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五感式景观设计研究进程与趋势分析

2017-04-05吴冬婷刘兴诏

福建建筑 2017年9期
关键词:五感触觉味觉

吴冬婷 刘兴诏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国内五感式景观设计研究进程与趋势分析

吴冬婷 刘兴诏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2)

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就目前国内对五感与景观设计相联系的研究进行了统筹分析,了解目前国内五感景观设计的现状与进程, 归纳分析五感景观设计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景观设计;五感;研究进展;综述

0 引言

城市景观是构成城市整体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景观设计不仅源于地形,还由建筑物和生态共同构成。人们对城市景观的印象立足于城市人群的感官思维。因此,五感景观在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形成更好的城市印象,让人群通过基础的五感来体验城市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其设计中需要思考的主要方向。

近年来,中国城市景观设计进程相对较快,对视觉以外的感官享受开始关注,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如何更好地运用五感让人们获得全方位的景观享受,成为国内景观设计研究的趋势之一。五感景观设计的可达性和运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环境,在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进程中具有很大的意义。将景观设计研究拓展到五感的体验中,不仅能增设景观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更多地满足不同类别人群的客观需求,增加了人们对五感景观设计的好感度,形成更好的城市印象。

1 五感景观设计的产生与关系

1.1 五感景观设计的产生

“五感”在狭义上指的是,人的5种基础感官——眼、耳、鼻、舌、身对周围环境形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上的基础感受。而广义上指的是,人们通过这些基础感官形成知觉上的五感——愉悦感、尊重感、幸福感、高贵感、安全感,即由物质层面上升到意识层面上的新“五感”[1]。在本文综述中涉及到的五感景观设计主要是狭义上的五感。五感景观设计起源于国外普通民众对景观要求的提升,从五感的各个方面出发,提升景观设计的丰富性与人们在景观中的舒适享受度,创造出一个更加完美全面的城市景观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环境设计学在景观设计的研究方向,促使国内研究学者将眼光展望到五感景观设计上。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将视觉作为生活中的主要感知习惯时,已经自然而然、或多或少地同时产生其他四感的多重感知性。

1.2 五感景观设计的关系

人的五种感知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牵制。任何一种感知方式的缺失,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关于真实环境的感知。无论哪一个感知不和谐,在环境中都只会被过度地放大,最终导致人对环境的消极印象。因此,在景观设计时做到五感间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艺术创作和欣赏领域,五种感官的联系即“通感”早就被研究过。费歇尔就曾提过感官的非独立性[2],还有钱钟书先生也提及过五感的连通性[3]。

在一个环境中,设计者往往需要全面地应用听、嗅、视、触、味这五种基础知觉,才能真实地体验到景观设计的完整性,才能正确地对景观设计进行评价与审美。原研哉(日)对设计进行理解时曾说到:“人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收器官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在人体中出现的各种形象,是同时由几种感觉刺激和人的再生记忆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幅宏大图景。这正是设计师所在的领域”[4]。因此,“五感”彼此之间并非互不干涉,而是需要相互结合来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若是独立地选择“五感”之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导致人某方面体验的缺失。只有更和谐地融合“五感”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才能更好地提高景观设计的全面立体性和感知享受。

2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现状与进程

2.1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现状

目前,国内设计师对于五感景观设计的相关理念关注与研究尚刚起步,人们对除以视觉效果之外的四觉引起重视,但仍然缺少实践。

如:俞孔坚提出了景观感知的概念,并侧重于人对景观的感知与评价,以及景观变化对人的感知需求的改变[5]。此外,其他学者从五感的概念以及相关理念等论述了五感在我国景观设计中的研究现状[6]和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7]。国内众多学者逐步地对五感景观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有从五感与景观设计的发展[1]与景观意境的塑造[8]进行分析,以及视觉景观的全面性[9]等层面。尽管如此,这些仍然还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与探索。

