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襄阳城风貌复兴研究

2017-04-05朱亚斓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襄阳古城历史

朱亚斓

(湖北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古襄阳城风貌复兴研究

朱亚斓

(湖北文理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古襄阳城具备区域性历史文化古城特质,其主要表现为具有夹江对峙的双城气势,城河相拥的自然气韵,府城空间的传统气质。复兴古襄阳城风貌可从夯实骨架、提亮容颜、铸造灵魂、激发活力等几个方面入手。应从制定整体性保护发展政策、多部门合作、分期实施、公共参与等方面建立古城保护的长效机制。

古襄阳城;复兴规划;文化景观;经济适应性

襄阳,地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汉江穿城而过,始于战国,名于汉,承于明,盛于清,盛极一时,繁华依然。古襄阳城,屹立于襄阳汉水之南,始于战国,大兴土木于明代,清代多次修缮和改扩建,形成了具有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城池双层防御体系的古城格局。

然而快速化城市建设会使城市同质化日趋明显,城市识别度和归属感下降,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既有历史文化要素的活态注入和延续,偏重于以经济和市场为建设导向。在申遗大背景下,充分挖掘时代赋予这座古城的特色文化历史,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城市系统和特征复兴规划,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特色是城市的魅力的根本体现,有特色的城市才能走出名牌效应之路,逃脱“千篇一律”的大众脸面,无论在汉水流域,抑或全国区域,古襄阳城都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所有的保护和规划都应该以此为中心展开。

一、古襄阳城具备区域性历史文化古城特质

1.具有夹江对峙的双城气势

汉江穿城而过,老樊城和古襄阳两座古城隔岸对峙。古襄阳城布局规整,城市的形制是中国古代府州县城市规划布局的典型;老樊城布局自由,街巷交错,两城均临水而居互为犄角,形成南船北马、南街北市的对话模式。这种双城形制,气势磅礴,特色鲜明(图1)。

2.具有城河相拥的自然气韵

古襄阳城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但因其具有城墙+护城河的双层防御体系,往往易守难攻,因此,古城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美誉。古城城墙坚固高耸,城墙外围三面人工护城河,宽度180米-250米不等,一面紧临汉江。这种得天独厚的城河相拥格局,在我国保留下来的古城中独具特色。

3.具有府城空间的传统气质

(1)典型古朴的规划布局

至今保留下来的古城整体布局方正,有明显的南北轴线,功能分区明确:规整的城池、方正的布局,坚固的城墙,这是古城在中国城市规划中的体现,因此古襄阳城具有典型的中国古代城市空间规划布局特征[1]。

图1 隔河相望的老樊城和古襄阳城

(2)延续至今的文化符号

城市文化符号是指能够承载城市文化意义,代表城市文化特征,体现城市文化记忆的媒介[2]。有具体的物质存在和非物质的传统,它们历经时间的洗礼,得到世代居住于此的人们的认可和传承。整个古城内有承载着古襄阳悠久历史的许多传统建筑,如:襄王府绿影璧、荆州古治、谯楼、大成殿、瓮城、城墙、城楼等历史建筑。整个古城的建筑虽然历经变动,但既有的街巷肌理仍然存在。此外,在古城演进历史中,留下了许多传统的文化习俗,比如诗歌辞赋、生活习俗、传统生活方式、历史文化名人(一代名相诸葛亮,三国名士庞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张继,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还有各种著名战役故事和三国传奇等,这些是古城的财富,也是襄阳市的城市精神展现[1]。

(3)朴素典范的生态水系

古襄阳至今保存下来的护城河为全国最宽的护城河,最宽处到250米,最窄处也有180米,这在整个汉水流域甚至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而护城河和汉江相连,整个水系考虑到了整个城市的洪涝旱灾,通过节制闸和排洪闸的合理设置,能在城内需水时引汉江之水入城,在暴雨临城时能顺利将洪水引流入汉水,这岂不是当今“海绵城市”的一大典范。

二、古襄阳城复兴规划

1.夯实骨架——古城格局的梳理

(1)整体保护中的历史文化景观意识注入

传统的城市保护关注某个历史时刻的“静止性”保护,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的保护方法认为城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历史上的层积(Historic Layering),对城市的保护应该是在整体保护和多要素协调的基础上动态发展,强调整体性保护、动态协调性发展和经济适应性协同发展[3]。这种活态的古城保护方法适用于古襄阳城保护,无论是保护工作者还是政府决策层都应该注入历史文化景观的新意识。

(2)“一环”“两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

保留下来的古城整体空间格局较为完善,在保存现状城池完好度、街巷贯通性、现有建筑立面展现的不同历史价值基础上,结合既有历史建筑进行空间布局的延续性活化,通过空间布局的活化、激活古城人文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环城带包括城墙所在区域和护城河及其两岸景观,首先保留现有的所有土地使用、空间肌理和建筑形制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建构;在此基础上对破坏较严重的地段进行“透明化”修缮。这里的透明化主要针对破损较为严重的城墙体,比如东门至仲宣楼一带的城墙,因其风华较为严重,可采用透明材料进行外表皮加固,保留该阶段的历史风貌,形成可视化景观。

