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H7N9的认识
2017-06-26吴忠胜
吴忠胜
(四川省罗江县慧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罗江 618500)
浅谈对H7N9的认识
吴忠胜
(四川省罗江县慧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罗江 618500)
自2013年我国华东地区首次发现人感染H7N9病例以来,H7N9病毒每年都会在冬春季出现季节性流行。人感染H7N9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炎,总体病死率在40%左右。绝大多数确诊病例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但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传染给人的。目前也无证据表明H7N9病毒具有持续“人传人”的能力。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预防H7N9,目前尚无预防人感染H7N9病毒的疫苗。
1 H7N9在动物流行病学中的地位
H7N9病毒对家禽和野鸟的致病性很弱,一般不表现出临床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临床症状。有研究认为,鸽对H7N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具有抵抗力,鸽在维持和传播H7N9亚型流感病毒方面不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发现,H7N9亚型流感病毒存在较为普遍的基因重组,主要是通过与H9N2重组获得鸡传鸡的能力。到目前为止,H7N9亚型流感病毒还不能完全适应家禽和人,还没有出现最适基因型,病毒仍然处于快速进化过程中。
动物感染H7N9病毒不属于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一类动物疫病,但H7N9不属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但鉴于H7N9病毒对人构成了威胁,农业部2013年第1919号公告要求:对动物感染H7N9病毒,临时采取一类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按照《动物防疫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发生一类动物疫情时,当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采取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对疫区实行封锁,并组织扑杀、消毒等强制性措施。
2 H7N9的变异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2017年2月消息,广东省疾控中心会同农业部门专家,发现了H7N9病毒的变异毒株,H7N9病毒在血凝素链接肽位置发生的基因插入性突变,提示该病毒突变为对禽具有高致病性的病毒。消息称,之所以追踪到H7N9病毒变异株,是因为两例病例发病前均有家禽暴露史,并在其暴露的家禽群中先后发生禽只病死现象,随后农业部门的实验室也从广东的4份禽类样品中发现类似变异的病毒。
农业部门应密切关注H7N9病毒变异对家禽的影响,对变异病毒的基因来源及对家禽致病机理等进行深入研究,并继续加强对H7N9病毒的监测。同时做好宣传和培训,指导养禽从业人员做好自身防护,特别是对病死家禽实施无害化处理环节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防护,不得徒手操作。
3 H7N9的命名
关于 H7N9最早的一条记录,来自美国卫生部主管的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据NCBI 2006年披露,有研究人员在1988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火鸡中分离出H7N9病毒。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80年发布的《流感病毒毒株命名修正法案》,流感毒株的命名包含6个要素:型别(甲乙丙型)、宿主、分离地区、毒株序号、分离年份。法案特别指出,在有些情况下,从不同宿主分离到的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共同的亚型名称,这并不意味着该病毒能从一种动物传播到另一种动物的能力。由于H7N9病毒最初在火鸡中发现,故按 WHO法案命名为“H7N9禽流感”。
但2013年3月发现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病例,这是H7N9病毒二十几年来不断进化的结果,在此过程中H7N9与H9N2、H7N7等流感病毒发生了复杂而持续的重组,所以才由对人体的低致病性进化成了高致病性,此时再继续沿用二十年前的称谓就不合时宜了。另外,在媒体报道人感染H7N9事件中,广泛使用“H7N9禽流感”这一提法,会让社会大众误以为人感染H7N9的罪魁祸首就是家禽,导致家禽产品消费减少,给家禽业造成巨大损失。
为此,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三家国际组织,就“H7N9禽流感”名称进行了会商,会商后的意见是:建议媒体使用“H7N9流感”或“H7N9病毒”等名称。2014年2月国务院H7N9防控专题会议也指出,在宣传报道时应规范使用“H7N9”“H7N9病毒”等称谓。
4 H7N9和H5N1的异同
H7N9和H5N1病毒均有来自H9N2的基因,人感染这两种病毒,均为散发,潜伏期也大致相同,平均约3~4天,均可引发呼吸道症状,表现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器官衰竭。
H7N9对禽类致病力很弱,禽类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H5N1对禽类具有高致病性,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家禽大批死亡。H7N9病毒感染人的病例多集中于中国,而H5N1感染人的病例广泛分布在中东、亚洲、非洲及欧洲。据科研人员对人感染H7N9和H5N1病例的分析发现,H7N9在儿童中引起的病症较轻,主要感染对象为城市老年男性,而在H5N1的感染病例中,没有明显的男女比例差别,但患者以儿童和青壮年为主。
基于H7N9与H5N1的不同点,在家禽中的防控措施也就不一样。H7N9对家禽具有低致病力但感染人后会导致40%左右的死亡率,因此H7N9的防控策略侧重点是防范病毒传染给人。H5N1感染人的几率极低,对家禽的致死率颇高,因此H5N1的防控策略侧重点应在防范家禽感染方面。
R18
C
1001-8964(2017)06-0013-02
2017-04-20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三家国际组织,就“H7N9禽流感”名称进行了会商,会商后的意见是:建议媒体使用“H7N9流感”或“H7N9病毒”等名称。2014年2月国务院H7N9防控专题会议也指出,在宣传报道时应规范使用“H7N9”“H7N9病毒”等称谓。另据国家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表明,人感染H7N9病毒为偶发、散发型,没有足够证据证明“病毒是通过家禽传播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