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制

2017-04-05

兽医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流行性猪群病猪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制

李永强/重庆市璧山区养殖业技术服务中心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在临床上以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俗称冬季拉稀病。近年来,该病在猪群中以急性接触传染,以传播速度快、感染方式复杂、发病速度快等为流行特点。该病最先发现于英国和比利时。直到1982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该病定为冠状病毒属。我国于1973年先后分离到该病毒的抗原。目前,该病呈世界性存在,我国也有大面积暴发的报道,猪群中,幼年仔猪对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在90%以上,本文对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诊断和防制措施进行阐述,以期为猪生产中有效防制本病提供参考。

一、诊断方法

1.流行特点。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粪便或病毒污染物进行传播,易感动物猪经口食入污染的粪便或饲料等污染物而发生感染,这是该病自然感染的主要途径。病毒可伴随运输车、靴子等污染物传播到猪场,猪场暴发该病常见于出售或购入猪的4~5 d内。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多在温度较低、温差变化明显的季节流行或发病。一般多在冬季流行,春秋季节也可流行。不同的猪群发病率不同,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可高达100%,母猪的发病率为15%~19%,哺乳仔猪发病后的病死率平均为50%。该病可单一感染,有时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混合感染,猪流行性腹泻传播速度较流行性胃肠炎传播速度慢,猪群中出现发病现象后,常在4~5周内遍及整个猪场。流行过程大约1个月左右。

2.临床症状。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水样腹泻,或呈现呕吐症状。常在各年龄段猪群中暴发流行。病猪表现为呕吐、腹泻,呈现脱水病理过程,粪便稀薄如水,呈灰黄色,有的呈灰色。患病猪多在吮乳或采食后出现呕吐现象。个别病猪发生体温升高1℃~2℃,病猪出现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或不采食,繁殖母猪食欲变化尤为明显。年龄越小其临床症状越严重,1周龄内哺乳仔猪常发生腹泻2~4 d后死亡,脱水症状明显。但也有发生轻微腹泻或不腹泻的病例。断奶仔猪、育肥猪和母猪出现症状后,持续腹泻4~7 d后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只表现为一般的临床症状,在控制继发感染和饲养管理得当的情况下,死亡头数较少。

3.病理剖检。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膨胀,肠腔内充满淡黄色液体,肠壁变薄,肠黏膜、肠系膜充血,有的病例小肠黏膜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体积增大、切面湿润。胃内空虚,充满胆汁样黄色液体,一般其他实质器官没有明显变化。

组织学检查,小肠绒毛变短,严重者可出现萎缩,甚至消失。

4.实验室检查。目前,实验室检查方法较多,如免疫电镜、免疫荧光、间接血凝试验、ELISA、RTPCR、中和试验等。其中,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比较可靠的特异性检查方法,应用比较广泛;ELISA可从粪便中直接检查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也是另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还可以使用ELISA间接法进行检测该病毒。

二、防制

1.免疫接种。目前,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疫苗的种类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PEDV、TGEV和RV三联灭活疫苗,一般弱毒疫苗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对初产母猪配种前进行免疫2次,间隔2~3周,其免疫效果较好。

2.治疗。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猪群一旦发病,应提供充足的饮水,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有助于患病猪的康复,如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5%碳酸氢钠注射液、口服补液盐、腹腔注射、使用抗微生物药预防或控制继发细菌感染、其他抗病毒药物等。

3.加强饲养管理。平时除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制度外。杜绝患病猪进入猪场,需要引进猪时,应加强检疫,对检疫结果为阴性或HI抗体滴度在1∶16以下方可引入隔离。经2周后再次检疫,检疫结果合格者,待到隔离时间后方可混群饲养。对进入场内的运输车辆、人员等执行严格卫生、消毒措施。对可疑病例或其他病死猪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略)

猜你喜欢

流行性猪群病猪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病猪喂药有办法
克林霉素对猪肺炎霉形体病的治疗效果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