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活一个
2017-04-06阿红
阿红
如果你身在这样一个家庭,姐姐身患尿毒症去世,而你也在为同样的病症困扰着,你还能笑着面对生活吗?坚强、勇敢、乐观……从来都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看完姐妹俩的故事,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
同病相怜,
姐姐要妹妹拿自己练胆
1984年农历三月初一,家住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的孙绍启、徐翠英夫妇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孙亚玲、孙亚婷。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双胞胎姐妹之间特殊的感应联系,让父母收获了双倍快乐,同样,也面临着双倍的“苦恼”。每次一个病了,另一个必然跟着生病,这几乎成了雷打不动的定律。
1996年夏,姐姐孙亚玲身体出现不适,老感觉口渴,最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确诊为先天性糖尿病,必须终身注射胰岛素。孙绍启一听,脑子“嗡”地一声,差点没站稳,他忙问医生:“这孩子还有一个双胞胎妹妹,她会不会也得这种病?”“暂时不好说,但她们是双胞胎,所以另一个孩子得病的几率很大,你们做父母的回去要多观察,一旦有什么不对劲,立马送到医院来。”这样的推断让全家人提心吊胆,日日不安。
担心妹妹会胡思乱想,孙亚玲决定先拿自己给妹妹练胆。一天,父母不在家,孙亚玲把妹妹叫过来,对她说:“小妹,今天我想把胰岛素注射在屁股上,手够不着,你能不能帮我一下?”常年累月每天两针,姐姐的身上到处都是针眼。孙亚婷握着针,害怕地直往后退:“我不敢,还是等爸爸回来给你打。”孙亚玲一下子拽住了妹妹:“你胆子怎么那么小,打胰岛素是有规定时间的,爸爸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错过了时间不好。你放心打,我不怕疼。”孙亚婷握着针,手直发抖。正犹豫的时候,姐姐一下子拽住了她的手,就往臀部戳。一针下去,孙亚婷吓得腿都软了。孙亚玲反过来宽慰妹妹:“小妹,你技术不错,比爸爸打得好多了,以后你帮我打,行吗?”“真的?”听说自己打得不那么疼,心疼姐姐的孙亚婷一口答应下来。之后,每天给姐姐注射胰岛素的任务就落在了妹妹孙亚婷身上。时间久了,她这个“实习医生”当得有模有样,打针的手法越来越好。
1999年,15岁的孙亚婷和姐姐一样,被确诊为先天性糖尿病,也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全家人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难受,害怕的那天还是来了。
得病之后,妹妹心情十分低落,常常无缘无故地掉眼泪,以前用来宽慰姐姐的话却宽慰不了自己。孙亚玲只能想尽办法开导妹妹,她觉得,自己和妹妹以后的路还很长,父母年纪大了,帮不了她们太多,如果老是纠结于自己的病,一辈子都过不好。所以当姐妹俩考上阜阳市第二中学读高中时,孙亚玲便向父母提出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她们出去住,一来离校近,不用来回跑,二来也能学着照顾彼此。听说要和姐姐搬出去住,孙亚婷心里有点担心,姐姐笑着说:“你不是老说我做菜好吃吗,以后我天天给你做,保证把你养得白白胖胖。”带着胰岛素和少量的生活费,姐妹俩开始了两人的生活。
听不见父母的唉声叹气,没有村里人的闲言闲语,姐妹俩竟轻松很多。2003年,妹妹孙亚婷考上了池州师范化学系综合理科教育专业。复读一年后,2004年7月,孙亚玲如愿考上了蚌埠医学院药学系。
飓风来袭,
妹妹踏着姐姐的脚步过河
大学毕业后,两人相继来到北京,她们还用赚来的钱帮父母翻修了房子。眼看着生活逐渐有了盼头,2013年年底,妹妹孙亚婷身体却出现了不适:全身没劲,连走路都吃力。医生检查后说,可能是由于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建议她把每天两针的胰岛素改为每天四针。同样不久后,姐姐也出现了相同症状。虽然自己不舒服,但孙亚玲还是让妹妹辞了职,让她回老家休养,自己则坚持上班,挣钱供全家人生活。
回到家后,因为有父母照顾,孙亚婷病情没有加重。可在北京打拼的姐姐却出现了严重不适。2015年7月,孙亚玲突然给家人打来电话,让父亲去北京一趟,说她已经躺在床上好几天都下不了地。接到电话,孙绍启连夜趕到了北京,带着女儿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出来,孙亚玲被确诊为尿毒症,医生说这也是先天性糖尿病会引起的并发症之一。命运,就像是一个打不破的魔咒,再次降临到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得知姐姐生病的那一刻,妹妹一句话没说,按照惯例,姐姐病了,下一个就是自己,这是定律,多年来从未打破过。果然,2015年年底,妹妹紧跟着姐姐的脚步,被确诊为尿毒症。
一个房间,两张病床。在姐姐孙亚玲心里,她早就想好了,两个都能活更好,如果不能,她愿意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妹妹。因为相对来说,妹妹的身体条件比她好很多,病情也比她轻,存活的可能性更大。她找到医生,傻傻地提出:“如果有什么能尝试的办法,先让我试,有效果了再给我妹妹用,好点的药给我妹妹用,我就用一般的药就行。”医生告诉她:“医院不可能随随便便就拿病人做实验,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身体养好,身体好了,下一步才有可能。”
