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地方发展培育“大国工匠”

2017-04-05王志强

职业·下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大国工匠仪征技师

王志强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拥有强大的发展力和影響力,关键不在于建制的高低、规模的大小,而在于其服务社会的深度、融入发展的程度。

2010年,仪征技师学院挂牌成立,成为江苏省唯一的一所县级技师学院。近年来,仪征技师学院坚持围绕社会需要,紧贴发展脉搏,按照“五个对接”的要求,因势利导加快发展,全力以赴转型升级,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一流人才、输送“能工巧匠”。学院从职业教育拓展到了社会教育、综合培训,知名度从省内到了省外、国外,荣获了仪征市、江苏省和国家等多项荣誉,2015年,还获得了“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金字招牌。

一、学校不在大小,关键在追求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结合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共兴共荣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一所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和形势,既要看地方小圈子、小气候,更要看宏观大环境、大形势,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助力发展中实现自身发展。仪征技师学院虽然落户在县级市,但它始终坚持紧跟发展大势、区域形势,积极跟势而进、因势而变、借势而为,在发展的大潮中追风扬帆、逐浪前行。

1.小学校也要有大追求

学校教育是一种形式和手段,其核心还是要为社会、为发展培养人才,职业院校更是如此。在一般人看来,像仪征技师学院这样的学校更多地应该是侧重教育本身,与发展形势沾不上边。但仪征技师学院坚持跳出仪征,把自身发展放在宏观大环境里来定位,放在产业趋势中来把握。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发展进入新常态,在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向中高端的过程中,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鼓励创新发展。仪征技师学院敏锐地捕捉机遇,迅速在专业设置、师资培训、教学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开设了互联网电商、工业机器人等一系列新课程,引导师生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思维车”、灭火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众多创新作品诞生,实现了学校与科技前沿的有机接轨。

2.小县城也拥有大未来

县级市虽然在行政体制上“小”,但产业发展也都各有千秋、各有特色,只要利用得好,足以让一个学校保持蓬勃的生机。仪征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汽车、石化、造船等产业都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特别是随着上海大众整车等一批重大项目的落户,仪征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仪征技师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仪征产业发展的结构和特色,设立了汽车工程、电气工程、机电工程、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管理和基础部6个系(部)和3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了区域产业结构人才需求的种类,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大环境、区域产业环境的良性互动。学校不仅吸纳了本地学生前来就读,还吸引了甘肃、海南藏族自治州等地的学生前来就读。

3.小专业也可出大工匠

职业院校立身之本是什么?就是技术。在一些职业院校热衷于扩大办学规模、大打生源争夺战的时候,仪征技师学院把目光放在了学生技术水平的培养上。坚持师资力量倾斜,推动教师能力转向和提升,要求40周岁以下的教师在3~5年内实现专业转型,一年之内就有10多名老师转型为专业教师;坚持教学资源倾斜,校内实训基地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占学校面积的25%,教学及实训设备总价值达8000余万元;坚持办学重点倾斜,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学校职教工作的重点,努力使学生成为技术能手,全校高技能班占办班数的75%,汽车等专业的学生进入学校就被用人单位抢订。学校成为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许多大企业的人才定点培养基地。

二、形式不在散聚,关键在优化

在体制隔阂、身份区别等问题中,仪征技师学院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2010年,仪征市委市政府抓住技师学院创建成功的契机,将原仪征电大和仪征工业学校等两所学校与技师学院进行了合并。这三所学校原本隶属两个系统,教师有两种身份,校区达到了五个。面对这一情况,新的仪征技师学院没有简单地将三校进行物理统合,而是从服务仪征发展的高度出发,从融入仪征产业的角度切入,坚持在优化上下工夫、花力气,推动学校全面整合提升,实现了1+1+1>3的效果。

1.围绕发展优化

职业教育紧跟发展不是口号,必须做到从形式到内容全方位跟随。在学校选址这个问题上,建在哪里看似都可以,但实际上职业院校只有与产业、企业离得更近,才能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产业发展的脉动、企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当前发展形势下,产业集聚集群的态势日趋明显,企业抱团发展的意愿也无比强烈,园区化、集群化、组团化催生了许多特色产业集聚区,在仪征就形成了沿江船舶、石化和沿路汽车的发展态势。仪征技师学院从更好地服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校区搬出核心城区,搬向产业园区,在紧邻仪征两大工业园区的滨江新城扎根发展,主动融入,开门办学,与园区的企业就地形成校企合作,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产业工人,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围绕产业优化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只有围绕产业的需要而“转”,适应市场的需求而“变”,才能紧紧跟上产业步伐,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仪征技师学院三校合并前,三校各自的专业设置不同程度地存在缺乏前瞻性的问题,热门专业争先恐后,冷门专业瞻前顾后,专业设置逐渐趋向同质化。学院把符合发展需要作为专业设置和建设的核心,努力做好加减法。所谓加法就是根据发展形势和产业趋势,对汽车、机电等专业扩大规模、增设专业,先后新开了汽车维修、交易、评估等一系列受用人单位和社会欢迎的专业;所谓减法就是根据招生情况和学院实际,对相关专业进行整合归并,对一些不符合市场需要的专业直接进行裁减,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优质专业中。

