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2017-04-05侯波徐乐

防护林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公益林

侯波,徐乐

(1.海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处,黑龙江 绥化 152300;2.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浅谈加强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修复

侯波1,徐乐2

(1.海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园林处,黑龙江 绥化 152300;2.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就巨大,抗拒自然灾害能力较强。对于退化林分的修复工作愈加重要,三北地区要科学论证,因地制宜,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展修复工作。

退化林分;老化;修复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民生,是党的十八大高度关注的两大战略问题。近一个时期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要指示和深刻论述,提出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揭示了生态与人类文明、生态与生产力、生态与民生之间的关系。三北工程实施35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三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最主要的生物措施。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形成了老中幼三个阶梯式不同发育阶段的防护林分布格局。加强三北防护林的经营,进行退化林分修复,是摆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对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 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现状

据统计,三北地区林分退化总面积达322.58万hm2,占三北工程总保存面积的13.2%。三北地区的退化林分具有分布广、面积大、树种多等特点。

1.1 分布广

三北地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均有退化林分分布。在风沙区、水土流失区和平原农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林分。林种涉及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和防风固沙林。

1.2 面积大

从我们调查的9个省(自治区)27个县(旗、市、区)发现,内蒙古、陕西、河北省(自治区)分布面积较大,分别为62.2、51.8和44.5万hm2。各县退化林分的比例从2.7%到34.9%,其中比例最高的是黑龙江省克山县,退化林分面积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34.9%。

1.3 树种多

三北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杨、松、榆、柳等乔木和一些灌木树种,如柠条、花棒、沙拐枣、杨柴等,均存在不同程度退化现象。

林分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既有因为林分老熟引起的,也有树种选择的问题;既有病虫害引起的,还有一些地方是过度开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的,往往是多种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营造的人工林已进入了成过熟阶段。据我们初步调查,由于成过熟出现林分退化的约占1/3。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类型退化林分的比重还会加大。

二是一些地方盲目过度开发,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加剧了林分退化。

三是长期以来防护林缺乏经营,该平茬的没有平茬,该抚育的没有抚育,该更新的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对退化林分及时进行修复,科学经营利用防护林,既是生态建设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三北工程建设十分紧迫的任务。

2 退化林分修复工作面临的问题

针对工程出现的林分退化和老化问题,我们积极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工作。1994年和1997年,在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科技推广试点工作。2004年,在吉林省开展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2005年9月,以国家林业局名义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了三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现场会,安排部署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作。2007年,在三北地区抓了25个县的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试点工作,编辑出版了《三北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更新改造》一书。2009年在制定五期工程规划时,开展了退化林分修复专题研究,并将退化林分修复纳入了五期工程规划的重要内容。虽然在退化林份修复上我们做了些努力,但是,我国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重建设轻管理、重营造轻经营、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由于三北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而使得这些表现得更为突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多。主要表现在:一是三北防护林经营不善,树种结构、林龄结构和林分密度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且提升缓慢,使得防护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二是三北防护林退化林份修复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投入不足,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特别是有的地方将防护林建设视为政绩工程、领导工程,盲目赶进度,追景观效果,超越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而地方财力不足,靠县财政担保贷款造林,使得工程建设后续管理乏力,其后果严重;三是三北防护林工程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经济效益低,难以调动林农和社会力量投资林业建设积极性;四是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与生态建设的矛盾突显。政府要生态,注重绿化及景观效果;老百姓要产业,注重增收致富;社会要综合效能,期盼早见成效。

3 三北防护林退化林份修复的对策

三北防护林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是摆在三北工程建设者面前的一项现实问题和重大任务,备受社会关注。积极稳妥地开展三北工程退化林分修复,这既是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三北工程建设由单一造林向以植树造林为重点和以生态修复为核心并重转变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护、发展、利用好现有三北防护林资源,巩固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果,充分释放和发挥防护林功能的重要举措。

3.1 大力开展三北退化林分修复,是建设美丽三北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30多年来,工程总投入不过100多亿元,不及京沪高铁总投入的1/20。尽管如此,“三北”工程仍然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维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河北省提出实施绿色崛起战略,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示,提出为构筑京津冀协同发展构筑有力的生态涵养区和生态缓冲区;山西省实施生态兴省战略,大力推进建设林业生态省,也是在治理、扭转流经山西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水土流失的严重局面;北京投入巨额资金,大抓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京津风沙源的治理和平原绿化工程建设,目的是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保障首都的生态安全。加强退化林份修复,是盘活现有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的生态功能“含金量”,建设美丽三北的有效途径,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木材安全的客观需要。

3.2 合理规划三北防护林的林种比例,科学编制和实施退化林份修复方案是实现三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据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三北地区目前的公益林(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比例占全区森林面积的52.41%,比第六次清查上升15.64个百分点。公益林面积的增加,其中76%来自人为的林种结构调整,只有24%是新造林。国家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刺激了一些地方人为区划调整公益林的积极性。有些地方公益林界定不科学,为了获取更多公益林生态补偿资金,将自然条件和生态状况都较好的用材林划为公益林,限制经营。为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要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基础上,通过森林资源调查,依据自然条件、环境要求、社会经济需求和林农的利益等因素,经过论证评估,确定林种结构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将防护林与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各林种合理布局,林带、片林、林网相结合,乔木、灌木、种草相结合,配置成更科学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为了充分地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提高生产力,在规划配置上,要以最合理的林业占地面积,发挥最大的防护效益,也不一定是防护林面积越大就越好。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按经营主体为单位编制和执行好退化林份修复方案。