五感景观建设不是独立的,而是要立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城乡发展战略结合。湖北潘家湾新农村自然村建设拟从“五觉”来实现乡愁作为一个独特的设计思路实施,但是在现实中还需要考虑到现场地形的限制和当地传统农业发展与经济模式[10]。这个实例也给了现代的研究者一个新的研究思路,在应用五感景观规划与方法的实践中考虑如何将“五感”与人们生活所在区域的四大功能更加和谐地结合。

因此,基于现有五感景观设计研究大部分处于理论研究的现状下,如何更好地创造以人为本理念下五感景观设计实践是目前研究者着重发展的方向。如何将五感景观设计这一概念具化到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中,更深层次地加强人群与城市景观的近距离联系,以更人性化的设计满足各种人群需求,在更大层面上加强人与环境的相互联系,是当前国内五感景观设计的一大主要课题。

2.2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进程

2.2.1 视觉

视觉是人类观察世界最直接的方式,从景观设计角度上说,无论形态视觉设计,还是色彩视觉设计,亦或是新型的交互式视觉设计[11],都给人以不同变化层次感,在五感中占主导地位。从起源上来说,最开始的景观定义便是来源于视觉美学。早在20世纪[1],视觉景观设计就已经逐渐研究与形成,人们最开始对景观设计的涉及就是源于视觉景观设计。

开展关于视觉景观设计的研究,既可以从人们切身的视觉景观评价来分析视觉景观设计,也可以从抽象的元素角度来进行剖析。汤晓敏在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针对我国景观规划现状的解决方案,建立了规划与管理评价体系的互动机制,并对景观视觉环境评价如何整合到SEA与EIA体系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2]。闫迪等学者基于视觉元素,在视觉景观设计中通过视觉点、线、面、形体和色彩等多样元素来进行剖析[13]。叶茂乐详细分析了视觉的基本要素,并结合中国传统园林中的造景手法(对景、借景、障景、隔景、夹景和框景)和美学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视觉景观的设计方法[7]。另外,还有部分学者从视觉的色彩光照等其他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

观察研究中可以发现,视线景观的研究设计由来已久,研究范围广泛,涉及了色彩学、美学、心理学、光照学等各个方面,但还是未能完全正确而透彻的解析视觉景观设计,仍然需要学者对其进行更加深刻的研究。

视觉景观设计也被运用于人们的住宅小区之中,如郑雅婧对郑州市净月湖畔小区视觉景观设计研究中发现,从视觉景观的“形态”“色彩”“肌理”与“空间”要素分析,视觉景观被感知的程度实际上是取决于观赏的主体——人,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比如降水、温度、时间等。而视觉景观在实践中不仅需要多样性、自然性、互动性,最重要的还是人文性。在视觉景观设计中除满足功能性之外,还要求审美上的精神享受,让人们在环境和心理中有所平衡[14]。如何更好地运用现代景观设计来实现人文性,还需要设计者更多的思考。

视觉景观设计的研究贴近生活的一种形式是通过街道景观来实现人群的视觉享受。在抚远县街道景观设计研究中,王丽波阐述到大至沿街的建筑设计与街道绿化与行道树,小到广告牌匾与街道景观家具、地面铺装都是塑造视觉景观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给予人们一个街道景观的整体印象,进而影响到人们对于一个城市面貌的印象[15]。街道面貌的好坏间接地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人流密集度,进一步改变了人们对于城市景观设计的喜好程度。因此,对于视觉景观设计的研究还需要考虑到人群密集度的影响力。

2.2.2 听觉

中国古人注重感官“听”对环境的感知,在视觉与听觉和谐统一中感受周围环境的感知意境[16]。人在刚出生时,眼睛还没能睁开时,依靠听觉来感知周围环境。聋哑人,其中一部分并不是哑巴,有的仅是听觉的丧失而导致言语能力的丧失。因此,环境中声音和人们所看到的景象具有同样重要的角色。

