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家兔发病的调查分析
2017-04-05翁顺太高昔英徐海滨姚尧林键詹先强潘晶晶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4
翁顺太高昔英徐海滨姚尧林键詹先强潘晶晶*(.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4)
双致病菌混合感染引起家兔发病的调查分析
翁顺太1高昔英2徐海滨1姚尧2林键1詹先强2潘晶晶2*
(1.福建省人兽共患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350001;2.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州350014)
2017年1月,某单位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生产繁殖群体,有15只种兔(5♂、10♀)及其4窝33只25~30日龄哺乳仔兔先后混合感染大肠杆菌病及霉菌病。从观察患兔的临床症状与剖检病变入手,结合实验室检查,找出发病原因,为预防该病提供建议。采用保温、按摩、补液、抗菌、促胃肠蠕动、环境消毒等手段联合进行干预。联合干预次日,3只症状较轻微母兔即排出些许胶冻样液体或两头尖的黑便;5 d后,除7只重度感染大兔、15只仔兔死亡外,其余26只患兔均缓慢恢复。感染早期进行联合干预有一定效果,重症感染者疗效不佳。该病应以加强日常管理入手,预防为主。
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兔繁殖群体大肠杆菌霉菌混合感染联合干预病因分析
某单位在培育清洁级日本大耳白实验兔过程中(生产许可证号:SCXK(闽)-2016-****),有15只(5♂、10♀)9月龄左右日本大耳白种兔同时感染大肠杆菌病和霉菌病,随后4窝33只25~30日龄哺乳仔兔也染病。出现病例时,采取给仔兔断乳、患兔隔离、实验室检查、调查研究、联合干预等措施,26只大兔及仔兔得以康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被毛松乱,腹部圆鼓,轻敲有“砰砰”响声,精神差、基本趴着不动。大兔饮少量水、尿量少色偏红。患兔饲料废食、便秘,偶排出些许淡黄色胶冻样黏液和粒小质硬两头尖粪便。仔兔腹泻、肛门口附着稀便。发病初期体温38.7~40.0℃,正常或稍偏高,发病后期体温低至38℃以下。后期消瘦、脱水、贫血,全身冰冷、耳朵透光观察仅见微弱血丝,大兔后肢内侧呈淡青色,从发病至衰竭死亡全程7~10 d。少数大兔出现皮肤浅表溃疡、阴囊红肿、角膜炎、乳房附近皮肤红晕等炎症症状,个别仔兔头部、颈部、背部皮肤脱毛。
2 剖检病变
3 培养鉴定
取3只病死兔胃内容物、盲肠内容物,加生理盐水稀释,分别接种于血平板37℃温箱培养24 h[1]。结果显示,接种2只病死兔内容物血平板上的菌落为白色、直径1 mm、凸起、圆形,经革兰氏染色镜检为G+椭圆形,为酵母样真菌;另1只血平板上的菌落为灰色、直径1~3 mm、扁平、圆形,革兰氏染色镜检为G-长杆菌或G-杆菌,经VITEK2GN卡检测,为大肠杆菌,再经EPEC多价、ETEC多价、EIEC多价、EHEC多价检测均为阴性。
4 联合干预
4.1 隔离将所有患兔进行隔离,置于隔离观察室或设施内压强梯度较小的区域,并远离门缝、进风口、回风口等风速较大处。
4.2 保温隔离观察室内采用保温灯取暖,室温保持在25℃或更高,利于患兔保暖。
4.3 腹部按摩每天上午、下午给患病大兔各施予腹部顺时针按摩1次,30 min/次。
4.4 补液患兔灌服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0 mL/只·次(仔兔2 mL/只·次),2次/d,连用5~7 d。4.5促胃肠蠕动每只每次用吗丁琳5 mg、木香顺气丸2 g研末兑水灌服(可结合补液同时进行,仔兔用量减半),2次/d,连用5~7 d。
4.6 抗菌每只每次用青霉素20万IU、庆大霉素2万IU进行肌肉注射,2次/d;饮水中添加恩诺沙星或诺氟沙星胶囊,100 mg/只·d,连用5~7 d。检查结果出来后更换为每只每次口服制霉菌素50万IU、庆大霉素4万IU、土霉素0.25 g,2次/d,连用7~ 10 d。仔兔用量减半。
4.7 环境消毒干预期间,每天对屏障设施内的各区域及外环境用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注意不能喷洒到动物身上。
本设计介绍了主要模具的材料的选择原则,材料选择时必须要全面考虑此种材料的各方面因素,当材料在在某些特性如硬度、脆性、抗光氧化率等不符合设计所需的原则时,我们必须加以调整,选择用加入添加剂的方式,使其效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准备工作完成之后,介绍了零件的设计的内容,其中,壁厚、尺寸精度、表面质量都非常关键,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在介绍注塑成型时,着重介绍了注塑机的校核。
联合干预后次日,3只症状较轻微母兔即排出少许胶冻样液体或两头尖的油状细小黑便;5~7 d后,除7只重度感染大兔(1♂、6♀)、15只仔兔死亡外,其余患兔均有一定恢复。
