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拍摄风格电影化模式研究

2017-04-06程一翔

声屏世界 2016年12期
关键词:越狱电视剧

程一翔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美国电视剧《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模式的特征,旨在为提升我国电视剧以及电视专题片等作品的拍摄风格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方法和路径,进而促进我国电视剧画面拍摄效果更具视觉冲击力,电视剧剧情的场景切换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电视剧作品更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关键词:电视剧 电影化 《越狱》

电视剧拍摄风格如何将决定一部电视剧受观众喜爱的程度。《越狱》作为新一代美国电视剧的代表作,它在继承以往各类电视剧拍摄风格优良传统的同时,分析和考虑了现代观众的视觉需求等以及在影视制作方法上的更新,给新一代的美国电视连续剧树立了新的模式——在强调高度的娱乐化和戏剧冲突的同时,将电视剧和电影之间的界限模糊化——电视剧拍摄风格电影化。

《越狱》的前期拍摄:构图与叙事并重的镜头调度风格

在前期拍摄时,注重构图与叙事并重的镜头调度是实现《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的基础。在电视剧电影化的过程中,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拍摄风格的电影化。很多好莱坞影片的故事情节老套,结构有问题,但依然能吸引票房的重要原因就是在于好莱坞夸张的镜头表现力,使其能够激发观众的视觉刺激而去影院观看电影。《越狱》能够成功的重要一点是,它把构图与叙事并重的镜头调度进行了很好的诠释,并且采用胶片作记录载体,使用3孔1.85:1的胶片拍摄,这就能够提供给导演更大的宽容度,并且在色彩还原与色彩饱和度上提供了更大的保障。制作后采用16:9的高清模式播出,使整个电视剧的画面效果丝毫不逊色于电影。如在LA取景时,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LA的光线,使得颜色没有那么浓重却又不是冷色调,在调色板饱和度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细微的调整,更好地为影片气氛做了铺垫,这样就满足了剧情的需要。

在监狱的环境光线把握上,摄影师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利用身边能利用的一切,为特别的光效做努力。如监狱的场景要显得恐怖、潮湿、阴暗,摄影师就在狭长的走廊地面上铺上碎玻璃,用5到6盏1万8千HMI的曝光灯照射那些玻璃障碍以及雨水。同时为了弥补主要人物身上的光线,他们让1万8千HMI的热源灯聚焦于1/2稻色和1/4黄色,再用一些低级别灯光,使用将近2000余盏1/8的稻色灯光,把其中的256盏与调光器连接,并置于每间牢房和大厅的两侧,这样能让摄影师在任何角度拍摄或使用手提便携摄像机跟随演员拍摄。为了保证整个监狱的环境效果,摄影师们经常在背景处放置蜡烛,并在镜头上加褐色过滤装置。这样整个监狱里的光线看起来就会很特别,能够较好地符合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越狱》的后期制作:掌控剧情与剧集节奏的创作风格

在后期制作中,掌控剧情与剧集节奏是实现《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的重要手段。《越狱》之所以能够抓住观众,是剧集的节奏感紧凑、整体性强,同时视觉上的刺激能够满足观众这方面的需求,這更多的是归功于剪辑师。《越狱》在拍摄时采用的是好莱坞电影的拍摄方式,为后期剪辑制作人员创造出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大景别的镜头运用多了,影片的节奏感必然下降。在大景别中,画面内的事物较多,画面的范围较大,神秘感会立刻消失,影片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越狱》的拍摄和剪辑人员明显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有意识地控制画面的景别,使画面的内容尽量单一化,这样能够很轻松地引起观众对下一个镜头的关注。如《越狱》第四季第15集,开始不到一分钟的时候,镜头是对着林肯脸部的特写镜头,声音是Sara从办公室门口走进来时的声音以及对话,问Michael的情况如何。这时候的镜头是林肯的脸和Sara的一只手,同时是两个人的对话。这种情况下,这种景别的运用很自然地会加快影片的节奏,同时加上演员的表演,观众会很主动地接受到“现在情况很危急”的信息,继而好奇地期待下一步。再接着,当林肯坐在凳子上,Sara蹲在他腿边时,一组镜头正反打,描述对话,节奏也相当快,让观众再次紧张起来。后面的镜头是两个人在一个画面中的近景,突然远处的声音传来,Sara的躲闪表现出她高度的警惕性。在这个人进来的同时依然是近景,然后接着是林肯的面部特写和他们对话的声音,后面的对话镜头依然是近景甚至特写。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组画面全部采取手持方式拍摄,充分体现出了摄影师过硬的技术功底,稳定地展现出反派操控局面的情况,同时在表现主角的时候,略微的晃动能够直观透露出主角们的不安,观众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这正是摄影师强调并想达到的参与感效果。这样一组看似很平常的镜头,音乐一直在低分贝做环境音,渲染气氛恰到好处,小景别的镜头切换配合鼓点,人物声音的大小等等,无时无刻不在向观众透露着一个信息——紧张!

