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范围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与研究
2017-04-05赵永前孙华伟张敬峰左建新张晓曦
赵永前,孙华伟,张敬峰,卢 宇,朱 珺,左建新,张晓曦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省涟水县畜牧兽医站,江苏 涟水 223400)
县域范围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监测与研究
赵永前1,孙华伟1,张敬峰1,卢 宇1,朱 珺2,左建新2,张晓曦1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中心,江苏 南京 210014;2.江苏省涟水县畜牧兽医站,江苏 涟水 223400)
以涟水县范围内的10家规模猪场开展了猪瘟疫苗免疫效果评价、免疫持续期检测及免疫增强剂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5个企业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均符合农业部规定的要求,但不同企业生产的猪瘟疫苗在免疫效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疫苗二免后21 d抗体阳性率为77.5%~100%,抗体离散度为19.7%~47.5%;其中一个企业的猪瘟疫苗免疫后4个月抗体阳性率仍达85%,离散度为38%,符合免疫要求;(2)添加免疫增强剂的疫苗二免后21 d、2个月、3个月、4个月时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8%、94.2%、92.5%、90.0%,比疫苗组分别高5.0、12.5、13.3、15.0个百分点;离散度分别为28.5%、27.9%、28.4%、28.0%,比疫苗组分别降低6.8、8.5、8.4、9.5个百分点;免疫增强剂的免疫促进作用明显。
涟水县域;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监测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实施了猪瘟全面免疫计划,有效控制了该病大规模的爆发流行[2],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疫苗免疫仍然是我国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策略[3-4]。查阅文献发现开展县域范围内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监测的报道极少,且近年来养殖者对政府招标采购的猪瘟疫苗效果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本研究选取政府招标采购的5个不同企业生产的猪瘟疫苗在“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涟水县内的10家规模猪场开展免疫效果的监测与评价及免疫持续期的检测,并对实验室阶段取得实效的免疫增强剂(合成囊素三肽)开展了应用研究,以期为县域范围内有效防控猪瘟提供技术支持。具体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仪器设备 酶标仪型号为宝特ExL 808,美国宝特公司生产;离心机型号为Centrifuge 5424R,产自德国;各种规格移液器,购自德国Eppendorf公司;微量振荡器型号为MH-10,江苏海门其林医用仪器厂生产;电热恒温培养箱型号为DNP-9162BS-Ⅲ,上海新苗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1.2 试剂与疫苗 试剂: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批号为99-43220,在使用前所有样品及试剂盒都要在室温下恢复到18~25 ℃,试剂混合均匀;免疫增强剂合成囊素三肽为冻干粉,1000头份/瓶,由国家兽用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批号:20130902。
疫苗:选取当地政府招标采购的5个企业生产的猪瘟疫苗,分别标记为A、B、C、D、E疫苗。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分组 将选取的10家规模猪场随机分为5组,每组2个猪场,分别免疫A、B、C、D、E共5种疫苗中的一种猪瘟疫苗,按猪场原有猪瘟免疫程序进行免疫。上述5组仔猪在猪瘟疫苗二免后21 d、2个月时分别采血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猪瘟抗体水平较好的试验组在猪瘟疫苗二免后3个月和4个月时分别采血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同时随机挑选B、D、E 3个疫苗组进行免疫增强剂的试验,设对照组(接种疫苗)和免疫增强剂组(同时接种疫苗和免疫增强剂),分别在疫苗二免后21 d、2个月、3个月、4个月时采血,并检测猪瘟抗体。上述试验每次采血时,每组随机选取20头试验猪采血。
1.2.2 免疫增强剂使用方法 将稀释液先注入免疫增强剂中,融化后再按照相应比例注入猪瘟疫苗中稀释疫苗,正常使用。
1.2.3 免疫增强剂安全试验 接种添加免疫增强剂疫苗的猪群,在免疫接种后连续观察10 d,记录猪的健康状况,包括精神、运动、采食等。
1.2.4 血样采集 对上述试验猪只分别进行前腔静脉采血3~5 mL/头,静置自然凝集析出血清,分离血清注入离心管内,-20 ℃冷冻待检。
1.2.5 检测方法 利用阻断ELISA原理,严格按照IDEXX公司生产的猪瘟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相关操作,对采集的血清进行检测。
1.2.6 结果判定 样本的计算:阻断率/%=(阴性对照平均OD450-样品OD450)/阴性对照平均OD450×100%;阴性对照的平均OD450>0.50,阳性对照的阻断率>50%,检测结果才有效。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40%,则该样本可判为阳性(有抗CSFV抗体存在);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30%,则该样本可判为阴性(无抗CSFV抗体存在);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在30%~40%之间,则该样本可判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2.1 猪瘟疫苗二免后21 d抗体检测结果