在医院透析时,孙亚玲听病友说起一个偏方,用绿豆和大蒜在一起煮水喝,据说对病情有一定的作用。回到家,孙亚玲就尝试着煮了一碗水。妹妹见到了,忙问:“姐,这是什么水?能喝吗?”说完,端起来想要闻闻。姐姐一把拦住了她:“你不要乱动,我有用的。”“什么好东西?这么神秘。”孙亚玲拍了妹妹手一下:“以后再跟你说。”说完,端起碗就进了房间。晚上,孙亚玲突然肚子疼起来,父母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听说她喝了偏方熬成的东西,医生责备她:“你现在的身体禁不起折腾,稍有不慎就有生命危险,偏方这东西,有的有用,有的不可信,必须咨询医生才行。”
虚脱的孙亚玲回到家,疲惫地躺在床上。妹妹走过来,一边帮她擦拭,一边问:“姐,你不要我喝,你自己干吗要喝?”孙亚玲笑了笑:“我就想看看有没有用,如果有用你再喝。”一句简单的话,却让孙亚婷湿了眼眶。
帮妹妹“试药”,
深渊之下推你而上
2016年3月,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孙亚玲视力急剧下降,不仅很多东西看起来模糊,身体也大不如前,很多时候只能在床上躺着。看着窗外蓝蓝的天,预感到自己时间或许不多了,一向坚强乐观的孙亚玲,面对家人,常常露出牵强的笑容。一天深夜,孙亚婷半夜起来,竟然发现姐姐在写遗书。虽然没有拆穿,可她心里却疼极了,她知道姐姐是走不动了,以前她不想走,姐姐就拉着她背着她,现在轮到她牵着姐姐了。
几天后,孙亚婷陪着姐姐聊天,她指着杂志上漂亮的婚纱对姐姐说:“老姐,你看这个婚纱漂亮不?”孙亚玲点点头:“真好看。”“你还记得吗?之前咱们在北京的时候,你跟我说过,等我以后结婚,你亲自设计、缝制,送我一件婚纱。”姐姐笑了笑。三年前,妹妹认识了一个男孩,他们越聊越投机,没多久确立了恋爱关系。可男方家人知道妹妹的身体状况后坚决不同意,两人只能分手。遭受病痛的折磨和失恋的打击,孙亚婷一蹶不振。姐姐劝她:“好男孩到处都是,像我妹妹这么好的姑娘,以后肯定能找个高富帅,等你结婚的时候,姐姐给你做一件最漂亮的婚纱。”
当初的承诺在孙亚玲看来,怕是不能实现了,她告诉妹妹,如果病治不好,她希望能捐献自己的遗体和眼角膜,去救助更多的人。听姐姐这么说,孙亚婷火了:“别胡思乱想,咱俩谁都不会死。”孙亚玲按住了妹妹的手:“这是我的心愿,我一直藏在心里不敢提,今天跟你说,你帮我去看看,就当姐姐求你。”
在姐姐的坚持下,妹妹孙亚婷找到了自己的一个同学,通过她联系上了安徽省红十字会。在医院里,孙亚玲签订了《遗体捐献协议》和《眼角膜捐献协议》。妹妹孙亚婷也签了,如果有一天姐妹俩都不在了,最起码还有一点东西留在世上,给父母一点念想。
或许是感觉自己时间不多了,姐姐孙亚玲每天都好像很忙碌,神神秘秘地查着什么。2016年6月的一天,孙亚玲告诉妹妹一个好消息,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知道她们的事情后,愿意免费帮他们做检查会诊,看是否符合肾脏移植要求,并且愿意提供一定的帮助。原来这段时间,孙亚玲一直在网上查资料,联系医院,甄选对她们病情有用的论文和材料。她是學医的,很多东西比妹妹知道得多,如果自己时间不多了,她也要最后推妹妹一把。孙亚玲从枕头底下拿出来一本笔记本,交到了妹妹手上:“这里面都分好类了,联系方式有医院的,也有病友的。病友的大多是治疗好的,你有空可以跟他们多聊聊,多学学康复经验。医院主要是能针对性治疗咱们这病的,一旦条件允许,你就跟他们联系。里面还有一些资料,你多看看,对你有帮助。”孙亚婷一把合住了笔记本:“姐,你跟我说这些干吗?”她看着姐姐,眼泪直打转。孙亚玲极力忍住不哭:“我现在眼睛不行了,放你那,有需要你帮我找。”
在孙亚玲主动联络下,2016年7月,姐妹俩去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会诊。通过检查,妹妹的身体符合肾脏移植要求,而姐姐因为身体不达标,需要继续治疗。回去路上,孙亚玲感到无比的轻松和开心,她对妹妹说:“我们俩能活一个,我觉得已经是上天的恩赐,不管怎么样,你要好好活,带着我的那一份好好活。”
2016年11月30日,姐姐孙亚玲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伏在姐姐身上,孙亚婷紧紧地抱住她,好像是抱住最后的一点温暖。从小到大,姐姐就像是她的“战友”,她们一起奋斗,一起往前奔,可现在姐姐走了,只留下了她。孙亚玲走后,她的遗体捐献给了安徽医科大学接收站,而眼角膜则捐献给了两个病人。
2017年春节,是姐姐不在身边的第一个春节,为了不让父母难受,孙亚婷尽量不去想姐姐的事。吃年饭的时候,她特意多摆了一双碗筷,那是给姐姐准备的。母亲在一边偷偷流泪,孙亚婷站起来,笑着说:“爸妈,虽然姐姐不在了,可是她一直都在我们心里,今天我代表她祝你们二老身体健康,来年开开心心。”母亲抹掉眼泪点点头。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孙亚婷觉得,有姐姐在天上保佑着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目前,她的身体一直很稳定,只等待合适的肾源,等筹齐了手术费,做了手术,到那时她会带着姐姐的期望好好活下去。
(文中当事人均为真名。未经同意,本文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