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制作方法及其配方的试验研究

2017-04-05庞月兰杨春陈三弟汤周斌

农业与技术 2017年4期
关键词:试验研究制作方法油茶

庞月兰+杨春+陈三弟+汤周斌

(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本文介绍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食品油茶的制作方法,研究了不同油茶茶叶原料配方对其品质的影响,得出易于普及推广的油茶配方为:绿豆40g、生花生20g、姜80g、蒜30g、香菜(茎+根)30g、葱(茎+根)30g、食盐40g、冰鲜乌龙茶40g+石崖茶7g/春绿茶20g+石崖茶7g。

关键词:油茶;配方;制作方法;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40

油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地区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一种传统小吃,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传统民间烹调技艺的一笔宝贵遗产[1],“打油茶”习俗,是人们长期依托于桂北的自然和地理环境以及厚重的地域民族文化积淀,逐步形成的[2]。油茶具有解渴充饥,提神醒脑,驱风除湿,防治感冒,泻肚等功能[3], 方志峰[4]等对恭城油茶营养成分分析表明,广西恭城油茶富含茶多酚,有一定量的铁、锰等金属离子,值得饮用。目前,不但苗家、瑶家人民打油茶,壮族、侗族人民也打油茶,甚至汉族人也不例外,并因此而诞生出独具风格的油茶文化,是祖国茶文化宝库中一块瑰宝[5]。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的“打油茶”及三江侗族自治县比较普遍,且具有代表性[6,7]。近年来,广西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促进现代农业与山水、生态、民俗、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油茶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可开发为特色品牌,但是油茶制作及口感地方差异大,刚接触油茶的游客难以适应油茶的苦涩味,大范围推广难度大[8,9]。本研究旨在整合桂北各地方“油茶”特色基础上,研究出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且易于普及推广的“油茶”配方及其制作方法,以逐步探索将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食品——“油茶”打造成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油茶锅、油茶棰、油茶滤和汤勺、春绿茶、夏绿茶、冰鲜乌龙茶、生姜、蒜米、葱、香菜、干生花生仁、绿豆、油、盐。

1.2 试验方法

1.2.1 配方试验设计

配方试验主要为不同茶叶原料的处理,夏绿茶为A,春绿茶为B、冰鲜乌龙茶为C,石崖茶为D,苦丁茶为E,配方设计见表1。

1.2.2 制作方法

称取如下重量的原料:绿豆40g、干生花生仁20g、生姜80g、蒜米30g、香菜(茎+根)30g、葱(茎+根)30g、食盐10g、茶叶(按配方表);

将步骤(1)称取的绿豆煮熟,茶叶用热水清洗沥干,生花生仁用热水浸泡捞出沥干,姜、蒜拍碎,得到处理过的绿豆、茶叶、生花生、姜和蒜;

(3)量取50ml的花生油,下锅,加热至油温150~170℃,放入步骤(1)称取的香菜、葱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姜、蒜一同翻炒爆香,然后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茶叶翻炒,再放入步骤(2)处理过的绿豆、花生翻炒,用油茶锤边锤打边翻动至锅底有锅巴后,加入750ml开水,用油茶锤把锅巴擂起,煮开,第1次过滤,得到第1次茶汤和第1次茶渣,取第1次茶汤,即为第一道油茶;

(4)量取40ml的花生油,下锅,加热至油温150~170℃,将步骤(3)得到的第1次茶渣放回锅中煸炒出香味,再用油茶锤锤打翻炒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750ml的开水,把锅巴擂至脱离锅底,煮开,第2次过滤,得第2次茶汤和第2次茶渣,取第2次茶汤,即为第2道油茶;

(5)量取30ml的花生油,下锅,加热至油温150~170℃,将步骤(4)的第2次茶渣放回锅中,用油茶锤锤打翻炒至锅底有锅巴,再加入750ml开水,把锅巴擂至脱离锅底,煮开,第3次过滤,得第3次茶汤和第3次茶渣,取第3次茶汤,即为第3道油茶;

(6)将步骤(3)所得第1道油茶、步骤(4)所得第2道油茶、步骤(5)所得第3道油茶混合,即为所制作的油茶。

1.3 感官审评

对油茶汤色、香气、滋味3方面进行感官审评,综合3方面进行排名。

2 结果与分析

各配方感官审评见表2。

2.1 不同茶叶种类对油茶汤色的影响

从表2可见,不同茶叶种类对油茶品质有重要影响。其中,原料为冰鲜乌龙茶的,品质表现为汤色鲜、黄绿,而用春毛峰及一般绿茶汤色都比不上冰鲜乌龙茶汤色鲜。这与冰鲜乌龙茶为揉捻后直接冰冻起来,没有经过干燥工序,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茶叶原有的绿色有关。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打油茶人群将揉捻后的茶叶不经过干燥直接冰冻起来,在打油茶时放少量冰冻茶叶到油茶锅一起捶打增加茶汤的绿色,使之更鲜活。

2.2 不同茶叶种类对油茶香气的影响

从表2可见,茶叶原料对油茶的香气影响较大,用夏绿茶打出的油茶香气一般,春绿茶则香气浓郁,而冰鲜乌龙茶打出的油茶香气浓郁,含花香,说明原料香气与油茶香气成正相关,要打出香气浓郁的油茶就要选好的茶叶原料。