A、B、C、D、E疫苗免疫的仔猪在二免后21 d的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5家企业生产的猪瘟活疫苗在疫苗二免后21 d时,猪瘟抗体阳性率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但不同疫苗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从抗体阳性率及离散度方面比较,A疫苗免疫后产生的猪瘟抗体水平最好(表1)。
表1 5种猪瘟疫苗二免后21 d抗体情况 %
2.2 猪瘟疫苗二免后2个月抗体检测情况
A、B、C、D、E疫苗二免后2个月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5家企业生产的猪瘟活疫苗在疫苗二免2个月时,猪瘟抗体阳性率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对比免疫后21 d时的猪瘟抗体检测结果可以发现,5家企业的猪瘟疫苗二免后2个月比二免后21 d的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抗体离散度也略有增大(表2)。
表2 5种猪瘟疫苗免疫后2个月抗体情况 %
2.3 猪瘟疫苗抗体持续期检测结果
根据试验方案,选择疫苗免疫后21 d、2个月时猪瘟抗体阳性率高、离散度小的A疫苗进行猪瘟抗体持续期的跟踪监测,即在猪瘟疫苗二免后3个月和4个月时分别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见图1和图2。
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A疫苗二免后4个月时猪瘟抗体阳性率仍高达85.0%,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也高达63.4%,但从免疫后21 d、2个月、3个月、4个月的抗体检测情况看,抗体阳性率逐渐下降、离散度逐渐增大,差异显著(P<0.05),抗体阻断率平均值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P<0.05)。
图1 A疫苗二免后不同时间猪瘟抗体阳性率比较
图2 A疫苗二免后不同时间猪瘟抗体
2.4 免疫增强剂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
免疫增强剂组和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见图3、图4和图5。由上述检测结果可知:免疫增强剂组无论在猪瘟抗体阳性率、阻断率平均值和离散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中猪瘟抗体阳性率和离散度2个指标的差异显著(P<0.05)。检测结果发现,免疫增强剂组猪瘟抗体水平异常偏低的样本个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合成囊素三肽不仅可以显著加快抗体的产生,还能够起到抗体缓释的作用,使猪的高水平抗体维持更长的时间,这与合成囊素三肽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5]。
图3 免疫增强剂组和对照组猪瘟抗体阳性率比较
2.5 合成囊素三肽的安全性
试验期内注射添加免疫增强剂疫苗的猪只均健康存活,精神、运动、采食等一切正常,无发热、死亡等不良现象,说明合成囊素三肽安全无毒。
3 讨论
本研究选择一个县域范围内的10家规模猪场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相关研究,具有参与试验的猪场多、采集样本量大且广、工作难度大等特点,查询相关文献发现,此类试验多在一个猪场内进行,而在县域范围内多家规模猪场开展类似试验的报道极少,因此,本研究的试验结果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县域范围内猪瘟的监测与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参考。
图4 免疫增强剂组和对照组猪瘟抗体阻断率平均值比较
图5 免疫增强剂组和对照组猪瘟抗体阻离散度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招标采购的猪瘟疫苗完全可以达到农业部规定的免疫抗体合格率(70%)的要求。猪场按照合理的免疫程序进行2次免疫后,猪瘟抗体可持续至育肥猪出栏(疫苗二免后4个月,猪只已超过180日龄,体重超过100 kg,达到或超过猪只正常的出栏日龄)。但在疫苗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需做好冷链措施,以保证疫苗的质量。
通过试验研究,无论是接种何种猪瘟疫苗均可对仔猪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但不同企业生产的猪瘟疫苗在免疫效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企业出厂质量标准、运输途中温度控制等因素有关,这与刘金鑫等[6]报道的不同猪瘟疫苗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总体上使用4种疫苗免疫15 d后都能使仔猪获得良好保护力,及曹世祯等[7]报道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免疫效果有所不同的结果一致。
免疫增强剂试验表明,合成囊素三肽可以使猪只高水平抗体维持更长时间,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提高抗体水平整齐度的作用。因此,合成囊素三肽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尽快熟化并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有效防控猪瘟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试验中不同猪场抗体产生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不同规模猪场的日常管理、疫苗免疫程序及采取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等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我国猪瘟的流行特点与现状及养猪业规模化的特点,在坚持免疫接种猪瘟弱毒疫苗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免疫效果的监测,建议猪场在疫苗免疫后的不同阶段可随机采样检测,对达不到免疫效果的猪群应适时进行补免或加强免疫,以保证猪群时刻处于疫苗抗体保护之下。