3.3 进行三北工程退化林份修复,必须在保证生态效益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的多功能作用,是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促进防护林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从林业生产的自然规律来说,不论什么林种的森林都存在一个生态功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生态系统脆弱到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阶段,在这个漫长的阶段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干预。但是从现实来看,三北防护林经营措施单一,多数只是简单的封山看护,限制甚至禁止经营活动。特别广大的三北地区,大都自然条件差、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如果防护林体系建设本身不能给群众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就会失去经济驱动力,很难建成持续稳定的生物群落,这也关系到防护林能否持续经营和民生的改善。因此,绝对保护更新改造和提高的防护林是少量的,多数的防护林需要进行集约经营、优化结构。防护林更新改造除了封山育林和注重林下资源开发,也要重视合理采伐,包括抚育采伐、更新采伐、林分改造采伐等等。同时,我们更要注重森林具有多功能性。全国的公益林比例高于商品林5.18个百分点;公益林蓄积是商品林蓄积的两倍,高达91亿m3,占全国森林总蓄积的2/3。如此巨大的公益林资源如何经营,既能充分发挥生态主导功能,又能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同样,商品林的科学经营能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又能发挥良好的生态功能。两类森林共同为我国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做出贡献,这样才不失林份修复的真正意义。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森林资源专项分析》测算公益林合理采伐量:2010年为1.29亿m3,占森林资源合理采伐量的44.6%;2020年为1.43亿m3,占44.2%。可见,全国公益林生产的木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三,科学采伐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利于调整树种结构和林分密度,提高林分质量。将防护林划为限伐区或禁伐区会适得其反。历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自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试点以来,全国林木蓄积枯损消耗动态呈现总体上升,而且增速加快。第七次清查间隔期内,林木蓄积年均枯损消耗量接近1亿m3。防护林年均枯损消耗量分别比第6次清查增加96.02%,防护林年均枯损消耗量已达3 232.07万m3。如果长期不采伐利用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4 三北地区主要林种树种退化类型及修复模式

各地从实际出发,根据森林经营、森林可持续发展方向,以近自然林业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水分、立地条件,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制定合理的退化林分修复措施,逐步构建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高防护功能和成效。根据调查得出,目前三北工程建设区共有7大类15种典型的退化类型,有23种可行的修复模式。对各地的可行修复模式进行了归纳总结,对各种模式的界定标准、修复技术要点、成本核算、修复改造成效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4.1 平原农区主要退化类型及修复模式

本区域主要包括东北地区、汾渭平原、黄河河套、河西走廊、新疆灌区,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立地条件相对较好,林种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树种主要为杨树。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农田防护林的退化类型分为三类:老熟类、枯梢(死)类、缺株断带类。针对农田防护林退化类型,我们在总结各地改造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出四种修复模式:杨改松模式、杨改杨模式、萌蘖更新模式、伐根嫁接模式。

4.2 沙区主要退化类型及修复模式

本区域包括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新疆绿洲外围和河西走廊沙区。按乔灌分,乔木退化类型有枯梢(死)类和疏林类,灌木退化类型有枯梢(死)类和低盖度类。按树种分,有杨树枯梢(死)类和疏林类、樟子松枯梢(死)类、落叶松枯梢(死)类、灌木(主要包括沙棘、柠条、梭梭、沙柳、杨柴等)枯梢(死)类和低盖度类。主要修复模式包括:杨树的采伐更新、萌蘖更新、伐根嫁接、补植补造,樟子松的抚育管护、补植补造,落叶松的采伐更新、抚育管护,灌木的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和封禁保护。

4.3 水土流失区主要退化类型及修复模式

本区域主要包括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嫩江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重点地区。按乔灌分,乔木退化类型有枯梢(死)类和稀疏类,灌木退化类型有枯梢(死)类和低盖度类。按树种分,有刺槐枯梢(死)类和稀疏类、杨树枯梢(死)类和稀疏类、灌木(主要包括沙棘、柠条、梭梭、沙柳、杨柴等)枯梢(死)类和低盖度类。主要修复模式包括:刺槐的萌蘖修复、补植补造、带状更新,杨树的改造修复、补植补造,灌木的平茬复壮、补植补造、封禁保护。

由于各区域立地条件差异较大,同一树种、同一修复模式在不同区域的成本也不尽相同。经典型调查,杨树修复成本在4 500~19 200元·hm-2之间,松树修复成本在5 250~1 0500元·hm-2之间,刺槐修复成本在6 000~9 600元·hm-2之间,灌木类修复成本在2 700~7 500元·hm-2之间。

1005-5215(2017)10-0091-03

2017-08-27

侯波(1972-),女,工程师,现从事园林绿化研究.

S756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10.035

猜你喜欢

三北防护林公益林
我的三北
ArcGis在辽宁省国家公益林调整中的应用
龙泉七成公益林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国家级重点公益林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