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课程教学方案设计
2017-04-05吴春梅
吴春梅
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是编排在技工院校语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梳理文章思路”的一篇范文。该文是一篇游记散文,将作者游玩中的所看与所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向读者展现了三峡的奇观,更是与读者分享了作者对人生的领悟与思考。下面对该文教学方案设计进行详细说明。
一、教学目的
文章将作者在游玩中的所见所想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学习,学生要学会作者以想象为主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培养想象创新能力,培养不怕艰辛困难的精神和斗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以想象为主线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領悟作者想象动力和激情。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作者对人生的领悟与思考心得。
三、预习要求
通读全文,概括每段的中心含义,将每段的中心含义整合起来,总结出全文的中心思想和想象主线,领悟和理解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内容。
四、教学整体设想
全文教学分成勾画、详解和拓展练习三个阶段进行。勾画和详解在课堂内完成,拓展练习在课外完成。勾画阶段由学生自主完成,体现教学的自主性;详解阶段在师生交流互动中完成,领悟作者想象的主线以及人生感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展练习阶段进一步巩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祖国山河壮观奇景不胜枚举,长江三峡就是其中之一。古今中外,许多文人留下了诗句,对长江三峡赞不绝口,如唐代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便脍炙人口。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题目中的“万重山”指的就是长江三峡。通读全文可以发现,作者着重于叙述他过三峡的“漫想”。请同学们结合自己预习准备的资料,思考“作者是怎样展开漫想”“作者为什么要展开漫想”以及“作者由漫想得到什么启发”。
2.勾画作者想象主线
漫想冒出:古怪念头冒出,第一穿过三峡的人是谁呢?
漫想展开:第一个人穿过三峡是什么时候,用什么交通工具?师生共同整理:第一个人穿过三峡时间不晚于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简陋的独木船穿过三峡。
漫想再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行前必然受到难以想象的社会舆论阻力,也深知前行的艰险困难。
漫想高潮:第一个穿过社会“三峡”的人是谁?或许有难以数计的第一个。
漫想结束:后人会崇敬无数敢于第一个穿过真正人类“三峡”,推动人类历史前进。
3.漫想的依据分析
作者能够展开如此丰富的漫想,与其丰富的想象力是分不开的,而想象力的形成离不开激情。文中作者激情也能够分成几个阶段:神往一奇想异开一延展想象一崇敬赞扬。可以看出,作者激情发展轨迹与漫想轨迹是一致的,因此得出,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激情。
4.漫想时空观分析
作者展开漫想时,随着想象的不断深入发展,时空也发生变化,首先从现实长江三峡奇险出发,由此想到远古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的艰险以及崇敬的无畏勇气;追溯远古后又回到现实,人类“三峡”是由千万“第一个”推动和创造出来的;展望千百年后,后人一样会崇敬我们当前创造的业绩。
5.漫想的用意以及写作目的
作者在穿过长江三峡的时候,看到长江三峡的奇险景观,由奇景萌发奇想,在激情的驱动下而展开漫想,通过漫想而悟出人生哲理。文章的中心思想为赞扬不怕艰险的首创精神。人类依靠这种不屈不挠的创新精神,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6.写作方式分析
该文题材是游记散文,但是作者并没有着重将笔墨放在写长江三峡的奇险景观方面,而是另辟蹊径,简单介绍穿越长江三峡的过程,通过看到长江三峡的奇险而让思绪任意展开,通过漫想所感,讴歌人类的首创精神。
六、拓展练习阶段
1.写作训练
以某一次旅游为主题,以所见景物为想象基础,展开想象写一篇不少于一千字的作文。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借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不断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2.课题研究
以想象力培养与激情的关系为主题,完成一篇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探讨想象力与激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基于“激情就提高想象力”的论点提出若干对策建议。课题研究论文不少于二千字。
七、教学反思
该文的教学方案以三条主线为主,漫想主线、激情主线以及时空变化主线,三线融合一致。在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清楚这三条主线,在此基础上得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者单位:江西省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