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高校实现路径

2017-04-05陈晓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30期
关键词:和谐校园建设

陈晓林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不仅须要着培养国家人才,同时还须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这一地区的高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制度上为每位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与发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当将建设和谐校园放在重要地位,通过各类途径建设和谐校园,这对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和谐;校园;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30.072

和谐与稳定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其在任何时期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始终把和谐与稳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阻碍,国内外敌对势力时刻伺机而动,如果我们解决不好和谐与稳定的问题将会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和谐,将影响和谐的各类矛盾减小到最低程度。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又极易被敌对势力所渗透。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分裂分子利用宗教的影响从事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活动,因此,必须审时度势,认真解决好影响该地区高校稳定与和谐的各类问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而言,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内容入手。

1认真对待群体性事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当前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急剧增加、各种利益深刻调整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社会出现不同的利益诉求和既得利益者阻挠社会改革,因此,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手段已无法协调和解决新的问题。必须依靠网络等手段,及时发现和解决社会矛盾,及时剔除爆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虽然近期社会群体事件得到遏制,但同时依然有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背后具有许多深层的原因和矛盾,必须认真对待。我们应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看成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相关矛盾的体现,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妥善解决相关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高校学生由于难以了解事件的真相,加之本身思想不坚定、幼稚等原因,极易被人利用、鼓惑。针对此类情况,当地政府和学校必须沉着冷静。首先,对待群体性事件要采取疏导的办法,要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要建立健全坚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其次,群体性事件出现后,学校应采取措施,及时阻隔和消除对学校的影响,并认真教育学生,使他们了解事件的真伪,从而深刻认识事件的严重性和参与的危害性。最后,要教育全校师生和党员以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为重,对党员干部要进行党性教育,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反对破坏社会稳定、破坏经济发展的行为。

2加强爱国主义学生教育,反对分裂活动

尽管“三·一四”事件和“七五”事件已经过去数年,但其不良影响依然存在,针对其严重危害,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应时刻提高警惕,做好教育工作。学校要始终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促进民族团结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在这一重大的问题上,教育学生要始终做到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始终把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少数民族地区,广大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他们的政治立场坚定,应充分利用他们在本民族中的独特影响,领导和教育当地群众遵纪守法。学校也应站在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毫不犹豫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做斗争。三·一四事件和七五事件再一次告诉人们:“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社会动乱是各族人民之祸”,这是经实践经验的真理。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开展知识讲座、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播放校园广播,观看反分裂宣传教育片、主办反分裂主题黑板报、举办手抄报比赛、诗歌朗诵等途径,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开展反分裂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巨大成就和正确发展道路。各年级班主任或辅导员也应结合学生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面向学生的正面教育,用事实教育青少年学生,营造起反分裂、保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的浓厚氛围。

3创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学校管理是正确处理学校管理工作中各种矛盾的过程,其首要问题是为谁服务以及如何服务的问题。《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在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中,教师起着关键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除了激励机制外,最为重要的是制定公平的规章和制度,创设条件让其各尽其能。同时,学校应尊重教师,彻底改变行政命令和官本位的思想,既要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又要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

强化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程序,就是要对涉及学校和教师利益的各类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当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重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建议,在研究其可行性的基础上予以落实。在鼓励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上。学校应当制定议事规则,使决策体现民主化,逐步落实去行政化。除学校外,政府还应切实关注学校师生的切身利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待遇,以任人唯贤为原则,从教师队伍中选拔优秀人才到管理岗位,让年轻教师有充分的发展空间。建立各类民意表达渠道,使师生的意见和建议能够传递到学校领导层,坚决杜绝走过场和轻视基层呼声的做法,这样既可使决策得到师生的拥护,又便于执行。

4妥善处理各类社会关系

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高校应当针对本地区的实际,首先应当认真对待校内学生之间的关系。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投毒事件等表明,学校对学生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未能从小事抓起,以至于日渐积累,酿成惨案,对此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实行辅导员制度,由于辅导员工作繁多,一个辅导员往往需要管理上百名学生,这使得其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考察学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于一些矛盾很难及时发现和处理,矛盾的疏通与化解渠道不畅,易于引发恶性商人事件。有鉴于此,学校应适当增加辅导员人数,并强化其对学生间纠纷的排查和處理,这对于保持学生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要矛盾是教育目标和学生内化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客观事实,应当从不同侧面予以回应,如心理沟通、鼓励以及合理的表扬等。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学生除了上课能见到教师外,平日里难觅教师踪影,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双方之间无法建立尊重和信赖关系,学生易于产生对抗心理,教师难以影響学生。因此,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还在于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主动地与学生沟通,通过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信赖关系,这对缓解师生矛盾极其重要。

此外,认证对待干群关系。密切联系党群,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党的根基。在新的形势下,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领导干部首先要关心教师、关心群众,了解民意,了解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重视个人利益诉求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身作则,做人民拥护和爱戴的公仆,这对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5结语

和谐的校园应当是一个民主公平、诚信友爱的文明校园,而这也是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虽然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有许多问题需着力解决。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社会利益将会深刻调整,同时,国内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时刻准备新的破坏活动,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民族地区的高校应当始终将和谐与稳定放在重要位置,避免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将高校建设成为反对暴力和分裂的重要阵地,这对维护当地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睿.和谐校园建设中维护高校稳定的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10.

[2]刘中起.快速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1.

[3]周丽.新疆高校学生社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189.

[4]阿布拉江·艾麦提.反分裂斗争再教育中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工作的思考[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1):5.

[5]董立仁.增强四个认同力凝聚民族团结正能量[J].领导科学论坛,2014,(5):6.

[6]陈光军.现代学校制度框架下教职工代表大会思考[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6):69.

[7]习近平.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讲话[Z].20111117.

猜你喜欢

和谐校园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