关于听觉景观设计,国内的研究有从人与声音环境的关系分析,也有从听觉的根源上分析。前者,清华大学李国棋[17]的研究认为,视觉景观与听觉景观两者的协调与互动让人们在享受景观时更容易得到共鸣。反之,若是两者相互冲突,则会导致人们对景观设计的印象产生消极现象。后者,翁玫通过分析听觉景观设计的根源进行了研究[18]。同时,也有从声音的种类上着手。听觉听到的声音有自然声、非自然声。景观设计上对听觉的利用是根据自然声给人们的触动。在这个基础上,郭以德分析了自然声在景观设计中的影响,如水声、鸟鸣声等自然声可以引发人的好感,因此应当增强对听觉景观设计的重视度[19]。

关于人们与声环境的关系的实例,有上海杨浦区五角场的“彩蛋”,主要构成为拱形构筑物和一个下沉式广场。前者除了美观之外也做到了隔音的效果。而后者却由于本身广播音乐的音质音量和混乱播放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对比发现,适当的听觉景观设计可以增设景观设计的合理性,而缺少听觉景观的关注容易造成景观的不和谐,现实地反应了听觉与环境景观设计的关联性[18]。此外,还有人们生活中的非自然声的声景设计。如扬州和昌运河东郡公馆中声景环境的设计实践运用了各种水声、风声与人工声,可惜其实际上起作用的只有水声,其他的人工塑造声过于薄弱,反而是浪费人力[20]。相反的,在杭州“五水共导”中,对自然声、民俗文化声、生活声、人工声的设计[16]起到了积极向上的作用。此见,真正地将声景融入环境之中,不是一味地扩大声景的音量或种类,而是要考虑到周围环境的自然声,让人工声景与当地环境和谐统一。

同时,在声景与环境的融合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工噪声对于环境的影响。在张权对唐山南湖国家公园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对于公园中施工噪声与人为的噪声有比较大的意见。在听觉景观中最受欢迎的主要是源于非人工创造的声音[21]。因此,如何和谐地处理好人群噪声与听觉环境的关系可能成为未来听觉景观的研究方向。

2.2.3 触觉

触觉,虽没有视觉灵敏,但同视觉一样有助于人们感知景观,形成主观印象。触觉形同将各种被分割的器官系统连接、融合在一起,形成人的整体感知[22]。在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大背景下,触觉景观设计的服务对象更加全面、细化、多样化,细微到小孩、老人以及残疾人。

对此,刘敏等学者提出设计师应该为强化触觉的感知度来进行更多样性的设计,无论是对于正常人或者是感知退化、缺少者的触觉景观,还是为了更加进一步地促进儿童的学习[23-24]。而关于触觉景观的被感知物上,不仅只有铺砖的感知,还有植被等东西都能塑造出不一样的触觉景观。刘劲军等学者通过对国外优秀案例与中式古典园林中的触觉体验分析总结得到植物、建筑和铺装等都可以给触觉景观带来新的设计方向的结论[25-26]。

扬州和昌运河东郡公馆的触觉景观设计中,除了丰富多样的硬质要素(铺装及贴面材料),还有大面积的软质要素(绿体与水体)塑造,可以形成舒适的虚体要素(阳光等)[24]。触觉景观的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单向的接触,有主动的接触,也有人体不自觉的被动接触,在这一层面上实现人们触觉景观设计上更好的享受。

作为在现代新型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敞空间很大侧重于触觉景观设计的表现。郑熊彬对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综合研究认为,南宁市中心城区开敞空间随着时间减少的现象原因主要在于该城市公园广场可达性降低,以及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导致人群对于该开敞空间的接触意愿度降低[27]。因此,在实现更好的视觉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更多的人群通达性与服务范围。

2.2.4 嗅觉

嗅觉景观设计一般与视觉景观结合设计。中国自古美食上讲究“色香味”俱全,可见嗅觉在五觉之中的重要性。现实中嗅觉景观的设计上往往集中在植物与花圃的设计,其实,嗅觉景观设计也可结合植物的医疗效果来设置,或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此外,景观设计并不纯粹地通过植物来进行填充,也可通过其他材料的相互作用形成嗅觉效应,而非只能通过植物创造嗅觉景观。