2.3 不同茶叶种类对油茶滋味的影响

从表2可见,茶叶原料对油茶的滋味起關键作用,夏绿茶苦涩味明显,春绿茶打出的油茶滋味鲜爽醇厚品质比夏绿茶好,用冰鲜乌龙茶打出的油茶滋味鲜爽;原料中同时加入石崖茶和苦丁茶的,效果不理想,打出的油茶有苦丁茶的苦味,而且会使油茶滋味杂;茶叶中加入石崖茶,品质均比纯茶叶提升明显,滋味更浓、有回甘,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2.4 不同配方设计对油茶综合品质影响

从表2可见,综合汤色、香气、滋味3方面的表现,油茶综合品质最好的为冰鲜乌龙茶加石崖茶配方设计,其品质特征为汤色鲜、黄绿;香气花香馥郁;滋味醇厚、鲜、回甘。其次为春绿茶加石崖茶,其品质特征为汤色黄绿;香气浓郁;滋味醇厚,鲜、有回甘。用夏绿茶做为原料茶,综合品质表现不佳,香低味苦涩。

3 小结与讨论

3.1 冰鲜乌龙茶适宜作为打油茶原料

冰鲜乌龙茶以湿态形态流通和品用,外形色澤黄绿鲜亮,绿腹红镶边相映生辉,容易冲泡出浓郁的自然花香味,香气高锐芬芳,茶汤滋味显花香、清醇鲜爽、回味生津、口腔留香持久。由于冰鲜茶不需经高温长时间干燥或很短时间干燥,所以也具有比干态乌龙茶的花香鲜灵度高、茶叶营养成份保留较多的特点[10]。本试验结果表明用冰鲜乌龙茶打出的油茶具有冰鲜乌龙茶浓郁花香,滋味鲜醇的特点。

3.2 石崖茶可以改进油茶滋味

通过调研发现为了减少油茶的苦涩味,使油茶滋味更易让普通大众接受,目前许多油茶餐馆制作油茶时添加石崖茶。本试验结果也表明石崖茶可以改善油茶滋味。石崖茶入口时略带苦涩,回味时则有浓醇甘甜滋味[11],因此打油茶时放入少量,可使油茶品饮后有回甘,增进其风味。而且石崖茶是目前发现在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具有明显的消炎、解毒、止血和降压等功效[12],将其作为原料可增强油茶的保健功效。

3.3 苦丁茶作为原料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本试验的配方中,加入苦丁茶会使油茶滋味微透苦、杂。但在调研中也发现有少部分油茶餐馆制作油茶会加入苦丁茶,至于苦丁茶作为打油茶原料是否合适,比例如何等有待进一步探讨。

3.4 适合大众口味的油茶配方

油茶具有明显的地域民族文化及品质特征,桂北各县区配方及制作方法各有特色,大部分游客初接触难以接受其苦涩味,大范围推广难度大。通过本试验研究,得出品质优良油茶的配方如下:绿豆40g、生花生20g、姜80g、蒜30g、香菜(茎+根)30g、葱(茎+根)30g、食盐10g、冰鲜乌龙茶40g+石崖茶7g/春绿茶20g+石崖茶7g。结合本试验方法制作的油茶品质特征为汤色黄绿,香气花香浓郁/浓郁,滋味醇厚、鲜、回甘/醇厚,鲜、有回甘。既大大减弱各地油茶苦涩味又不失其风味,是大众普遍乐于接受的口味且易于普及推广,为进一步将桂北地区民俗特色茶饮——“油茶”打造成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慧芳,郑春柳.瑶族民间传统烹茶技艺的传承与开发——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C].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2007.

[2]熊素玲.桂北少数民族“打油茶”习俗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J].当代广西,2014(8):52-53.

[3]黄才贵.浅谈侗族油茶和日本茶道的同源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1987,31(3):165-171.

[4]方志峰,陈玉柱,李忠友,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食品油茶营养成分分析[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36(4):124-126.

[5]农艳芳.“打油茶”—中国茶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J].农业考古,2000(2):92-94.

[6]张慧芳,郑春柳.瑶族民间传统烹茶技艺的传承与开发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三联村打油茶为例[C].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2007.

[7]刘松筠.三江“打油茶”的品质特征和侗族茶文化[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1(7):54-55.

[8]苑广阔.恭城油茶[J].饮食科学,2010(3):32-33.

[9]王者嵩. 恭城油茶户户香[J].中国烹饪,2013(3):57.

[10]伍锡岳,苗爱清,庞式,等.冰鲜乌龙茶制作方法[P].中国专利,ZL01130117.1,2002,7.

[11]蓝燕,苏敏,韦静峰.广西石崖茶特征特性及开发利用途径[J].现代农业科技,2012(3):336.

[12]刘元,宋志钊,张宁宁.石崖茶的药理与化学成分研究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3):50.

作者简介:庞月兰(1984-),女,农艺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茶叶研究工作;杨春(1967-),女,高级农艺师。

猜你喜欢

试验研究制作方法油茶
青贮饲料的优点及制作方法
石岩里9号墓出土金制带扣的制作方法考察
能量矿物的选择及强磁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油茶芽苗嫁接育苗技术
高产油茶的整形修剪技术
永胜油茶的深情厚意
“四化”举措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弯槽段冰塞形成临界条件的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