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2017-04-06易志萍
易志萍
摘要:提高初中历史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关键。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课堂质量就会得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可以得到培养。
G633.51
关键词:初中历史;兴趣培养;方法策略
初中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稳定,持续时间短,听课时不易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加之历史学科在初中是属于“边缘学科”,不受学生和家长的重视。面对这种状况,初中历史教师该怎么办呢?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性,出色的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教学就能获得成功。那么,该如何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注重教师的个人魅力,建设活跃的课堂气氛
对于课堂的软文化环境建设,我们也应当引起相关的重视。教师不仅是课堂内容的设计者,也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关注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有着重要影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认知,并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笔者留意到,个人魅力较高的老师,其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生也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笔者建议,教师要加强个人对自我魅力的修养,打造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就仪态方面,坐姿端正、衣着整齐简练,符合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规范,吐字清楚,思维清晰,以便体现历史的逻辑性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态度要认真负责、温和可亲,使学生有机会接触教师,并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民主平等的精神,避免"填鸭式"教育,恢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就学习中所出现的困难提出疑问。
二、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兴趣
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不仅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教授“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我告诉学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为了联络大月氏,东西夹击匈奴。讲到张骞带着100多人刚走出汉朝边境,就被匈奴兵抓住时,学生为张骞的安危担忧;当听到匈奴人想让张骞投降,把他拘留了十几年,而张骞始终保持汉节,忠于祖国时,学生被张骞临危不惧、忠心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继而听到张骞终于找到机会逃出时,学生又为之欢欣鼓舞;当再次得知张骞历尽千难万险,从大月氏返回汉朝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捉住并扣留一年时,学生又一次为张骞的命运担忧;当知道张骞终于在经受13年的磨难之后,回到了长安时,学生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创设这个具体故事情景,不但使学生如临其境,同时又加深了对张骞这个历史人物的了解,深深地被其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这时我又強调张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探险家和外交家,在他二出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得到频繁的交流,并为后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使新疆地区正式归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和开辟“丝绸之路”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三、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技巧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精心设计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求知热情。因此恰当的提问不但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同时还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合理巧妙地安排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特点及课堂提问的实际需要,提出问题。要随时注意学生对问题的反应和情绪变化,同时还要设计难度适应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具体来讲,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选择恰当提问时机。恰当把握提问时机,精心设置提问,及时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是教师授课能力的一个展示。其次,提问要难易适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程度和特点,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也可以分层次来进行提问。再次,提问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教师要想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使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就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法。通过灵活多样的提问,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喜爱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恰当、适量地引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新信息、新材料,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学习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活跃其创新思维。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使静止的文字变成活动的画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乐于学习,情趣盎然,唤起了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五、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强化学习兴趣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除了考试以外没有什么别用途,很多初中学生正是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把历史完全当作“副科”学习,上课不听讲,考试临时突击记忆。历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反思过去,是为了明天的更美好,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近代历史上李大钊也曾说:“历史是死的,但解喻是活的,与时俱化。”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将将课本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及时抓住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我在讲述“国共两党合作抗”时,联系“连战访问大陆,陈云林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的会晤,有人称国共第三次合作将要到来。”学生随即产生了浓厚兴趣,然后我在追问到“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他们分别是是什么时候、怎样实现的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么国共能否实现第三次合作,这将对中国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围绕老师的提问展开激烈,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整个教室的学习氛围变得非常的融洽。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多学习多看书,拓展知识面,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在教学实践中还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节精心设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加华.新课改下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 2012(04).
[2]姜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5(11).
[3]赵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