3.围绕专业优化

好专业与好师资搭配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仪征技师学院对照专业设置要求,在师资配备上,打破原先的条块藩篱,将所有教职员工全部“打散”重新分配到系(部);在教学研究上,共设23个教研组、51个备课组,推进集体备课制度,开设公开课,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在教师培养上,安排教师赴德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学习进修,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参加校内外的学术交流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活动,成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培训能力合作中心,促进教师教学向“理实一体”转变;在教学创新上,中外合作班级实行“六步”教学法,在对口单招班教学中推行“学案导学”模式等,努力让广大教师在专业上拥有“绝技”。学院教师先后荣获浙江省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二等奖、浙江省微课大赛一等奖,在扬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中囊括4个第一名。在第四届扬州技能状元大赛暨第三届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选拔赛中,学院所参加的项目70%获得一、二等奖。

三、专业不在多少,关键在品牌

对职业院校学生来讲,最好的“敲门砖”不是学历,而是过硬、适用的技能。仪征技师学院按照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的目标,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学院的根本任务,全力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每年毕业的高技能人才超过毕业生总数的70%。

1.打造骨干专业

职业院校如果没有骨干专业就不算强,没有品牌专业就叫不响。尤其是对一个县级技师学院来讲,有什么样的骨干专业、具备哪些品牌,直接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未来。一直以来,学院始终按照专业对接行业、服务对接产业的思路,在专业方向上,侧重打造汽车、机电等符合地方实际、契合未来需要的专业;在建设重点上,侧重发展高技能班,努力将配套仪征主导产业的相关专业培育成与地方产业融为一体、共同成长的“参天大树”,实现品牌专业“顶天立地”;在教育教学上,设立了创新工作室,建立了学生成长导师制,提倡动感兴趣教学法。通过对骨干专业建设的不断投入和苦练内功精心打造,仪征技师学院逐步形成了一批在江苏省和扬州市叫得响的骨干专业,汽车维修、数控加工、电气自动化、电子商務、化工等7个专业被确定为省市级示范专业,学院成为扬州市八大专业之一的汽车专业牵头学校。

2.培养适用人才

怎样培养职业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要?那就是要按照产业、企业之需来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讲,职业院校只有与企业保持同向,学生只有经过系统的业务培养、技能训练,才能成长为合适的人才。仪征技师学院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与多家名优企业联手共建企业冠名班,实施“订单培养”,为名优企业量身打造准员工,开辟了校企合作育人的新天地。冠名班以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案例、任务、项目作为教学课程建设的支撑点,从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乃至教学计划等方面全方位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目前,学院已设立上海大众、大众客服、上海动力总成、延锋江森、安吉物流、金陵酒店等企业的“冠名班”14个,冠名班培养的学生成为企业青睐的“免检产品”,实现了学校到岗位“零对接”,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好评。

3.创新培养模式

学生如果没有“工匠精神”,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因此,仪征技师学院从这一目标出发,在培养思路上,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所占比例,教学过程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将理论课堂与实训课堂相结合,甚至直接搬到企业的工作台上,教师在上课时示范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保证学生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在教学模式上,引入德国先进的职教标准和模式,与德国大众公司、德国巴伐利亚职业进修中心、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等合作,采用德国“双元制”标准,开展“中德诺浩”“中德3+1+2”等培训,颁发德国IHK、AHK职业资格证书及国内技能等级证书。在实训方式上,创办扬州商务人才培训基地、共享电商基地等专项培训基地,组织教师为基础学生上创业培训课。经过这一系列严格高效的培训,学生考核始终保持了较高的通过率和优秀率,学生的技术能力、职业素养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有几届毕业生还全部被德国考官推荐到了国内的德资企业工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大国工匠仪征技师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扬州仪征十二圩:三步骤画好基层统战最大同心圆
“大国工匠”张翼飞
仪征化纤精细管理与技术创新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