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7-04-06张宏刚康小龙吴剑良

猪业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抗菌肽哺乳期发情

张宏刚, 康小龙, 吴剑良, 李 莉

(1.广州格拉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535)

日粮中添加复合抗菌肽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张宏刚, 康小龙, 吴剑良, 李 莉

(1.广州格拉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535)

栏目协办

为研究复合抗菌肽(Composite Antimicorbial Peptieds,CAP)对初产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产前7 d的初产母猪108头,随机分配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分别饲喂不同的饲粮:对照组为基础日粮、试验组为基础日粮添加3‰复合抗菌肽(CAP)产品G180#,试验期为35 d。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试验组在产仔性能、哺乳仔猪增重、哺乳仔猪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在仔猪腹泻率上低于对照组4.18%;在母猪子宫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6%;在母猪发情率上比对照组提高了16.67%。复合抗菌肽(CAP)能够明显提高初产母猪生产性能。

初产母猪;复合抗菌 ;生产性能

抗菌肽(又称作细菌素)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造成胞内物外溢使细菌死亡,机理不同于抗生素,具有广谱杀菌抑菌效果,同时抗菌肽可作为免疫细胞的趋化因子,刺激宿主细胞趋化因子的释放,激活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呈递,提高免疫细胞的分化增殖和应答水平[1]。抗菌肽是先天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一部分。不同种类的抗菌肽通常有共同的特点:短肽(通常由6~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强阳离子性(等电点范围pI 8.9~10.7),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00 ℃,15 min),水溶性好,抗水解,无药物屏蔽且不影响真核细胞等[2]。目前,已经从细菌、真菌、昆虫、高等植物、甲壳动物、两栖动物、软体动物、鸟类、鱼类、哺乳动物乃至人类中分离出数千种抗菌肽[2]。研究表明,抗菌肽除了抗菌作用,还具备其他生物学功能,如调节宿主免疫系统、修复受损细胞等[3]。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可以快速查杀靶标,并且其中很多是纯天然的肽,使它迅速成为潜在的治疗药物。抗菌肽的治疗范围包括: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真菌、寄生虫、肿瘤细胞等。而且,部分抗菌肽对致病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仅为0.1~10 μg/mL,并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病原微生物。由于其独特的机制,也不易产生耐药性[2]。基于此,研究人员尝试在日粮加入外源性抗菌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猪场经济效益80%取决于母猪阶段的饲养效果,基础母猪培育和初产母猪饲养的好坏对母猪一生的生产水平都有极大影响[3]。因而,需要加强对初产母猪营养的饲养研究。其中,对初产母猪饲养与其他时期的母猪饲养也有一定差异[4],这种差异也常被忽略。因而,本研究选取初产母猪为研究对象,在加强营养基础上,重点探究添加复合抗菌肽(CAP)对其生产指标的影响,通过产仔性能、仔猪腹泻、增重以及母猪子宫炎情况和断奶发情情况等多种指标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

复合抗菌肽主要由牛乳铁蛋白肽、植物防御素、菌丝霉素和酵母菌体组成[4],由广州格拉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取产前7 d的初产母猪,剔除过重或过轻的初产母猪后,共108头。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头。

1.2.2 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如表1。

表1 试验设计

1.2.3 试验饲粮

按照表2的日粮进行喂养,其中前后期根据《猪饲养标准》(2004)推荐值略有调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一致。

1.2.4 饲养管理

试验在广西某大型养殖场进行,试验期35 d(2014年8月25—9月30日)。试验前猪舍进行清扫消毒,按照怀孕母猪日常管理方法进行管理:各组试验猪只每天定时喂料,自由采食和饮水。每天喂料3次,观察母猪产仔后子宫炎情况、断奶发情情况及出生仔猪的健仔率、哺乳期增重、哺乳期腹泻以及哺乳期成活率等情况。

1.2.5 检测指标

通过仔猪出生后的产仔数及健仔率评价初产母猪的生殖能力;通过腹泻率评价母源的抗体水平;通过哺乳仔猪的增重情况以及成活率评价母猪泌乳能力,综合上述指标评价母猪的生产能力。通过母猪产仔后子宫炎情况、断奶发情率等指标直接评价母猪的生殖系统恢复情况及繁殖能力。

健仔率=出生健康仔猪/总出生仔猪×100%;

腹泻率=腹泻仔猪数/试验仔猪总头数×100%;

哺乳仔猪成活率=28日龄断奶仔猪头数/出生健仔数×100%;

子宫炎发生率=发生子宫炎母猪头数/母猪总数×100%;

发情率=断奶7日龄发情母猪头数/母猪总数×100%。

1.2.6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 SPSS Statistics 18.0 进行检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合抗菌肽(CAP)对怀孕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

试验怀孕母猪初次分娩的产仔情况如表3所示,对照组总产仔数为504头,试验组产仔数为514头。其中试验组每头母猪生产的健康仔猪为8.48头,对照组为8.20头,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均产健仔多0.28,健仔率提高了1.41%。日粮添加了复合抗菌肽(CAP)的试验组的健仔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复合抗菌肽(CAP)对仔腹泻的影响

在28 d的哺乳期间,仔猪的腹泻情况如表4所示:其中对照组的腹泻仔猪为42头,试验组的腹泻仔猪为26头。由此可知复合抗菌肽(CAP)能显著(P<0.05)降低哺乳期仔猪的腹泻率,试验组的腹泻率比对照组的少4.18%。

2.3 复合抗菌肽(CAP)对母猪泌乳能力的的影响

由表5可知,对照组的28 d日龄每头仔猪断奶后净增重6.03 kg;而试验组的相应净增重为6.91 kg,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复合抗菌肽(CAP)的试验组能显著(P<0.05)增加哺乳期仔猪重量。

