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

2017-04-05吕建荣凌小惠

陕西林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巴山龙山自然保护区

吕建荣,凌小惠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陕西 安康 725000)

陕西化龙山国家级保护区地处陕西安康市镇坪、平利两县,总面积28 103 hm2,保护区于2001年12月建立,2007年4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个保护区处于大巴山弧形构造带内,南接渝北湿润型常绿阔叶林地带,东邻鄂西北常绿、落叶阔叶林地带,南北过渡、东西承接,区内最高峰化龙山为大巴山的第二主峰,系岚河和南江河的分水岭,植物区系复杂,种类繁多,是典型的以保护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群为目的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大巴山地理条件和种类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很高科学研究价值。在从事长期保护区管理工作基础上,通过客观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保护区目前现状,提出了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及管理对策。

1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

1.1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横跨大巴山在陕西省境内的南北坡,区内山势陡峭、谷峰相间、沟壑纵横,喀斯特溶蚀地貌和沟谷流水地貌比较发育,是大巴山北坡地形地貌特征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属北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垂直差异大,高山区和低山区的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重要栖息地。

1.2 地处大巴山南北坡地区动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化龙山保护区自成立以来,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综合科学考察和专项植物调查。目前发现保护区共有种子植物154科、741属、2 159种,蕨类植物26科46属114种,大型真菌45科101属169种,现保护区有野生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 2种、2变种, 红豆杉(Taxus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l)、珙桐(Davidiainvolucrata)、光叶珙桐(DavidiainvolucrataBaillvar.vilmoriniana);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6 种、1亚种、1变种,如黄杉(Pseudotsugasinensis)、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长序榆(Ulmuselongata)、红豆树(Ormosiahosiei)、连香树(Cercidiphyllumjaponicum)等;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植物95种。保护区现有脊椎动物32目96科37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7 种,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1]。

1.3 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工程水源地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上游,是安康市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中秦巴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可提高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为丹江口水库提供充足、优质水源,为确保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水源安全发挥着巨大作用。

2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区内交通条件差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位于安康市镇坪县境内,镇坪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陕西的最南端),大巴山北侧,是陕西省最北边的县城,也是安康市为数不多的不通高速的县城之一。保护区内山大沟深,地势险要[2]。区内职工日常巡护,摩托车是主要交通工具,大部分地区仍需要步行深入保护区内进行日常巡护,工作条件差。交通发展的滞后,影响了保护区同国内外动植物保护组织、科研机构、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和科学交流的机会。

2.2 基层站职工年龄偏大、人员不足

保护区下设四个保护站,目前实有职工30余人(40~50岁职工占91%),由于常年在山区工作,身体状况不佳,巡护线路距离远且难行,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通行极其困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又要完成管护任务,巡护压力巨大。人员不足、日常巡护任务艰巨,缺乏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给日常巡护监测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2.3 保护区科研能力不足

一方面化龙山保护区内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依靠专业科研机构与大专院校合作开展,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能力不足,而且大部分的科研项目以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为主,对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方面研究不够。另一方面保护区科研活动的开展必须以摸清本底资源为前提,除了与大专科研院所合作调查外,还要依靠保护区职工日常发现来不断完善。但受限于相关专业人才匮乏,发现新纪录物种的能力不足,物种监测方法水平较低,高学历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锻炼的力度不够,没有培养出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人才队伍。

2.4 资源保护存在一定局限性

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建立后,管理局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加大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内群众对资源的索取,同时也限制了当地村民生产活动的区域,但是当地群众“靠山吃山”观念短时间内无法转变,生产生活对山林的依赖性仍然很强,给保护区的资源保护管理带来了难题,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

3 化龙山保护区发展对策建议

3.1 加强资源保护和监测能力

在保护区建立和采用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扩大保护区内重点监控点位和前端,增加布设红外相机、建立数字化的管理系统等方式,加强保护区内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提升动态监测管理能力,并积累大量的数据和资源调查成果,通过数据库进行整合,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

3.2 积极开展保护区立法工作,强化社区共管

依据保护区发展的实际,制定《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通过制定专门的地方法规,有效制止人为在保护区的干扰和破坏活动。并加强对周边社区居民的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增强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法律手段管理自然保护区。同时保护区根据社区居民生存发展的需要,依托当地政府优惠政策在社区开展适合的经济建设项目,通过吸引农户参与,为当地居民增收创造新的门路,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从而降低居民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程度,缓和社区矛盾。

3.3 深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

精心组织实施科学考察、专项资源调查项目,通过查清楚本底资源,全面掌握化龙山保护区资源状况,获取大量基础数据,作为下一步建立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数据支撑,更直观的监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和数量,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掌握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现状,有针对性的实施自然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同时发挥保护区现有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和项目引进,依托科研项目带动保护区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化龙山保护区的知名度。

3.4 加强保护区对外合作

积极主动地争取、拓展与国内外保护组织、科研院所、高校及相关保护区同行之间交流和合作, 通过合作,推动基础设施项目和能力项目在保护区建设实施, 促进保护区内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和科研水平软实力的增强,推动保护区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玛丽,邢连喜,赵一庆.陕西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1-17.

[2] 宋小民,吕江鱼,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5(5):89-94.

[3] 毛韦玉,谈燕君,翟媛媛.广西大明山保护区野外保护站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陕西林业科技,2012(4):37-40.

猜你喜欢

大巴山龙山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故乡行(外一首)
张中信大巴山书写研究的三个关键词
简论龙山黑陶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全域旅游背景下城口县旅游精准扶贫基础与模式研究
东汉封龙山碑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大巴山粉葛组织培养技术
龙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