景别是电影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述语言,在电影的诸多视听元素中没有比景别更重要的东西。这就说明,景别集中体现了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创作者想让欣赏者在观看作品的时候充当一种什么角色,能够让创作者很自如的安排故事结构,让观众跟着创作者走,需要观众注意的地方,创作者一定会让你感受得到。正是这些景别的运用成就了各种影片的不同风格。《越狱》属于戏剧性很强的剧集,制作人员更多的是运用近景、特写等小景别镜头来突出它的戏剧化冲突,把观众带入波澜曲折的戏剧化情景。时刻把握住节奏,通过景别的运用与音乐的配合,保证剧集的始终紧凑,《越狱》基本上将这一做法贯穿始终,这也是它成功的一个方面。

影片图像与声音素材的分解与组合是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是对拍摄的一次再创造。剪辑的方式有很多种,《越狱》更多的是采用节奏性效果剪辑方式。一般说来,剪辑后镜头短、画面转换快,能引起急迫、紧张感;镜头长、画面转换慢,可导致迟缓或压抑感。因此,长短镜头交替,画面转换快慢结合,可造成观众心理情绪的起伏。利用这一点,在剪辑上控制画面的时间,掌握转换节奏,就可控制观众的情绪,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越狱》的剪辑师合理运用安排镜头,保证了最后出来的效果非常出色。

《越狱》的整体模式:创造者与受益者的意愿相统一的典范

创造者是《越狱》剧组,它在拍摄整个剧集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做到在众多电影化拍摄技术方式方法中的取舍问题。《越狱》剧组采用的高清模式拍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该剧拍摄出来后给观众的直观感受最好,即最直观的视觉刺激,让观众在家就能享受到电影院里的效果。风格的受益者即观众对风格的形成有着较大的关系,因为观众会随着剧集的深入开始对风格有所期待。《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模式的形成,只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才能够继续下去。《越狱》剧组较好安排了戏剧冲突的细节,把握住了观众的心理状态,知道观众想看什么,需要什么,但又不是一味地满足观众。他们一直在控制着观众的情绪,每当剧情发生转折的时候,一集往往就结束了。这时观众的情绪已被调到了高点,只能等待下一集的播出。这正是电视剧与电影的区别。电影需要想的是在一个完整的时间线内,保持观众的兴趣。而电视剧需要较好地拿捏住观众的兴奋点,并使其保持兴奋状态,让观众时刻有强烈的参与感,一集结束之后,观众会猜测故事的发展,这正是电视剧留给观众的魅力所在。

《越狱》对节奏的把握充分显示出了剪辑师的能力。道具特写镜头的穿插使用与大量的人物近景快速切换,无形中加强了剧集的节奏感。而人物对话时的特写镜头与近景的快速切换,搭配镜头拍摄时刻意的抖动,明顯增加了整个剧集的紧张感,使得整个剧集的节奏变得强度大,且密度大,这就避免了大多数电视剧所犯的问题。《越狱》借鉴了电影制作的特点和方法,将剧情压缩,提高每集的节奏感,认观众直观感受更加电影化,同时把握好每集之间的悬念衔接,大大增强了该剧的吸引力,有效吸引住了观众的眼球。当年,《越狱》获得了2006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类电视系列剧、2006年金球奖最佳剧情类电视系列剧男主角奖、2006年艾迪奖最佳商业电视台一小时系列剧剪辑奖、2006年土星奖最佳电视网电视系列剧奖等等。从它的获奖情况来看,《越狱》画面、细节、人物等都是促成《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的很重要的原因,而影片吸引观众的手段就是回归到最直观的方式,制作方式的电影化正是保证收益的良药。

结语

《越狱》的成功除了受好莱坞的影响是前提外,主创人员对剧情的理解、演绎,也是它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采用拍摄风格电影化模式则是它成功的关键。好莱坞尽可能地将剧集本身的制作更加精良化,它提供给观众更好的视觉冲击和享受,这一点应该成为业界学习、研究的对象。我国电视剧的创作人员通过观看、分析和研究《越狱》拍摄风格电影化模式,能够获得三个“怎样”的有益启示:一是怎样用恰到好处的拍摄风格在最短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二是怎样用节奏感紧凑的后期制作让观众持续青睐该作品;三是怎样移植电影拍摄与制作手法让观众始终关注整部剧集。

(作者单位:江西广播电视台)栏目责编:曾 鸣

猜你喜欢

越狱电视剧
大众狂欢到政治泛化
以《红高梁》为例浅析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
农村题材电视剧改编设想
IP热潮下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理性发展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