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一重能的改变

2017-04-05本刊夏云峰

风能 2017年3期
关键词:机型风电风速

本刊 | 夏云峰

三一重能的改变

本刊 | 夏云峰

梳理2016年的行业新闻,三一重型能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一重能”)似乎比往年“沉默”了许多,无论是新机型的发布,还是其他业务信息,都少了一些。外界不禁疑惑,这个曾被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视为支撑“再造一个三一重工”战略落地的核心业务部门,是否在风电整机制造业务上出现了动摇。

然而,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发布的《2016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简报》显示,是年,三一重能新增装机559兆瓦,看似不高,但实属不易。要知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2016年的全国新增装机同比下降24%,多数整机商的业绩都出现下滑。这也向外界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三一重能从未放弃在风电市场上“开疆辟土”。那么,在神秘“面纱”的背后,这家企业在过去一年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新的一年,它又会为市场带来哪些惊喜?

3月18日,一场以“携手同行,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三一重能905超低风速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南口产业园举行。会上,三一集团董事、三一重能董事长周福贵揭开了上述问题的谜底。

“我们在去年进行了战略调整,改变原来的全产业链研发和制造的经营模式。”他坦言,“今后将专注于系统集成和控制策略的开发,以及智慧风电场的运营管理,通过合作开发,引进全球顶级公司的科研技术,集合全球性价比最优的零部件,打造具有绝对竞争优势的风电机组,营造完美交付以及极致的客户体验。”

据悉,三一集团在最初涉足新能源装备领域时,为了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突破性发展,制定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对增速器、发电机、控制系统,以及回转支撑系统、叶片等均坚持自主研发、制造。

为此,该公司进行了大量研发投资。2010年,三一电气(三一重能的前身)相关负责人曾经在公开场合称,已投资20亿元完成了风力发电领域关键部件自主研发生产配套的全产业链体系。

有业内专家指出,采用这一策略的优势在于,通过掌握全套技术,可以在关键零部件、整机的研发与制造上产生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机组的发电效率和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但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布局产业链上的众多环节,资金和人力投入将是巨大的挑战。

这与周福贵的看法不谋而合,“把摊子铺得过大,不利于采用灵活的发展战略。因此,我们根据行业发展的新情况,审时度势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

这里提到的“新情况”,指的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重心由“三北”地区向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低风速风电开发成为热点。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中东部和南方地区陆上风电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在4200万千瓦以上。若算上海上风电的新增容量,这一地区新增并网装机容量占到全国新增总量的56.9%,将为整机制造企业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几年前,我们就注意到了上述态势,在做了大量技术积累工作的基础上,决定对低风速平台立项,与欧洲顶级公司进行联合研发,并于今年推出了针对低风速风电市场的最新型产品——905机型,能够适用于年平均风速5米/秒的超低风速区域。”周福贵说。

这才有了三一重能召开905超低风速产品发布会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这款机型可谓是“集万宠于一身”,它采用了Winergy的增速机、西门子的发电机,大幅提升了传动效率;主控系统是由三一重能与英国GH公司、奥地利Bachmann联合设计的,整机结构、载荷计算及校核则由GH公司负责。

由于牵涉多家合作伙伴,为了使整机性能达到最优,三一重能建立起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以保证设计接口、标准统一,达到零部件之间协同的目的。

目前,低风速风电机组正朝着“高、大、长、轻、智”的方向发展,905机型也是如此。

三一重能研究本院副院长、905项目经理王广良告诉记者,该机型具有五大技术特点:其一,高塔筒,根据客户需求,可匹配业界最高的120米全钢柔性塔筒,采用Bladed、Samcef对塔筒结构参数、频率进行优化;其二,大功率,根据不同机位点的风速特点及风电场的整体发电情况,可在1.8兆瓦—2.2兆瓦区间灵活调度;其三,长叶片,叶片翼型从德国顶级设计公司引进,可根据风电场需求,匹配105米—121米叶片;其四,轻量化,通过降载、结构优化,机组总重量只有465吨;其五,智能化,通过智能寻优、智能降载、智能控制,大幅提升机组的智能化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点,通过采用最佳尖速比动态寻优等智能寻优技术,发电量提升了5%—10%;GH最优控制策略等智能降载技术的运用,则将极限载荷和疲劳载荷分别降低了35%和18%;为了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三一重能还与Bachmann公司合作,通过OPC和Modbus等协议形成高速控制网络,对上千个数据点进行处理,可以高效监控机组的运行。

事实上,从王广良传递出的信息来看,905机型已经平台化,可以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搭配多类型的塔筒和叶片,从而形成多种产品规格,大大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能够满足未来复杂地形下的混排需求。

据三一重能副董事长、总工程师代晴华介绍,在样机的长时间场内试验以及实地运行过程中,各项关键指标的实际表现都优于设计值,表现出了很高的整机性能。“可以肯定地说,这款机组绝对超乎你们的想象!”

这一点也在市场反响中得到了印证。已有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相继与国电投、中电建、华电福新能源、大唐新能源安徽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905机型连续中标多个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超过了650兆瓦。

除了这款机组,下一步,三一重能还将在低风速风电上持续发力,陆续推出多个产品,额定功率分布在2兆瓦—3兆瓦之间,风轮直径为105米—140米,单位千瓦扫风面积达到4.5m2/kW—5.8m2/kW,轮毂高度最高可达到150米。以此助力开发商提升效益,引领低风速风电市场的发展。

当被问及未来的发展时,周福贵认为,风电将是一场比拼技术与整体实力的持久战,三一重能仍会秉持三一集团数一数二的经营战略,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风电企业。

猜你喜欢

机型风电风速
国内主流机型客舱声品质表现分析
基于最优TS评分和频率匹配的江苏近海风速订正
不可小觑的4K机型,着重亮丽的色彩还原 光峰A300
渐趋成熟的旗舰机型 艾洛维V10
海上风电跃进隐忧
分散式风电破“局”
风电:弃风限电明显改善 海上风电如火如荼
基于GARCH的短时风速预测方法
重齿风电
考虑风切和塔影效应的风力机风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