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在校表现的影响
2017-04-06朱彦
朱彦
一、Baumrind的教养方式理论
Baumrind(Baumrind 1966)曾通过研究3至15岁的孩子的发育过程,提出了父母教养方式理论。该理论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分别是权威型、专制型与纵容型。纵容型的家长会对孩子予以赞许和积极的肯定,在作出各种决定的时候会告诉孩子原因。纵容型的家长把自己看做孩子的资源,反对主动干预孩子的当下的行为或者为他们规划未来的发展。在这样的养育下长大的孩子很少做家务,并且不在意自己是否在别人眼里足够乖巧。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自我控制较差,容易出现物质滥用的问题。与同龄人相比也更少关注成就。专制型的家长对孩子有绝对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家庭强调服从、守秩序、遵循传统的重要性。这一类家长从来不和孩子协商或是讲道理,而是常常使用暴力来达到教育的目的。他们强调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孩子分担家务。这样的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可能表现的不够独立,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与其他两种养育方式下成长的孩子相比,在认知能力测验中得分较低。权威型的家长会使用向孩子阐述道理,并给孩子固定却不过于严苛的要求的方式。他们会向孩子说明具体的准则,同时尊重他们的独特性和个性。相较于和孩子协商,这一类型的家长会更多的树立权威,积极的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干预。在这种养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显得更为独立,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强,责任心强,并且具有更好的合作能力。相比于其他两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认知能力测验得分也更高。
二、教养方式与学业表现
在我国,学业表现是一个被高度关注的话题。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高中生在毕业后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高校所需要的学习方式较中小学有着根本性的转变。大学生们拥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性,拥有了发挥潜能的广阔空间。但这样的自由也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对学业应付困难,常常出现多门功课难以通过,甚至无法毕业的状况。一些高校对此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要求辅导员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每学期将学业较差的学生的成绩单直接寄送到家中;由指定的学生干部对学业困难的学生采取一对一的帮扶;或对拖欠学分较多的学生采取强制编级的政策,即留在原年级重读,直至修满一定的学分为止。但学校的努力仍然不能阻止学业困难的状况的发生。仍有很多学生因为无法跟上进度而选择退学,或是一直留级、不能毕业,直到被强制退学为止。许多学者对影响学生学业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业表现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父母通过过往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发展方向与人生成就打下了重要的基础(Querido et al.,2002)。例如,权威型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在权威型家长的养育下长大的青少年在学习上有着更成功地表现(Simons and Conger,2002; Roche et al., 2007)。Durkin(1995)曾研究了权威型教养方式促进学业表现的原因并将其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使用权威型教养方式的家长能够使孩子感到情绪平稳并具有自主性,同时为孩子的学校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其次,权威型的家长能够向孩子解释他们行为的后果,使孩子明白家长对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原则、期望和目标。第三,权威性的家长能够积极地和孩子进行互动。对他们的学业提供支持和鼓励,告诉他们学业对于未来成就的重要性。同时,放纵型的教养方式和也和较差的学业表现有着显著的相关(Roche et al., 2007)。采用放纵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不加控制,在孩子做出重大决定时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对未来的成就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期望,因此这样的学生中普遍存在成就动机低、学业表现差的状况。
三、教养方式与校园生活适应
当前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越来越频发,高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表现的非常关注。很多父母为了获知孩子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和辅导员保持频繁的联系。但近年的研究也表明,父母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可能会导致一些消极的后果(Nelson 2010;Hofer and Moore 2010),包括引发孩子的焦虑、抑郁的情绪,并使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更难以坚持(Gibbs 2009)。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Erikson 1968),儿童需要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获得控制感和自主性,以应对不断增加的生活压力。父母的过度干预对孩子的心理调适能力的影响,在个体进入青春期后会有较为明显的体现,这一类孩子常常在学校中表现出不能控制的冲动行为(Grolnick et al. 2000)。使用专制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孩子的控制和对他们生活空间的入侵也会让这些孩子变得更不敢面对竞争、更难以应对生活的压力。Ryan and Deci(2001)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包括发展出良好的伴侣关系,对个体的成熟和稳定有重要的作用。而在生活的早期得到来自父母的必要的支持和保障的孩子学业成绩往往更好(Pomerantz et al. 2007),情绪更稳定,拥有更好的同伴关系。因此,在高校工作中,对父母态度的适当引导在思政工作中至關重要。如果能够阻止父母对学生的过度控制,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与鼓励,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自主性,从而获得对自己的能力的肯定,可能会对学生取得学业成就、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有较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Braumrind, Diana. 1966. “Effects of Authoritative Parental Control on Child Behavior.” Child Develoment 37(4):887-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