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溪村
——客家围屋中的“小家碧玉”
2017-04-06张文锋
■ 张文锋
雅溪村
——客家围屋中的“小家碧玉”
■ 张文锋
赣南是围屋之乡,迄今保存完好的有500余座客家围屋,成为最具沧桑的人文建筑景观。一座座围屋散落于古老的乡村,矗立在赣南的青山绿水之间,以其厚重的历史感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和迷人的风姿,引来八方来客驻足惊叹。
江西省全南县龙源坝镇的雅溪村山清水秀,正如其名字一般优雅恬静,闪耀在犹如群星璀璨的客家围屋之中。一条流经了千年的雅溪,静静地流淌着,溪水清澈见底,两岸杨柳依依,荷池盛开的荷花,娇艳无比,分外妖娆。
雅溪围屋有一座土围,一座石围,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之间。人们习惯把雅溪围屋统称为雅凤围,雅凤围被誉为客家围屋中的“小家碧玉”,因为它有着与众不同的客家建筑流韵。
雅溪土围是一座方形的夯土砖墙结构,始建于清咸丰年间。踏着脚下光滑的鹅卵石门坪依次进入楼门、门厅、环廊、天井,最后进入围屋的厅堂。福星围共有三层,每层有17间房。从天井驻足仰望高墙上四方的天空,你会发现这里的天似乎比别处更蓝,更可爱。
围,常见的意思为环绕,四周拦挡起来,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围,守也。”《说文》上是这样解释的。在客家人聚集区为什么会依山傍水修建那么多的围屋,目的只有一个—防盗自保,其实这也体现了客家先民的聪明与睿智。客家人的围屋既保留了中原故土的建筑之遗风,又独具客家建筑的风格。与全南县毗邻的龙南县被誉为客家围屋之乡,至今保存完好的围屋达376座,其中一座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散落在民间的皇宫”—关西新围,是客家围屋之中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闻名于世,饮誉中外。
雅凤围的客家人在雅溪村过着静谧详和的幸福生活
雅溪人不无自豪地讲过,陈姓先祖兴建围屋的原因是由于当时的全南偏僻荒凉,盗贼流寇经常出没骚扰百姓,客家人身无躲避之处。陈氏家族为了自保,邀族人合议一起建造一座土围,以防盗防寇,确保家族人身财物安全。清咸丰年间,历尽艰辛终于把土围建成,随着雅溪陈姓人口繁衍,土围不够家族居住,陈受颖的儿子陈先学于光绪乙酉年冬(公元1885年)在土围不远处另建一座石围—雅凤围。两座围屋之间连接着一座宗祠,形成了集家、堡、祠、门坪多种功能齐全化一的城堡群。
雅凤围坐落在凤凰山下,坐东朝西,依山傍水,与福星围相隔百米。雅凤围是一座方形的石围,围长、宽均为20多米,围高达10余米,占地面积约410平方米。整座围屋设计迥异,别具一格:屋顶砖砌起翘明显,形式优美轻盈;围内多层挑空环廊,天井四水归堂,比例瘦高;围屋设计紧凑,代表了赣南围屋中一种较为特殊的类型。远望着气势恢宏的古围,就像一块宝玉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置身于小桥流水、古村人家的雅溪,一幅古朴的江南小镇的诗情画意悠然心间。
围屋的天井中央有一口古井,为围屋的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在客家围屋里,井并不少见。雅溪围古井的井沿的石板已经被岁月打磨得不成样子。围屋里的百姓告诉我,古井井水清洌甘甜,冬暖夏凉,到了围屋参观的人都会打上一桶亲口品尝。当我们用木质吊桶打上一桶井水掬上一口,分明可以感受到古井水那一份特有的甘洌和清凉。
关于这口古井,还流传着一段凄美动人的故事。
传说有一位叫阿九的美丽女子,在17岁时因为家境贫寒被父亲卖到附近地主恶霸家当丫头。第二年,地主家少爷染疾死去,要阿九姑娘自尽去给少爷配阴亲。阿九得知后连夜出逃,逃到雅凤围后,看到古井悲从心生,便以身投井。不想井水转瞬溢满,将阿九冲回了地面。此时围屋主人从梦中惊醒将阿九救起,得知原委后派出家丁抵挡了地主家的追兵,从此阿九就住在了雅凤围并在这里成家生子。也许正是当初围屋主人的善举感动了上苍,让雅溪的后人人丁繁衍,家族兴旺!
步入雅凤围,围屋的大门是用麻条石砌成的穹门结构,共有三层。毎道门有十余公分厚,第一道门外包铁皮,中间是闸门,最里为实木便门。值得一提的是围门的顶部有漏水孔,以便受到火攻时,灌水灭火。抚摸着高大厚重、坚固无比的围门,似有万箭不穿、刀枪不入之感,无不体现围屋建造者的苦心。围门穹楣上方刻有“鸟革翚飞”四字,我们不解其意。同行的全南朋友告诉我,“鸟革翚飞”意为羽毛华丽的鸟展翅飞翔,也可以形容宫室华丽之意。“鸟革翚飞”的寓意,在雅溪,在凤凰山下,围屋不恰似一只展翅待飞的鸿鹄吗?
雅溪围屋大门的左侧原刻有“例授进士趁学士造”,右侧原刻有“光绪乙酋年冬立”,如今依稀可辨。最令人称奇的是围屋里的天井,地面的卵石油光锃亮。天井具有四水归堂的特点,像其他围屋一样具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沿着天井进入正中的厅堂,厅堂大门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栩栩如生。围屋的主人给围屋命名为“鸟革翚飞”,不正是代表了客家先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吗?
围屋为四层砖木回字形结构,外墙采用三合土与卵石夯筑而成。整个围屋有13间房,顶屋为防御层,二、三、四层内有悬眺外廊,外有走马廊。围屋的四周有高耸的炮角,有瞭望孔及射击口,身处围屋可以观察围屋外方圆数里的动静,可以及时打击来犯之敌,确保围屋的安全。炮角布有炮孔,用于防御射击来犯之敌。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沧桑,炮角保存如此完好,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走马楼是连接围屋楼层的木质结构的建筑,有着厚重的历史遗痕,体现了客家先民的聪明与智慧
从雅溪土围到石围,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的变化,展现的是不同时期赣南客家围屋的发展过程。两座围屋旁的山水环境优美,空间轴线对位清晰独特,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理论。此外,围屋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也是独树一帜的。
踏着木梯上了走马楼,抚摸着被岁月熏染成黑褐色的栏杆扶手,看着眼前如梦如幻的围屋,触摸着厚重的历史遗痕,遥想围屋昔日的繁华与热闹,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感慨客家先民的聪明与智慧……
大多数客家人的围屋门前都会有一口池塘,岸边杨柳依依。据围屋的老辈人说,围屋门前的池塘是为了辟邪。围屋门前挖一口池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防火,也许这就是客家先民的聪明所在吧。雅溪人说,先前的雅溪围门前也有一座池塘,只是时过境迁,池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偌大的空坪,成为了游客们驻足休憩的好地方。
徜徉在雅溪围屋,呼吸着山村特有的气息,感受着人与围屋的唇齿相依,我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沧海桑田,岁月如流,古朴的雅溪围与周围林立的水泥小洋楼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夕阳西下,余晖静静地斜照在围屋,古老的围屋伴随着夕阳的影子,摇曳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显得尤为朦胧与庄重,还有一份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