古城的轴线复兴主要指南街、北街构成的纵轴线和西街、东街构成的横轴线[1]。包括节点建筑(东西南门处的复兴建设)的重新设计建造、文化标识系统的设计、沿街建筑立面的再改造。为了避免营造“假古董”,建设采用现代材料营造古典建筑形式,主要采用钢、玻璃、木制和灰砖等材料。文化标识系统以展现古城文化最鼎盛时期——楚汉时期的要素符号为主要形式。

古城功能布局以重要历史建筑为节点,以延续文化传统为出发点。比如以谯楼作为开放广场的中心信仰和计时博物片区、以襄王府和绿影璧为中心的礼制片区、以县学馆大成殿和肖楚女执教处为中心的文化(教育)片区、以印刷产业园为代表的工业景观片区、以荆州古治为中心的军事风貌展示片区。分别阐述不同历史沉积的空间特色和景观价值。

(3)建筑形态的传承

图2 山南东到楼(现称鼓楼)

作为最直接的视觉文化符号,建筑遗存具有典型的代表形式。古城的沿街建筑立面改造、新建筑的更新等,形式上从楚文化、汉文化、明清文化等交融形成的地域特色文化中提取各自鲜明的建筑特色和对应的建筑符号。建筑的风格和形式的符号抽取建立在对现有历史资料的考究基础上(图2)。

2.提亮容颜——古城生态环境的强化

有效的古城保护不应只是各种可视形态的某个时刻恢复,应注重对整个城市社会的文化内涵的考究和综合发展的衡量。经济适应性是关键协调指标,而生态环境的基础夯实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础。古襄阳城的整个城市规划讲究对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合理化利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建城思想,申遗大背景下需要强化并完善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

(1)注入多层次绿地,塑造活力“绿脉”

城市中的绿地能滞尘、吸水、吸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大型绿地还能改善城市风环境、降低大气污染。完善的绿地系统能为城市生态环境加分,营造优质的古城环境。古襄阳城目前的绿地主要集中在护城河两岸,其余都是布局在建筑之间,面积较小,整体呈现出带状和点状特征,城中缺乏较为集中的大型绿地,因此整体保护中需要整合现有的绿地资源,增加绿化面积和绿量,为营造舒适的古城绿环境夯实基础。这就需要在认真考究现有建筑的价值基础上对毫无历史文化价值的废旧建筑进行适当拆除,改建为保留古城肌理和格局的大型绿地。

(2)打通各分支水系,彰显动感“蓝脉”

这里的水系主要指护城河和汉江组成的有机水系规划,因为无论从防洪层面还是从建城层面,该特征均能凸显古城特质。但是目前该特征似乎并没有向社会凸显,人们往往会忽略这一要素。对水系的生态价值认识还很缺乏,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明显的展示系统,这就需要在规划中进行重点梳理。首先要在对现有水系状况和历史资料考察基础上(图3),疏通既有水系,对因建设而侵占水面建筑进行必要的转移;其次从空间形态上进行重点建设,即对该水系所经过的节制闸和排洪闸处、水源相通和转折之处进行用地扩大和形态强化设计,形成示范教育及对外空间;最后,加强解释性标识设计,和旅游项目结合,形成古城重要旅游对象,进而加强对外影响。

(3)优化古城公共空间,勾勒合理“图底关系”

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文化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是居民日常生活习惯的户外活动的最佳承载地。如果说城市的有形建筑是城市的图,那么公共空间就是城市的留白,是图之底,两者共同形成城市的肌理形态。良好的图底关系在比例上接近,在形态上互为参差。古城目前的公共空间数量较少,主要为少量广场、街巷空间和沿岸绿化带。通过对十字街小广场、鼓楼广场、仲宣楼广场、护城河沿岸及各街巷进行调查发现,处护城河沿岸外其他公共空间面积小,主要使用植物、铺地、花坛等要素;人群活动主要为通行、停留休憩和观看,活动形式单一;此外缺乏比较新颖和文化特色鲜明的小品和标识性设计,完全不能在其中窥见古城曾经的辉煌。护城河内沿岸的公园植物品种较少,缺乏大面积乡土树种的引入,地标性文化标识设计缺乏,因此古城的公共空间承载的文化功能单一。古城复兴保护规划需要结合绿地统一设计、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并强化空间形式和要素符号的历史文化要素设计。

3.铸造灵魂——古城各要素的叙事性整合

梳理古城中已经存在的无形和有形要素,和即将新建的要素应建立生态协调关系,共同存在更新后的城市系统中,传达着古城的时间演进故事,共同维系着城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首先梳理古城存在的具体要素,这里包括历史要素、军事要素、筑成要素、传统习俗、建筑空间和自然要素[3];在此基础上进行叙事性故事展开,即所有要素不是孤立的被凸显,而是作为故事的主角,与之相关联的其他要素、环境、地段等都应该参与故事中一共被设计、被讲述、被参观,被体验,而这些要素和古城空间布局的骨架应该是协调一致并能协同发展。

