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抗TY番茄品种性状比较试验
2017-04-05潘美红杨海峰薛萍惠林冲张新圣陈
潘美红+杨海峰+薛萍+惠林冲+张新圣+陈振泰
(连云港市农科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对几个抗TY番茄品种的性状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发现:本试验条件下,‘苏粉11号抗性和果实性状、产量表现较优,适合连云港市地区种植。
关键词:番茄;抗TY;性状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41
番茄,可生食、煮食、加工,是连云港市主要种植蔬菜种类之一,设施番茄种植面积约6666.7hm2[1]。但2008 年春季起,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V,简称TY)严重威胁着连云港市番茄的生产,菜农损失惨重[2],所以各种抗TY番茄品种被引进、推广,品种繁杂,品质不一,本试验旨在对引进的抗TY番茄品种进行性状比较,使农户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番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苏粉11号、苏粉12号(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华番12 号、华番13 号(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番茄研究室),金棚11号(西安金棚种苗有限公司),当地主栽品种欧冠(圣尼斯种子(中国)有限公司)作对照。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连云港市农科院东辛农场日光温室内进行。2015年6月25日催芽,6月26日穴盘育苗,7月22日定植。1.2m宽畦,双行种植,株距40cm,每个品种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个重复种植50株。主要栽培管理:施足底肥,每穗果坐住后随水追肥,每667m2追施尿素25kg,过磷酸钙25kg,每隔7~10d浇次水,浇水后要通风排湿。采用单干整枝,插杆绑蔓,开花期用番茄灵喷花,每个果穗上留3~4个果形较正的果实,4穗果后打顶,田间防虫不治病。
1.3 测定项目
调查各品种的生育期、植株抗性、果实性状及产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时以成活番茄植株为准,调查各小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青枯病发病情况;每个小区以第2穗果实收获时随机选取10个进行性状调查。
2 結果与分析
2.1 各品种生育期调查
比较各个番茄品种的生育期发现,苏粉11号的始花期和始收期都是最早的,分别比对照早4d和7d;苏粉12号、金棚11号和华番12号,始收期分别比对照早1d、3d和2d,3个品种的始收期都在10月6日,比对照早3d;华番13号是参试品种中始花期最晚的,比对照晚1d,始收期和对照一致。
表1 各番茄品种生育期比较
生育期
品种 育苗期
/(月—日) 定植期
/(月—日) 始花期
/(月—日) 始收期
/(月—日) 终收期
/(月—日)
苏粉11号 6—26 7—22 8—21 10—2 11—28
苏粉12号 6—26 7—22 8—24 10—6 11—28
金棚11号 6—26 7—22 8—22 10—6 11—28
华番12号 6—26 7—22 8—23 10—6 11—28
华番13号 6—26 7—22 8—26 10—9 11—28
欧冠(CK) 6—26 7—22 8—25 10—9 11—28
2.2 各品种抗性比较
番茄病害的发生情况除跟品种本身抗性有关外,种植的时期也尤为关键,本试验在容易发生病害的夏季进行,能更好地反应出各番茄品种的抗性。由表2可见,参试的番茄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青枯病发生:苏粉11号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最低,为13.2%,青枯病的发病率为2.7%;华番13号的黄化曲叶病毒病和青枯病的发病率最高,其中1/3的华番13号都感染了黄化曲叶病毒病;苏粉12号青枯病发生最少,发病率为1.6%,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率为18.6%,高于苏粉11号但低于其他品种;金棚11号和华番12号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率都超过25%,高于对照品种,青枯病得发病率分别为8.7%和5.2%,低于对照品种。
表2 各番茄品种抗病性比较
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病率/% 青枯病发病率/%
苏粉11号 13.2 2.7
苏粉12号 18.6 1.6
金棚11号 27.5 8.7
华番12号 26.8 5.2
华番13号 35.1 11.8
欧冠(CK) 24.4 10.4
2.3 各品种产量表现
各个番茄的产量表现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参试品种的单果重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苏粉11号的单果重为220.83g,表现最高,依次为苏粉12号、金棚11号、欧冠、华番12号和华番13号;每穗结果数也是苏粉11号表现最高,平均为3.63个,与其他参试品种存在显著差异。从产量来看,苏粉11号折合每667m2产达到8023.61kg,比对照品种增加47.83%。苏粉12号单果重和每穗结果重分别为209.67g和3.27个,折合产6849.11kg/667m2,较对照增加26.19%,产量表现较高。金棚11号虽然单果重高于对照,但是由于病害影响,每穗结果数只有2.77个,折合产5495.22kg/667m2,略高于对照品种。华番12号虽然每穗结果数达到3.13个,高于对照的每穗2.87个,但是单果重只有135.53g,折合产4246.71kg/667m2,比对照减少21.76%。华番13号的单果重和每穗结果数都是表现最低的,折合产量只达3202.56kg/667m2,远远低于对照品种。
表3 各番茄品种产量表现
项目
品种 单果重/g 每穗结果数/个 产量/kg
单株产量 小区产量 折合产量/667m2 比对照增减/%
苏粉11号 220.83aA 3.63aA 3.21aA 160.47aA 8023.61aA 47.83
苏粉12号 209.67bB 3.27bAB 2.74bB 136.98bB 6849.11bB 26.19
金棚11号 198.63cC 2.77deBC 2.20cC 109.91cC 5495.22cC 1.25
华番12号 135.53eE 3.13bcAB 1.70dD 84.93dD 4246.71dD -21.76
华番13号 129.83fF 2.47eC 1.28eE 64.05eE 3202.56eE -40.99
