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多年生饲草入手四川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2017-04-05程明军

四川畜牧兽医 2017年6期
关键词:饲草四川粮食

程明军

(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从多年生饲草入手四川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程明军

(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期,也是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作为农业,在这一关键时期应紧跟“十三五”步伐,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种植结构,构建新型种植体系。粮改饲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四川地区抓好粮改饲,以玉米为突破口,研发推广多年生饲草种植体系,可缓解粮食压力,降低生产成本。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改饲是措施

粮食生产在农业发展中占有大部分比重,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成功与否,与粮食生产密切相关。目前我国的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不容忽视。一是因为我国可用耕作面积逐年减小,在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6099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平均每年减少1000万亩。二是二胎政策的开放导致粮食需求总量逐渐增大。三是城市化使大量农民从粮食生产者转变为粮食消费者。四是种粮高成本低收益的现状导致农民不愿种粮。

近几年,随着四川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牛、羊、牛奶等动物食品的需求增加,牲畜数量加大,与此同时,由于四川畜牧业发展主要依靠耗粮型畜牧业,导致生产的粮食不仅包括了人的口粮,也包括了牲畜的饲料用粮,饲料粮大量挤占人的口粮,造成人畜争粮问题严重,进一步增加了粮食生产的压力。为解决人畜争粮问题,可将部分粮食种植直接转化为饲草种植,利用饲草产量大的优点,满足牲畜的需求,降低其对粮食的依赖。同时,将粮食种植转化为饲草种植也有利于提升种养效率,减少粮食种植对土地的需求和对进口蛋白质饲料的依赖。因此,在四川地区,要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粮改饲工作势在必行。

2 推进粮改饲工作,玉米是切入点

四川每年种植玉米133万公顷,是名副其实的玉米生产大省。然而,由于近几年人们对牛、羊及牛奶需求的增加,促进了畜牧产业的发展,在四川,玉米作为饲料消耗量巨大,部分地区玉米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同时,四川山区较多,在尽量不改变玉米种植面积的前提下,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成为解决四川粮食压力的一种有效措施。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因此,在四川推行粮改饲工作应以玉米为切入点,引导农民在部分中低产田种植青贮玉米和其他饲草品种,建立“绿色粮仓”、“藏粮于草”战略,实施“以草换肉,以草换奶”,这不但利于解决四川“人畜争粮”的矛盾,而且还有利于优化区域分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 多年生饲草种植,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3.1 多年生牧草种植优势明显 目前市场上推广的饲草分为一年生饲草和多年生饲草,一年生饲草是完成整个生育期后需重复种植的饲草,其根系较小,不利于水土保持,对氮磷钾的利用率低,必须依靠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来满足其快速的生长需求,种植成本较高。而多年生饲草对于土地的要求不高,可以种植在一年生作物无法生长的贫瘠地区,能够多年生长,连年收获,多年生饲草往往根系庞大,在防止土壤侵蚀、减少水分和营养流失、储蓄地下碳、抵抗冰虫害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程度加大,可用耕作土地较少,为了增加土地面积,人们将山坡、丘陵等地区开发成坡耕地种植粮食。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推进粮改饲工作,部分坡耕地种植了一年生饲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另一方面,为满足粮食和饲草需求,增加单位土地粮食产量和饲草产量,在粮食和一年生饲草种植地不得不加施农药、化肥、除草剂等,相伴而来的是环境的日益恶化。因此,在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推动粮改饲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多年生饲草,以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生态环境。

3.2 多年生饲草玉米在四川有较高推广价值 四川大部分农区常年热量充足,阴雨天气较多,光照相对较少,这种气候条件不利于作物籽粒的形成和发育,可使粮食减产。然而充足的热量和降水适合以营养体为主的饲草作物的生长,同时,四川冬季温度较北方高,多年生饲草在四川能够多年持续生长,这为多年生饲草种植提供了优良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四川很多地区将作物耕种在山坡、丘陵等地,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往往靠施用大量化肥来维持产量,不仅效益低下,且污染严重。应在四川坡耕地和山地引种多年生饲草,利用其根系庞大、多年生长的特性,来缓解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利用其无需连年种植,种植一次便可持续进行收获的优点,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四川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3.3 研究高产种植模式推广多年生饲草 饲草的产量受播期、种植密度、刈割时期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地区、不同土壤条件、不同气候条件也能够对其产量产生影响。四川地形地貌差异大、气候多样,尤其在盆周三区,受山地因素影响,小气候形成区较多。在进行多年生饲草推广时要注重研究其地方适生性栽培模式,探索在不同生态气候代表区最佳的高产栽培模式。同时,部分多年生饲草为夏季牧草,冬季受霜打后地上部分枯萎,加之其分蘖多,株型大,种植密度小,一般种植的株行距为1.5m×1.5m。因此,在每年的9~10月份,可在其种植行间距内套种黑麦草或燕麦等冬季牧草,研究多年生饲草的高产套种模式,既满足了牲畜冬季的饲草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效益。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四川地区,为了确保粮食安全,缓解粮食压力,必须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而粮改饲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四川的气候特点和地形地貌,应以玉米为切入点,优化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力推广多年生饲草种植体系,能够有效地推进四川省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在缓解粮食生产压力、解决人畜争粮矛盾的同时,还可保持水土和生态环境,促进四川粮食产业和畜牧产业的共同发展,提高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S816

C

1001-8964(2017)06-0008-02

2017-04-25

猜你喜欢

饲草四川粮食
A gift I treasure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藏北牧区圈窝饲草种植及应用前景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我的粮食梦
奶牛饲喂青贮饲草的比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