人类对于气味有相当敏锐的感知力。“人的嗅觉感觉系统内有1000多万个嗅觉细胞(都是双极的),能十分灵敏地辨别各种香气。”不同植物的气味对人类的行为与思维具有暗示效应[28]。但现代景观设计并不把嗅觉景观设计纳入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一方面是嗅觉学与景观学两个联系涉及的学科类型多,研究比较复杂,另一方面是嗅觉景观设计善变,基本是五感景观设计中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设计。

实践中对于嗅觉景观设计提出一些设计思路。常见的状况下,嗅觉景观设计可通过正设计或者是负设计的方法来改造环境的协调性。前者是在原有环境的条件下增设新的嗅觉要素。正设计的范例比如说苏州留园中闻木樨香轩就是与植物嗅觉的结合。而负设计则是对景观设计中不和谐气味进行隔离或者去除。一般采用空气净化、植物吸收或过滤的方式来进行嗅觉景观设计[26]。

2.2.5 味觉

味觉景观与视觉景观密切相关,古有“望梅止渴”即味觉景观的一种表现。

味觉感知作为味觉景观设计中的一员,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主导性而产生对环境的影响。另外一方面涉及其在环境中作用,从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关于这两个方面,叶茂乐分析了味觉景观的两重性质,一是参与性,即景观本身的存在。另一则是非参与性,不是作为主体存在,但影响到了景观的存在[8]。参与性指的是味觉与视觉结合而形成的综合性景观:现实中的公园的茶亭与水景往往是相互结合的,叠加效果更能够让人们得到心灵的休息。凤凰古城中路边的小吃则是一种非参与性,两者并不是结合在一起的景观,但是有了小吃的感觉,让人升华了对该地景观设计的愉悦感。此外,园林景观的味觉刺激感受一般通过景观环境的体验行为和饮食活动相结合来实现,其周围的环境氛围应当是相称的[29]。

味觉景观设计不仅是人体生理上的反应,更是人们心理上的感知,通过人们在环境中体验与饮食的进行来引发人们的心理感受。不同的味觉景观经常能引发人们个体进行心理调节,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放松人体。

味觉景观的设计除了通过人工售卖的饮品食物形成的心理影响外,还有源于景观环境中植物提供的果实等要素的影响。在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中的味觉景观满意度调查研究中味觉景观基本位于公园出入口等人流较集中处[21]。除了考虑到味觉景观在区位上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同时还要研究如何加强植物在味觉景观方面上的提升,也可通过增加其他形式的味觉景观来满足景观设计的要求。

综上,国内目前对于五感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研究上主要集中于视觉与听觉上,对于其他方面研究相对缺失。对触觉的理论研究重点运用在有关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计方面,缺少了对其他使用对象的研究;在嗅觉的应用研究上则是集中在医疗保健之类,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味觉上,理论研究上几乎空白。对于五感景观设计,研究学者进行的研究缺乏开拓的思维,忽视了他们的相互联系,缺少对五感的整体综合的研究。此外,即使是在单独对某一感的研究,也还是未能深刻透彻地看清某一感的景观设计本质。总之,国内关于五感景观理论的研究虽正在逐渐地兴起,还在走向成熟的理论体系路上,但对于国内已有研究理论成果仍然需要更多的现实实践来检验其正确性,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与研究力度来促进五感景观设计的发展。关于有关实践研究,主要在于对特殊人群如残疾人群的景观设计,或者逐渐拓展到的老人服务型景观,还未能利用到景观的自然属性给人群带来景观设计应有的享受。

3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趋势与展望

3.1 五感景观设计趋势

在城乡景观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五感的感知度和实用性,使其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满足人们的各项生理及心理需求,增加对公共环境信赖度,成为五感景观设计主要研究方向。

过去景观设计多为四肢健全,五感良好的普通人所服务,现在设计师们逐渐拓展了其服务群体的类别。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感知进一步重视,让不同类别的人都能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得到享受是景观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3.2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展望

国内五感景观设计在社会福利保障、社会人权等的逐步要求下,将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这不仅是景观设计的一大进步,更是社会文明的一大标志。