5 原因分析
1)与兔生产设施同楼底层的猪舍引进未断乳仔猪,最先感染致病双菌。时处寒冷冬季,气温仅4~ 6℃,因科研需要从外地购进未断乳仔猪,仔猪年龄小、体温调节不稳定、长途运输应激、猪舍保温能力差等综合因素的作用,导致仔猪出现发烧、腹泻、排血尿等大肠杆菌、霉菌感染症状。仔猪感染双致病菌是引发交叉感染的罪魁祸首。
2)本试验利用IVC模式进行生产繁殖,国产IVC制作材料上的缺陷,无法保证笼盒经常性得到高压灭菌。由于饲养管理人员少,普通级猪舍管理人员兼职屏障区域的保洁人员,于是工作人员便成了疾病的传播者。工作人员无菌意识、防范意识、隔离意识的欠缺成为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
3)营养过剩致消化不良。疫病传染时,正值母兔处于哺乳后期,为了提高母兔的泌乳能力,保证仔兔得到充足的营养,在日粮基础上每只母兔补充200 mL乳粉水及30~50粒煮熟黄豆。之前应用并未出现任何问题,但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刺激,导致营养过剩、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道内发酵、产气。积食直接诱导了对病因的判断。
4)母婴传播。染病的哺乳母兔通过乳汁将疾病传播给仔兔,导致仔兔呈现同样的食欲废绝、精神差、肚大如鼓、骨瘦如柴、腹泻等典型大肠杆菌感染症状。母婴传播成为仔兔大面积感染的绝佳途径。
5)房间温度过低。空调系统电热棒功率低,房间温度上限只达22℃,显然不能满足染病动物保暖的需要;处于进风口、回风口、门缝等地方的动物,由于风力大、风速高,更增加其寒冷感。由于饲养管理不妥和气候突变等应激因素,使肠道的正常菌群受到破坏,使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数量急剧增加[2]。发病初期,低温加剧了疾病的进程。
6)屏障设施设计上的缺陷。屏障环境没有做到“恒温恒湿”。发病时恰逢冬季,室内寒冷干燥,即使加装了电热棒,但未安装“加湿器”,温度有所提高但相对湿度却更低了;通风换气设计也不合理,换气次数偏低,不能完全将室内污浊空气及时排出,使有毒物质与病原在室内堆积;回风管没有安装止逆阀,不可避免会出现排风逆流造成区间的相互污染现象。设计上的缺陷为疾病的扩散蔓延提供了便利。
7)经验不足未能准确判断。发病初期,仅考虑是气温低动物感冒而腹泻,没有深入分析病因,也没有综合进行干预与治疗,导致疫病进一步扩散。管理经验的不足,成了贻误治疗时机的最好噱头。
6 讨论
6.1 病原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胞,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主要生活在大肠内。大肠杆菌病属人畜共患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兔均易感,尤其以1~2月龄仔兔易感[3]。此次由仔猪引发的大肠杆菌病蔓延到大兔及其哺乳仔兔,也验证了这一观点,说明其毒性大,两者的大肠杆菌病具有同源性与关联性。分离鉴定结果为阴性,是由于前期使用了抗生素治疗的原因,可见大肠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高度或中度敏感[4]。
动物皮肤霉菌病是一种真菌传染病。霉菌不是疾病的直接病原体,而是通过毒害饲料而引起的,侵害动物的皮肤和被毛[5]。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兔舍采光和通风不良均可导致发病[6]。可见疾病的扩散与该兔舍换气次数低、通风不畅不无关系。种兔往往隐性感染,不表现临床症状,难以辨别认识[7]。在繁殖期,母兔乳腺发育,利于真菌繁殖,从而在乳房周围形成病灶。仔兔在哺乳时与母兔接触,易被感染,几天后表现临床症状[7]。也与临床发病顺序哺乳母兔→哺乳仔兔→种公兔相吻合。该病对大部分抗生素和磺胺类耐药,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治疗难度,且收效甚微。
6.2 加强日常管理
6.2.1 日粮营养不可过高基础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达18%,粗脂肪含量为3%,已能满足大兔的日常需求。哺乳期母兔率先发病,说明与添加黄豆、营养过剩有关系。黄豆本就是一种产气的食物,富含蛋氨酸、吸收却低,吃多了就会胀气。为了提高哺乳母兔泌乳能力,适量短期添加便可达到目的,不可贪多求长。家兔作为草食性动物,营养应尽量满足其自然习性与天性,不可操之过急,正所谓“拔苗助长”会导致“欲速则不达”,当引以为鉴。
6.2.2 进入屏障所有物品应彻底消毒灭菌屏障设施内所需物品都应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不能高压的物品应制定科学的灭菌程序。提醒国产IVC笼盒生产厂家注意IVC材料的选择,提高产品质量,确保IVC笼盒能经常性地承受高温高压灭菌。
