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团队学术研究思路与进展
2017-04-05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团队学术研究思路与进展
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2010年挂牌成立的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也是湖南唯一的以中医药文化为研究对象和特色的省社科基地。基地挂靠在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首席专家为何清湖教授,负责人为肖小芹书记。基地主攻三个方向:①湖湘中医古籍整理(含马王堆医书研究)与湖湘中医各家研究;②湖湘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包含湖南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医文化科普及跨文化传播、湖湘中医文化智库建设与发展等方面;③湖湘中医伦理思想研究。其中,第二个方向近年来积累了很多成果,尤其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方面较为突出。
一、学术研究思路
何清湖教授学术风格兼容并包,敢于创新。根据多年从事中医药领域相关工作的经验心得,他提出了“中医+”思维,即“中医药学科内部+”(整合中医药领域的内部学科,在原有分科的基础上实现学科内部交叉乃至进行必要融合)和“中医药学+X”,即实现中医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多学科交叉,从真正意义上打破学科的传统壁垒,跳出圈子、转换视角地多方位促进中医药学发展创新。
秉承其学术风格,基地的学术研究在保持大方向稳步前进的同时,积极鼓励各学者发挥自身学识专长,形成各人的某“中医+X”学术方向,并在分野领域深耕,积累成果和影响力。立足中医学的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特性,实现了与历史学、传播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社会学、语言学、翻译学、伦理学、教育学、经营学等学科的交叉,进行多层次的复杂科学研究。基地学术群落人力资源互通,学术领域交叉,以达到开拓思维、纵横开阖的效果,凸显了在分析和应对复杂问题上的优势,比如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与传播。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尤其作为国家软实力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部分受到大力支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不仅仅是医药治病这样的医学领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中医、西医、当地民族医药几种医学文化差异的问题,它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是跨国跨文化项目,涉及文化、社会、国际政治、国际经贸等诸多方面。这样一个极复杂庞大的事物,要研究其现状并作出发展建议,亟需多学科介入作为智库支持,多角度把握整体,兼顾细节以事实说话。依照这样的研究思路,我们团队主要进行了4个方面的研究:①海外中医现状研究;②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③中医药国际化发展“+X”研究;④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决策建议研究。
二、团队研究方向与进展
1.海外中医现状研究
海外中医现状研究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相关研究的基石。本团队主要从两个途径研究现状: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文献研究是基础性工作,团队主力一般都对领域内相关文献较熟悉,对各大洲中医发展的临床、教育、立法、科研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实证研究主要运用人类学、传播学、现象学等学科的实证方法,到海外进行实地考察,或对来华中医专家和留学生进行调查。《中医药导报》期刊与基地合作,自2015年起已发表了100余篇由海外中医人执笔的、报道海外中医的相关文章,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在本领域颇有影响力。基于目前全球中医药发展不平衡的态势,我们的研究重点放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东亚地区,且有一定实地研究基础;鉴于非洲、南美、南亚地区中医药发展相对缓慢且地域风险相对较大,我们主要进行文献研究和实证性访谈研究。
2.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医药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主要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海外中医进行基于专业学科理论工具的分析研究。例如本团队运用经典的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理论,对海外中医传播中的传播者、受众、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效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提出促进跨文化传播的相关建议提供学术基础。对传播者的相关研究,我们覆盖了个人传播者(包括移民中医、华裔二代中医、学习中国中医的洋中医、西方自创的“本土中医”),组织传播者(包括中医孔子学院、“一带一路”中医药海外中心、当地中医教育机构、行业学会等),大众传媒。对受众的研究,我们分为欧美文化圈、东(北)亚儒家文化圈、南亚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非洲文化圈5类进行研究,分析其社会、文化、体制中有利和不利于中医传播的因素。
3.中医药国际化发展“+X”研究
面对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复杂性,基于团队成员的学术专长,我们发散性地多角度地进行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X”研究。例如用人类学和传播学考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社会基础和文化隔阂,用智库建设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用营销学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量身打造营销战略,用伦理学解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中的后顾之忧等。
4.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决策建议研究
治大国如烹小鲜,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亦然。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相关研究的根本立足点是其实用性,服务于国家加强软实力、“一带一路”、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等战略。我们承担了一些国家相关部门的软课题,基于团队上述基础,分析海外中医的全球态势,抓住国际化发展的重点问题,提出相关的决策建议。我们认为,针对当前全球中医药发展不平衡局势,考虑各文化圈受众的传播基础,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传播需有策略、有侧重、有计划地推进,重点问题是中国在中医药全球发展中的话语权把握,包括完善国家引导的、各层次参与的、立体的传播体系构建,标准体系的建立,原创性知识产权的保护,立法跟进等。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张加强华裔中医人才的输出以及提高在当地的话语权,同时提高来华中医留学生的临床和科研能力以更好地发挥其跨文化传播功能;纵横联合海外相关机构和团体,应对各国中医的复杂局势;加大中医临床有效性的科研力度,提高中国中医的国际发声能力;加强对大众传媒的渗透,从临床、教育、传媒全方位提升中医药传播的民众基础。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地域风险较大的地区,加强机构合作,提供有利条件积极吸引当地人来华学习中医,培养中医传播的种子,突出临床实效性,尤其是针对当地的地方病和优势病种开展培训,以积累和扩展中医药在当地民众和政府的传播基础。
三、研究团队及主要科研成果
首席专家何清湖,男,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湖南省政协常委,身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数十项职务。其硕士主攻中医各家学说,早年从事中医医史文献和情报学相关研究,数十年来中医医史文化一直是其主要学术领域之一,近年尤在中医药文化传播领域颇有影响力。2005年、2009年、2011年数次获得湖南省优秀科普作品奖,2006年获得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称号,200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中医药科普著作二等奖。其在《中国中医药报》上持续就中医发展的全局方向、热点重点问题发表观点文章数十篇,广受上下关注。
基地自2010年起开始招收中医文化学博士,为中国至今为止屈指可数的几个该专业的博士点之一。已培养博士3名,在读3名,皆为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研究方向的主力。在该方向上,相关的在职研究人员还有数十人,皆为博士或硕士学历,多人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已形成颇具规模的学术团队,并逐渐凸显学术力量和影响力。团队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项委托项目之海外中医传播模式研究,中国工程院委托项目之中医药理论的海外发展与创新研究,相关的项目还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项目6项,其他省厅级项目(含重大项目)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出版相关著作2部。
在何清湖教授的带领下,在“中医+”思维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发挥学科特长,发挥团队力量,努力提高学术水平,深耕领域,更好地开展智库工作,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发展和传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邮编:410208
电话:0731-88458164
邮箱:xxytcm@126.com
联系人:陈小平,严暄暄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