图3 古襄阳城连通水系

4.激发活力——文化产业的引入

古城的动态发展是活力激发的前提。动态发展的目的是使更新后的古城具有经济适应性的,这样的保护才能具有可持续性,才能真正实现活态发展。主要策略是文化产业的引入。

历史上的古襄阳城的传统艺术源远流长,有剪纸技术、孔明灯技术、编制技术等,此外还有全国知名的牛肉面、锅贴等传统饮食文化艺术,这些都是能激活古城的经济增长点所在。当代艺术遇上古城空间,两者有着天然的互相吸引力,若能在有形空间建造基础上,注入当代艺术的艺术体验,那么两者的碰撞必将带来独特的经济价值,古城的保护也因此有了持续的经济适应性依靠。如果说这些文化是固定的经济增长点,那么大型的古城艺术活动则是阶段性的发力源,结合五片区的规划布局,设计中关注新类型艺术设施和文化场所设计,可开展季节性或者年度性的传统艺术节。前期面向本地居民,吸引人们参与艺术与生活的对话碰撞,使人们重视古城,为古城感到骄傲自豪。待成熟时,吸引全国。比如将古襄阳城打造成汉江流域古城文化复兴的策源地,如设立曲艺艺术中心、创意市集、艺术主题商业中心,古城艺术街等,规划相应的建筑空间以承载其对应的功能。

三、建立古城保护长效机制设想

古城复兴式保护规划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相关部门和参与者共同发力,才能收获有效风貌的回归。

1.保护策略

政府决策部门应引领相关各层面开展有效合作,制定整体性保护发展政策。一个城市,看其如何对待过去,就知道它的未来将如何。古襄阳城本身具有文化名城的条件,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快速更新化的大浪潮下需要决策部门的坚持和远景预见。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文化景观4类。文化景观遗产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文化景观认为城市是文化和自然价值在历史上的景观层积(Historic Layering),城市景观都是一定场所内不同时空连续累积的记录,具有城市演进适应性[3],古襄阳城具有该方面的突出特质,可从该角度制定整体性保护策略。

2.部门合作

古城复兴规划涉及文化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生态景观、文化宣传等各个部门,在专业和职能分工越来越精细的今天,各个部门应该在整体保护策略的指引下,齐心协力,为了古襄阳城更加活力的明天开展精细化建设工作。

3.分期实施

建设需慎重,需要细心呵护古城,一次性规划,分期实施是一种较为合理的策略。也可尝试先建立整治试点,比如先建立护城河和古城墙带行整治点,逐步推进,稳打稳扎,积累一定经验;同时可以南北街和东西街两条轴线涉及到的鼓楼街道居民地块为整治试点,对于必须保留的建筑按照“外保文化传统、内设完善设施、周边环境整好”的统一要求,制定相关的建设规划方案。

4.公共参与

古城保护需要集结公众的力量。因为这是古城历史故事、传统习俗和街巷形制的见证所在,让古城尤其是世代居于此的人们全面参与保护建设中,通过调查和访谈获取最详实的群众资料,作为叙事性故事的脚本之一;此外,让市民全面参与阶段性工作,除了方案的公示外,可推荐民间团队进入方案的评审中,主要包括居民代表、民间艺术代表、文化爱好者代表等,使古城建设充分吸纳民间艺术文化的力量。

四、展望

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是人类发展历程的缩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大尺度的文化景观,展示着不同城市、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的辉煌,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精神体现。

体现一个城市精神性的东西,需要长期文化积淀。襄阳,屹立在汉水之上,特有的城市形态特征和它背后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是对襄阳精神的诠释。通过复兴其历史上形成的既规整有序、气象宏大又自由活泼、精致典雅的城市形态,成为这里人们的精神和生活空间的载体。还汉水一座记忆之城,还中国一座活态之城。

[1] 朱亚斓,张平乐.基于城市历史景观角度的襄阳市古襄阳城保护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12):14-18.

[2] 北京:城市规划应彰显地域特色[EB/OL].(2014-01-02)[2017-02-22].http://www.yzlds.com/newsinfo.php?id=1146&p=2.

[3] 朱亚斓.城市历史景观角度下的我国城市更新途径[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4):27-29.

Renaissance of Ancient Xiangyang City’s Style and Features

ZHU Yalan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Xiangyang 441053,China)

Ancient Xiangyang City has the peculiarity of reg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ncient cities,showing the momentum of facing ancient Fancheng on the other side of Han River,the lasting appeal of city together with rivers around and the traditional qualities of Chinese ancient citie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f ancient Xiangyang City revitalization,from the aspects of urban form conservation,urban colors construction,urban cultural spirits improvement and the vitality stimulating.A long-term mechanism,in⁃cluding comprehensive preservation policy of the ancient city,cooperation with multi-sectors,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by stages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so as to protect the ancient city effectively and sustainably.

ancient Xiangyang City;plan for renaissance;cultural landscape;economy adaptation

TU-8

:A

:2095-4476(2017)03-0020-05

(责任编辑:陈道斌)

2017-02-28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16Q241)

朱亚斓(1982—),女,湖北襄阳人,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襄阳古城历史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良渚古城
神秘的包裹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谱写时代新篇——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安居古城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