6.2.3 防交叉感染不同设施之间、不同楼层之间、同一楼层不同房间之间都应制定严格的隔离防范措施,是防止疫病在动物间交叉感染的前提。动物自然感染疾病是由于全体直接接触而传播,也可以通过刷拭用具和饲养人员而间接传播[2]。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的设施、动物、房间应有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管理,切不可越俎代庖或身兼数职。饲养管理人员无菌概念的培养与防范隔离意识的提高是保证动物质量和动物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
6.2.4 切断母婴传播途径一旦发现母兔出现食欲废绝、无排便等现象,立即离乳并隔离仔兔,尽早切断母婴传播途径。注意观察仔兔精神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2.5 提高日粮中粗纤维含量,适当补充青绿饲料或干草料家兔肠道发达,小肠与大肠的总长超过家兔体长的10倍以上,盲肠特别发达,对粗纤维消化能力强,所以,其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应不低于10%~15%[8]。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增加了,可增强胃肠蠕动能力,满足家兔本身的习性。
6.3 及时查明原因、对症治疗将所有患病动物进行隔离、观察,禁止与健康动物混居一笼或混居一室,以免造成交叉感染、疫情蔓延;对死亡动物剖检,观察其病理变化,同时采集胃内容物、肠内容物等样本送实验室培养、鉴定,及时查明发病原因,制定治疗方案;除了药物治疗,要注意动物的保暖、补液和腹部按摩。保温工作做得好,动物腹部就不会受凉,也可缓解腹痛。腹泻者大多脱水,应及时给患病动物补液。给患病大兔早期做腹部按摩对帮助胃肠恢复蠕动、解决便秘、疏通胃肠积食或堵塞,是完全必要的措施,连续长时间的按摩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通过联合干预,除7只大兔、15只仔兔病情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26只均得以缓慢恢复,病程7~40 d。说明感染早期进行联合干预有一定效果,重症感染者疗效不佳。
6.4 完善实验动物设施的设计与布局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是开展实验动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内环境指标应在设计图纸中予以具体标明,以免留下管理隐患[9]。实践表明,规范的布局和良好的建设对保证设施的正常运作、实施科学化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提高实验动物与动物试验的质量意义重大。
6.5 混合感染事故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这些因素包括设施设计因素、气候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等。如何加强日常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是防止动物疫病发生的重要举措。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T 14926.11-2001实验动物大肠埃希菌0115a,c:K(B)检测方法[S].2001.
[2]蒋金书.兔病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248-249.
[3]方喜业.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137.
[4]韩梅红.兔大肠杆菌病病原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5(12):39-41.
[5]许家强.猪霉菌病和霉菌中毒[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1986 (3):43.
[6]鲍文龙.家兔皮肤霉菌病的防治[J].四川畜牧兽医,2000,27 (11):45.
[7]张景奎,白彦飞.家兔传染性皮肤霉菌病的防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09(10):142.
[8]孙靖.实验动物学基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32.
[9]翁顺太,郑忠东,蔡武卫,等.设计实验动物屏障系统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6):76-78.
B
1003-4331(2017)03-0041-03
福建省引导性项目(No.2015Y0048)资助。
翁顺太(1966-),男,主任技师,实验动物科研与管理,E-mail:wengshuntai@163.com。
*通信作者:潘晶晶,女,助理兽医师,E-mail:ptcd0816@126.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