表2 试验母猪日粮配方组成和营养水平

表3 初产母猪的仔猪性能统计表

表4 初产母猪的仔猪腹泻情况统计表

表5 仔猪哺乳期增重统计表

表6 仔猪哺乳期成活情况统计表

表7 母猪子宫炎情况统计表

表8 母猪断奶7 d发情情况统计表

由表6可知,对照组的28 d日龄仔猪断奶后存活率为95.70%;而试验组的存活率为98.25% ,添加了复合抗菌肽(CAP)的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4 复合抗菌肽(CAP)对母猪子宫炎发生情况的的影响

本试验的试验母猪在使用复合抗菌肽(CAP)约7 d开始产仔,对照组和试验组间的子宫炎发生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的母猪子宫炎发生率为40.74%,试验组的则是27.78%。由此可知,日粮中添加了复合抗菌肽(CAP),能够明显降低母猪子宫炎的发生率。

2.5 复合抗菌肽(CAP)对母猪断奶发情率的的影响

由表8可知,试验组和对照组间母猪的断奶7 d发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发情率提高了16.67%。

3 讨论

在养猪生产中,初产母猪在商品场和种猪场都占相当大的比例,占到20%~30%,其繁殖能力的高低对全群的影响很大。因而,需要对初产母猪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调控,有助于提高其生产繁殖性能。研究发现,猪发生腹泻、抵抗力下降等可能与机体的内源性抗菌肽表达下降相关[1]。因而,研究人员尝试在日粮中添加抗菌肽以补充机体中的内源性抗菌肽表达下降后导致的不足。其中将复合抗菌肽(CAP)应用到畜牧养殖中研究较多,例如针对猪类:母猪或仔猪等。其中Xiong等[3]以菌丝霉素、乳铁蛋白肽、防御素等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为研究对象,发现复合抗菌肽(CAP)G180#可显著提升仔猪生长性能,对仔猪血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和血清总蛋白(TP)等免疫功能指标和抗氧化能力有显著提升作用,可减少饲料中呕吐霉素造成的器官损伤。印遇龙课题组则对复合抗菌肽(CAP)G180#在5个猪场进行了较系统地评估,发现此类抗菌肽对断奶仔猪断奶后经常面临的腹泻、生长速度受损、采食量低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仔猪腹泻率降低了4.2%、存活率提升了4.43%,并且改善了猪群健康状况[4]。同时,复合抗菌肽(CAP)G180#能够改善肠道形态、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起到修复呕吐霉素(DON)造成的肠道损伤的作用[5]。Xiao等[6]也发现复合抗菌肽(CAP)G180#可显著降低呕吐霉素造成的仔猪氨基酸、脂质、高密度脂蛋白、能量代谢等代谢紊乱症状。邓柏林等[7]研究了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育肥猪消化率及其对氮排放影响研究,发现抗菌肽组相比对照组可降低死亡率1.05%,日增重提高8.30%,饲料转化率提高9.08%,氮排放量降低了6.74%,表明抗菌肽在畜禽养殖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比上述主要针对仔猪、育肥猪等的研究,本研究则选取了初产母猪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日粮中添加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对初产母猪的生产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3‰的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能够显著(P<0.05)提高初产母猪的产仔性能、降低哺乳期仔猪的腹泻率、提高哺乳期仔猪的增重以及存活率;同时,极显著地降低(P<0.01)初产母猪分娩后子宫炎的发生率、提高断奶初产母猪7 d发情率。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在对初产母猪提高生产性能的结果和上述文献中复合抗菌肽格莱姆G180#对仔猪、育肥猪等有益作用相互印证,说明复合抗菌肽(CAP)格莱姆G180#对猪类的生产性能提升等有较好的效果。

4 结论

复合抗菌肽(CAP)能够提高初产母猪的生长、繁殖性能,从而有助于增加母猪胎指数等,并对哺乳期的仔猪有较好的保护作用(降低腹泻率、提高存活率),提高猪场的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1] XIAO H, SHAO FY, WU MM,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s growth and health promoters for swine[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5) 6:19.

[2] THACKER P A. Alternatives to antibiotics as growth promoters for use in swine produc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2013, 4(1): 1-12.

[3] XIAO H, WU MM, TAN BE, et al. Effects of composit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weanling piglets challenged with deoxynivalenol:I. Growth performance, immune function, and antioxidation capacity[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3(91):4772-4780.

[4] XIONG X, YANG HS, LI L, et al. Effects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nursery diets on growth performance of pigs reared on five different farms[J]. Livestock Science. 2014;167:206-210.

[5] XIAO H, TAN BE, WU MM, et al. Effects of composit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weanling piglets challenged with deoxynivalenol: II. Intestin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3(91):4750-4756.

[6] XIAO H, WU MM,SHAO FY, et al. Metabolic profiles in the response to supplementation with composit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n piglets challenged with deoxynivaleno[J].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15;93:1114-1123.

[7] 邓柏林.何宏轩.张乃锋,等,日粮中添加抗菌肽对育肥猪消化率及其对氮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J].猪业科学,2013,30(3):40-42.

2017-03-03)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701016059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5B09090101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资助(2016B090918065)。

张宏刚(1984),男,广东广州,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抗菌肽及微生态制剂的研究。

联系方式:广州市萝岗区开源大道11号科技企业加速器A8栋3楼

邮箱:zhanghonggang@gzglam.com

猜你喜欢

抗菌肽哺乳期发情
乳酸菌抗菌肽的纯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黑水虻抗菌肽研究进展
黑水虻抗菌肽研究进展
奶牛产后首次发情行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养殖对虾的主要病毒性疾病及其免疫防控措施(9)
影响氯前列稀醇效果的因素分析
母猪不发情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