欧冠(CK) 189.33dD 2.87cdBC 2.17cC 108.55cC 5427.56cC —
注:折合每667m2产时以2500株/667m2算
2.4 各品种性状表现
调查各个番茄品种的果实性状,如表4所示:华番11号和华番12号是红果外,其他4个品种都是粉果。从果实整齐度看,华番12号和欧冠表现一般,其他品种表现整齐。华番12号和华番13号出现环裂现象,其他3个品种果实光滑,无裂果。供试品种中,苏粉11号、苏粉12号和金棚11号的果形指数分别为0.87、0.89和0.88,三者无显著差异,果实均为圆形;华番11号、华番12号和CK果实为扁圆形,互相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观察供试番茄品种的心室数,苏粉11号最少,平均4.77,与苏粉12号和华番12号没有显著差异,明显低于金棚11号和对照品种;对照品种的心室数除了与华番13号无显著差异外,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参照《番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供试品种除了对照品种的横切面为不规则形状外,其余均为圆形。比较各个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发现,苏粉11号含量最高,达5.52%,华番13号为5.48%,两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明显高于其他4个品种;对照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33%,明显低于其他5个品种。
表4 各番茄品种性状调查
性状
品种 果色 整齐度 裂果 果实/cm 果形指数 心室数 横切面形状 可溶性固形物/%
纵径 横径
苏粉11号 粉 整齐 无 6.52aA 7.51aA 0.87bA 4.77dC 圆形 5.52aA
苏粉12号 粉 整齐 无 6.31bB 7.07bB 0.89aA 5cdBC 圆形 5.25bBC
金棚11号 粉 整齐 无 6.10cC 6.90cC 0.88abA 5.43bcABC 圆形 5.15bC
华番12号 红 一般 有环裂 5.19dD 6.80cC 0.76dC 5.27bcdABC 圆形 5.17bC
华番13号 红 整齐 有环裂 4.72eE 6.51dD 0.72eD 5.70abAB 圆形 5.48aAB
欧冠(CK) 粉 一般 无 6.08cC 7.51aA 0.81cB 6.03aA 不规则形状 4.33cD
3 结果与分析
番茄黃化曲叶病毒病是危害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通过烟粉虱传播[3-4],它是一种爆发性、毁灭性病害,该病迅速蔓延给整个中国的番茄种植带来了严重危害[5-12],连云港市设施番茄产区从2008年春季开始有不同程度发生,严重时近 30%温室绝收,农户损失惨重。本试验条件下,苏粉11号、苏粉12号2个番茄品种对黄化曲叶病毒病和青枯病都有较高的抗性,其他品种相对抗性较差。
有研究表明,番茄的心室数多,容易产生畸形果[13],本试验中对照品种心室数最多,其横切面呈不规则形状,生产上种植户普遍反映欧冠果型差,影响销售。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番茄果实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品质产量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在植株耐冷抗逆及果实储藏、运输过程中的防冻等方面亦有重要作用,是番茄品质性状的重要指标之一[14]。苏粉11号和华番13号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左右,明显高于对照品种;番茄果实性状来看,苏粉11号、苏粉12号和金棚11号均为圆形果,粉色,未出现裂果,整齐度高,而华番12号和华番13号为红果,果形指数分别为0.76和0.72,扁果,且均出现环裂。产量表现上,苏粉11号和苏粉12号产量优势明显,华番12号和华番13号明显低于对照品种。综合来看,苏粉11号比较适合连云港地区种植。
参考文献
[1]杨静,路辉,王用虎,等.连云港市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现状及防控农艺技术[J].上海蔬菜,2015(5):72-74.
[2]薛萍,罗志丹,杨海峰,等.连云港地区抗TY 病毒病番茄引进及示范推广[J].长江蔬菜,2014(9):14-15.
[3]纠敏,周雪平,刘树生.烟粉虱传播双生病毒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2006,49(3):513-520.
[4]谢艳,张仲凯,李正和,等.粉虱传双生病毒的TAS-ELISA及PCR快速检测植[J].物病理学报,2002(32):182-186.
[5]蔡健和,秦碧霞,朱桂宁,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在广西暴发的原因和防治策略[J].中国蔬菜,2006(7):47-48.
[6]何自福,虞皓,毛明杰,等.中国台湾番茄曲叶病毒侵染引起广东番茄黄化曲叶病[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7,15(1):119-123.
[7]王玉,丁铭,杨莉,等.侵染番茄的中国番木瓜曲叶病毒基因组结构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1917-1922.
[8]褚栋,侯丽霞,刘国霞,等.山东省局部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J].山东农业科学,2010,42(2):13-15.
[9]赵统敏,余文贵,周益军,等.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的发生与诊断初报[J].江苏农业学报,2007,23(6):654-655.
[10]袁伟,万红建,王荣青,等.浙江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分子鉴定及序列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3,11(2):185-192.
[11]宋晰,师迎春,张世晨,等.北京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病毒分离物测定及株系的初步鉴定[J].植物病理学报,2013,43(2):113-119.
[12]田守波,张辉,于力,等.上海地区番茄黄化曲叶病症状多样性与分子鉴定[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3):1-5.
[13]李天来.日光温室番茄多心室型畸形果的综合防止措施[J].设施园艺,1999(5):12-13.
[14]贺会强,陈凯利,邹志荣,等.不同施肥水平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7):1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