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

2017-04-05范铁丰

农业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增效节水水稻

范铁丰

(黑龍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其中水稻是主要粮食作物,笔者就黑龙江省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试论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04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121

1 水稻节水增效配套栽培技术特点

1.1 在稻田整地方法上取得突破

如何避开初灌时,用水高峰,怎么改变春季用水紧张的局面,确保灌水定额。就应推广水田三旱整地技术,改变常规翻耙后灌水整平做法,把整平稻田的功夫用在旱整上,即旱整、旱耙、旱打埂,使旋耕与松旋耕法很好推广,确保整平后浅水泡田。

1.2 改变传统建立新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

水稻生长,生育阶段对水分的所需不同,应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确保水稻“根壮、可增温、通气好、节水”利于生育的要求。从而使水田灌水定额由1000~1200m3降低到700~900m3,平均每667m2可节水150~300m3,而且对防止水稻病害发生蔓延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2 主要技术措施

2.1 选用耐旱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根据本省各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插秧栽培主要选用主茎11~13片叶品种,确定各积温区的主栽品种。第1积温区以五常、泰来为代表,适宜选择五优稻1号、松粳6、9号、东农423、牡丹江26等作为主栽品种;第2积温区以宁安、绥化北林区等为代表,适宜以垦稻8号、通系112、富士光、合江19、绥粳6、7号、龙粳10号等为主栽品种;第3积温区以木兰等地为代表,适宜以空育131、绥粳3号、龙粳13号、垦稻10、上育397等为主栽品种。这些品种共同特点是在当地能正常成熟、分蘖力强、株型适宜、抗旱耐寒、优质高产。

2.2 采用大中棚培育耐旱带蘖壮秧

为便于管理和节约用水,水稻育秧全面推广旱育秧田规范化,坚持做到大中棚育秧和“两秋”、“三常年”,秧田要适当集中,节水育秧,进行旱整、旱作床、旱管理。适时通风炼苗,培育带蘖率85%以上的耐旱抗寒的中到大苗。旱育苗每平方米播芽种150~250g,叶龄控制在4.0~5.5叶,秧本田比例1:70~120。秧田全部推广应用壮秧营养剂、苗床封闭灭草、低温炼苗等技术。旱育秧不但节水效果好,而且秧苗干物质积累多,抗逆性增强,发根能力强,发根量也大,返青也快。

2.3 推广应用田旱整地技术

田旱整地技术就是把整平稻田的功夫用在旱整上,即旱整、旱耙、旱打埂,利用旋耕及松旋耕法,确保田面整平后便可浅水泡田,改变常规翻耙后灌水整平的做法,既躲过初灌期用水的高峰,又避免了高峰期水泡田的问题,减少灌水定额。因机械旋耕整地的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省工省钱,但土壤耕层较浅,容易漏水,且杂草多。翻耕整地可起松土作用,有利于土壤的熟化以及根系生长,但也会将下层生土翻上来,造成地温度降低,肥力减弱,翻耕有开沟闭垄的作用,会导致田埂破坏,及耗油量大,且成本高,用工量及大,影响池埂的破坏,经济性极差。生产实践中最好采取翻、旋耕相结合的办法,旋耕2a、翻耕1a,即加深耕层,又整地,同时降低了成本,有利于提高产量与经济效益。

2.4 节水插秧法

根据灌溉条件和农民栽植习惯,可采用过水(花达水)插秧或全旱插秧方法。过水插秧是以全旱整地为主,在旱耙地、旱整平和旱打埂的基础上,结合全层施肥,全田达到插秧作业质量后,采取边放水、边拉板、边插秧的连续作业,使整地、泡田插秧用水节省20%~30%。也可以根据杂草和土壤保水能力情况,如一般杂草较多,保水性良好的稻田,用除草剂进行插前封闭灭草,待48h后,进行插秧。既较好地缓解春季用水紧张的状态,也能够确保适时插秧,做到了春耕整地一次用水即完成插秧作业,加快插秧进度。全旱插秧就是在严重缺水条件下,采取带土旱移栽,即在全旱整地的基础上,按照插秧密度要求,开沟摆苗,稍培土后,可以全田灌水,也可以人工浇水活苗;绥滨等地的起大垄双行旱移栽,边栽边浇水也可;也可采取覆膜栽培,膜上打孔移栽,及时浇足水活苗。

2.5 增施农肥

施肥可利用有机和无机相结合,减氮增磷钾用无机肥、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提倡使用腐熟的农家肥,不仅改善土壤结构,还加强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蓄水、保水能力,特别是改善沙壤土质漏水田跑水的问题,又可以恢复和提高地力,达到抗旱促早熟增产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稻草还田的办法改良土壤。即667m2施入150kg左右的稻草,或每隔2~3a施入1次,每667m2施用2~3t优质的腐熟农家肥。施肥上采取全层深施肥的方法(基肥),即在耕整地前,把所需肥料均匀的撒施在本田,之后再进行旋耕或耙地作业,然后平地泡田插秧,这样既可以省工省力,又可以保持肥效,并与追肥相结合,追肥做到根据气象情况、地力情况、秧苗素质施肥。同时,要注重施用硅肥,增施硅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

2.6 建立节水灌溉模式

水田节水灌溉模式一改传统全生育期深水灌溉的方式,是按照水稻生育规律和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不同需求量,而采取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在保证满足水稻促进生育的要求同时也达到节水的目的。所谓浅是指灌水3~5cm水层(即花达水);湿是指土壤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饱和状态;干为土壤表层饱和后,田面0~5cm达到半饱和状态,田面见白;间歇灌溉为灌水后经蒸发渗漏,本田中不见明水后再灌至该时期要求水层。此外,灌水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如降水达到20cm以上,应减少1次灌水,水稻减数分裂期如遇17℃以下的低温,要灌15~20cm的深水层。具体的节水灌溉模式:浅水促苗,插秧时池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在苗高的2/3左右;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在3.3cm左右,增温促蘖。水稻叶龄达到10叶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灌溉,增加根系的供氧量,促进水稻根系下扎。到抽穗前40d为止;烤田壮杆攻大穗,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茎数的80%左右时即有效分蘖临界期(一般为6月28日—7月8日),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封垄、叶色深绿、叶片下披、有贪青晚熟风险的地块,撤水晒田7~10d,相反则不用晒田,改为深水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的具体要求为田面发白、地面龟裂、池面见白根、叶色褪淡挺直,以达到控上促下、促进壮杆的作用;深水护胎、浅水灌浆。水稻减数分裂是水稻一生中对温度最敏感的时期,为防御阶段性低温冷害,当气象预报有17℃以下的低温时,灌15cm深水层有利于保温护胎。应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间歇灌溉,可养根,保叶,活杆成熟。每次灌水的深度应为3~5cm左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黄熟期不用灌水。

2.7 节水田的化学除草技术

稻田化学除草可分2大类,插秧前封闭,插秧前必须灭草,此方法田间应保持一定的水层,还应保持一定时间为前提,放能插秧。此方法不仅浪费水,还能导致供水不足,直接影响除草效果。目前主要推广插秧后灭草技术,插秧后5~6d,水稻返青后,用60%丁草胺1200~1500mL/hm2混10%草克星150g/hm2,或用60%丁草胺1200~1500mL/hm2混农得时225~300g/hm2,毒土法施用,水层3~5cm,保持5~7d。

参考文献

[1]魏中华.浅谈寒地水稻节本增效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9.

猜你喜欢

增效节水水稻
坚持节水
节水公益广告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节水公益广告
仿生耦合风机叶片模型降噪与增效分析
节水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