[1] 斯劳特.猪病学[M].赵德明,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
[2] 王琴,涂长春.猪瘟[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
[3] 孟帆,王娟萍,姚敬明,等.免疫增强剂对猪瘟疫苗细胞免疫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5,43(7):881-884.
[4] 邓显文 谢芝勋 谢志勤,等.RT-LAMP可视化检测猪瘟病毒及特异性鉴别猪瘟兔化弱毒疫苗[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2):338-343.
[5] 丁丽军,潘陈苗,赵永前,等.合成囊素三肽对猪瘟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4,39(5):18-20.
[6] 刘金鑫,银森森,陈磊,等.不同猪瘟疫苗对仔猪的免疫效果[J].西北农业学报,2011,20(7):5-8.
[7] 张素丽,袁文菊,郭广涛,等.不同厂家猪瘟疫苗免疫效果对比研究[J].养猪,2013(5):100-101.
(责任编辑:曾小军)
Monitoring and Research on Immune Effect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within County-level Scope
ZHAO Yong-qian1, SUN Hua-wei1, ZHANG Jing-feng1, LU Yu1,ZHU Jun2, ZUO Jian-xin2, ZHANG Xiao-xi1
(1. Institut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Key Laboratory of Veterinary Biological Product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 Center of Animal Epidemic Disease Diagnosis and Testing,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2. Station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of Lianshui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 Lianshui 223400, China)
The immune effect evaluation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and their immune persistent period detection were carried out in 10 large-scale pig farms in Lianshui count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immune effects of swine fever vaccines produced by 5 different enterprises were different, but all accorded with the demands of Agricultural Ministry; on the 21st day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of various vaccines,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77.5%~100%, and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19.7%~47.5%; four months after inoculating with the swine fever vaccine produced by a enterprise,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still as high as 85%, and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38%, which conformed to the immune requirements. (2) Twenty-one days, two months, three months, and four months after the second injection of the vaccine supplemented with immunopotentiator, th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90.8%, 94.2%, 92.5% and 90.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eparately 5.0, 12.5, 13.3 and 15.0 percent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vaccine injection group; the antibody discrete degree was 28.5%, 27.9%, 28.4% and 28.0%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eparately 6.8, 8.5, 8.4 and 9.5 percent 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vaccine injection group, suggesting that the immunopotentiator had an obvious immunologic enhancement.
Scope of Lianshui county; Swine fever vaccine; Immune effect; Monitoring
2016-10-18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CX(13)3075]。
赵永前(1973─),男,江苏东台人,副研究员,执业兽医师,硕士,主要从事畜禽疫病的临床诊断及重大疾病流行规律、诊 断、监测和控制技术研究。
S852.5.2
A
1001-8581(2017)03-01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