作为城市景观设计中亲人的一大组成部分,在未来必然将得到更多的关注度。城市景观的设计不能脱离城市总体的构成,也并非单一地走向城市现代化,城市现代的发展不能进行一味的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重视人群感知度,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得到更直接的体现(五感)城市景观,塑造出城市特色,形成有特色的城市印象。

在未来新型城市景观设计中,实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五感景观设计,将在人群的主要生活空间中如城市街道、小区整体大的视觉景观优化设计,通过公共空间中的自然声与非自然声的听觉景观处理与嗅觉上的相互作用上的和谐,处理好以人群经营的商铺为主的味觉景观设计,延伸发展到植物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开敞空间中人群接触可达性上的适宜程度。

[1] 周梦佳,蔡平.“五感”设计在景观中的研究与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1):83-86.

[2] 杨星星,宋艳菊.设计心理学[M].湖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 钱钟书.旧文四篇[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 [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和感知[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

[6] 孙崟崟,朴永吉,朱文倩.景观的五感设计研究[J].现代园林,2010(12):37-40.

[7] 叶茂乐.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D]. 天津:天津大学,2009.

[8] 王茂林,秦莉萍.景观的五觉设计理念探讨[J].山西建筑,2009(3):350-368.

[9] 李明洋.五感体验式景观设计[J].规划与设计,2011(5):348.

[10]王竞永,李素雅,宋菊芳.五感景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以随县潘家湾为例[J].绿色科技,2016(12):99-101.

[11]杨晓燕,范晶.试论五感在景观设计中的探究与应用[J].美与时代·城市,2016(11):68-69.

[12]汤晓敏.景观视觉环境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13]闫迪,马谊恒.论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的应用[J].现代园林,2010(7):34- 36.

[14]郑雅婧.郑州市净月湖畔小区视觉景观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15]王丽波.抚远市街道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5.

[16]李国棋.声景研究和声景设计[D].北京:清华大学,2004.

[17]翁玫.听觉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7(12):46-49.

[18]郭以德.园林声景观设计初探[D].江苏:南京林业大学,2010.

[19]卢渊,朱书强.听觉景观在居住区中的应用——以扬州和昌运河东郡公馆为例[J].房地产导刊,2015(16):1009-4563.

[20]赵秀敏.基于视听觉整体性考虑的城市声景观——以杭州市—五水共导—风景带为例[J].装饰,2011(5):114-115.

[21]张全,聂庆娟,马欣欣,等.唐山南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五感景观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5(9):302-303.

[22]卢渊,朱书强.触觉景观在居住区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5(12):206-208.

[23]刘敏,陈大乾.适合老人与残疾人的环境设计探讨[J].华中建筑,2000(3):120-121.

[24]孟研,冯君.感受城市景观的细部设计[J].华中建筑,2007(25):130-132.

[25]刘劲军,杨艺红,王琦.城市感官公园设计初探[J].江苏林业科技,2008(35):53-55.

[26]黄曦.中国传统园林感官体验[D].湖北:湖北美术学院,2007.

[27]郑雄彬.南宁市中心城区城市开敞空间综合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学院,2013.

[28]彭阳凌.植物触觉、味觉、嗅觉特征在园林景观中的心理暗示效应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7).

[29]章俊华.Landscape 思潮[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The Analysis which Review on Domestic Five Sense in Landscape Design

WUDongtingLIUXingzhao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and trends through documentary analysi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expectation of the five senses design was concluded.

Landscape design; Five sen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吴冬婷(1994.11- )。

E-mail:dtt3242@163.com

2017-06-02

TU986

A

1004-6135(2017)09-0021-05

猜你喜欢

五感触觉味觉
日日是好日
天南地北,令人难忘的“鸡”致味觉
基于人体五感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为例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修饰还原氧化石墨烯的味觉传感器的制备应用
Cecilia Chiang, pioneer of Chinese cuisine
食的触觉
味觉护肤——可以品尝的美
景观的语言
触觉设计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