尊重、对祖国壮美风光的由衷赞美,对当下生活的珍惜之情。
2.在作文的创作中体会感恩的真谛
让学生知恩是感恩的基础,领悟感恩的真谛才是重点内容。作文是中学语文的不可缺少的教学板块,现在的学生很少能写出真情实感的文字,如果能选择一些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话题,或者布置学习后的随笔、感想等,让学生在有话说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情感因素。结合自身体会和亲身实践去反思,既能解决学生“无病呻吟”的弊病,又能收到感恩教育的效果。例如可以让学生仿照《金色花》的写法给家人写一首短诗;学习《农夫与蛇》这篇课文后,写一篇“如果你是被救的蛇,应该怎么做”的想象作文,启发感恩思维。这样学生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在点滴的感动回想中升华精神境界。
3.善于运用课外实践活动
如果只依赖语文教材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就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这就需要将语文教材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阅读与写作活动,阅读是一种情感体验,可以让学生领悟感恩的精髓,写作是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方法,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反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用这种形式进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感恩的意识,对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开展演讲和辩论比赛,让感恩落到实处,通过这些比赛,学生可以说出感激之情,通过辩论、讨论和查资料让学生更加投入,对感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4.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践行的机会,让其体会感恩之道
非理性因素在感恩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将学习延伸到实践中,利用实践活动强化教学效果。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强化感恩意识。只要在实践中,就能将感恩的思想转化成学生主观意识。感恩教育并不是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学生的生活中。把单纯的说教课堂转换成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感恩,是感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就太抽象,让学生无法真正感受到。平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中非常重要。在实践中要融入感恩教育,注意在行为中多进行锻炼,教师应该注意到道德思维的养成需要道德主体有较强的道德实践能力,一旦道德思维与道德行为不一致,那么学生心理上就会怀疑,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道德思维进行否定。再者,实践学习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学生感恩理念形成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的感恩思维与行为相一致。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包括孝道、诚实待人、爱国等感恩教育,其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了解我国的文化,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学中更容易实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帮助孩子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育,通过情感共鸣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来自亲人、社会和大自然的恩惠。目前,在中学生中存在感恩缺失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娟.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5,01:74-76.
[2]王秋菊.试论小学语文阅读课中渗透感恩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25.
[3]王晓硕.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