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三公经费管理 规范财政支出行为

2017-04-05李晓燕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控监督

李晓燕

摘要:“三公”经费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之一,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管理和规范使用情况十分关注。近日,宜阳县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全县2016年“三公”经费(含会议费,下同)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关键词:三公经费;管控;监督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2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纪委、监察局和财政局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我县“三公”经费管理使用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之路,呈现出支出总额明显减少、整体下降幅度较大的好态势,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6年1-12月,全县“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总额2165.20万元,与去年同期支出 2959.05 万元相比减少793.85 万元,同比下降26.8 %。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512.87万元,同期减少175.82万元,同比下降25.5%;车辆运行费支出1467.50万元,同期减少630.92万元,同比下降30.1 %;外出考察费支出1.43万元,同期减少0.12万元,同比下降7.84%。

二、取得成效

(一)思想重视是前提。为切实加强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县委、县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成立宜阳县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厉行勤俭节约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厉行勤俭节约的意见》,出台了《宜阳县“三公”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县各级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确保了“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有效管控是关键。在“三公”经费管理使用中,我县探索了“一控二查三晒四评”的监管模式,以“控”为核心,让“查、晒、评”为“控”而服务。“一控”,即控制总量,科学求减,不能越线。依据往年支出总数,我县年初对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进行核算测算,给各单位下达全年支出“控制数”、“指导线”,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不能越“限”,不能超“线”,使大家做到心中有“底数”、花钱有“止限”、不能越“红线”。“二查”,即查清账目,掌控详情,全程留痕。以“三公”经费的经费来源、支出项目、支出依据、支出金额为主要内容,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县纪委牵头组成联合检查组,认真检查抽查各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详细了解每一笔支出项目,并根据检查抽查结果,点名道姓通报,提出整改意见,督促整改落实。 “三晒”,即晒明细,就实避虚,公开透明。要求各单位每月6日前向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公开上月“三公”经费支出的详细情况(含单位公务灶支出),“三公”经费汇总公示表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公示,让大家看到单位“三公”经费实实在在的开支详单,自觉接受干部群众监督。“四评”,即评定结果,通报批评,奖惩问责。我县对各单位季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开展自评,排出位次,好的通报表扬,差的点名批评,同时,在县纪委组织的每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评时,及时向各单位通报和点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既说成绩,又点问题,又查原因,增强了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管控“三公”经费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教育监督是保障。我县把“三公”经费管理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惩戒考核总体系中,立足日常,立足平时,通过以会代训、宣传典型案件、印发警示文件等等多种方式,坚持不懈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廉洁奉公、厉行节约的意识。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三公”经费管理使用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其对“三公”经费的管理使用亲自安排、亲自落实,做出表率;明确各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是直接责任人,认真审核,严格把关,使“三公”经费支出的每一分钱都公开透明。

三、存在问题

(一)个别单位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公务接待不规范。具体表现为:一是领导重视不够,制度约束乏力,存在着广度深度明显不够,事前监督跟不上,事中监督插不上,事后监督用不上,致使一些问题屡查屡犯。二是少数单位公务接待随意性较大,公私难分。三是部分单位公务接待管理支出不够规范,把部分招待费列入其它科目,把招待费顶其它费用名义报销,或向下属及基层单位转移报销等。四是个别单位领导停留在惯性消费观念上,依然存在高档饭店消费现象。五是会计管理职能职责不清。

(二)一些单位公车管理使用缺乏有效控制手段,车辆运行费居高不下。一是个别单位编制车辆少,实有车辆多,超编车辆运行费过高。二是一些单位车辆维修费无清单,维修费居高不下。三是仍存在公车私用现象,少数单位公务用车往往是服务领导优先于正常工作开展,导致公车私用现象难以控制。

(三)一些单位对外出考察及会议费管理不严。通过深入调查,今年在学习考察及会议费管理使用方面,个别单位或无会议通知、签到册,或存在用其它费用代替会议费的问题,还有以招待票据、烟酒票据转嫁会议费科目列支现象,会议材料印发费用大、人员食宿费用支出高。

四、对策建议

(一)必须与加强主要负责人监督相结合,健全“两个责任”落实的责任机制。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三公”消费的主體主要是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由于人、财、物、权都集中在一人掌控之中,权力过于集中,决策一句话,花钱一支笔,存在“上级管不到,同级不好管,下级不敢管,群众管不了”的现象。因此,应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和监督问责制度,加强“一把手”权力监督制约,让领导干部对权力时刻怀有敬畏之心,确保“一把手”正确行使权力。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单位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内容,量化工作任务,建立层层责任审批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使他们承担起、负责好本单位的内控任务。

(二)必须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相结合,健全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内在机制。压缩“三公”经费,首要的是要建立一个高效、廉洁、透明的政府,尽可能减少行政成本,实现最优化的行政管理。建议县委、县政府要从严“定机构、定编制、定支出”,明确岗位工作职责,搞好组织人事管理。同时,要把领导的思想作风建设放在推进改革的重要位置来抓,教育其在公务接待上讲温饱不比奢侈、讲诚实不比追捧、讲节俭不比排场;在使用公车上,不要比官气、比豪华。只有釜底抽薪,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才能有效减少行政成本。

(三)必须与法治建设相结合,完善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运行机制。首先要严格执行预算法。各部门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时,应将所有资金支出中的“三公”经费纳入年初预算,单位只要动用一分钱,在预算中均有清楚反映,切实把预算法落到实处。其次,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要完善政府采购活动,对公务接待积极推行“定点接待、科学管理、严格监督、落实责任”的工作方法,实行“红线”管理;对公务车辆严格加油定点服务管理,搞好定点公务车维修服务,实行定点保险制度,特別是对车辆统一核定的费用超支后应自付。

(四)必须与监督问责相结合,引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倒逼机制。首先,部门预算和财政预算执行及调整情况应做到全面公开,让公众充分享有知情权、监督权,预算科目设计要通俗明了,让公众一看就懂,便于监督。其次,要全面接受公众监督。对公务接待不仅在预算上要把关,纪检监察和宣传部门也要承担起于舆论、法规的监督职责,让违规行为能曝光于天下。对公车消费,聘请社会监督员,有偿举报违规违纪行为。第三,要全面畅通民意渠道,专门收集社会公众对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意见建议,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众反馈,接受社会公众评议。第四,要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对部门和单位“三公”经费中违反管理制度的,必须实行严格的行政兑现制和首长问责制。

(五)必须与完善制度相结合,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建设,对“三公”经费实行分类排序和定期通报制度,尤其对“三公”经费同比超标的单位进行预警,并约谈其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其整改落实。督促各单位完善内控制度,健全“三公”经费公开公示制度,使各单位“三公”经费的每项支出都在阳光下运行,实事求是进行公开。完善节约留用制度,对勤俭节约、年度有较大结余的单位,资金给予留用和适当奖励。

(六)必须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强化内外管控措施。严控“三公”经费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还有一系列问题有待破解和创新。一是要做到“控”得科学。各单位既要完成“三公”经费开支总量控减“硬任务”,更要防止出现盲目求减、因噎废食的做法。二是要保证“查”得专业。建立健全由县纪委、财政、审计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核查队伍,完善定期核查机制,实行全面核查和专项核查相结合,全程参与过程指导。三是要力求“晒”得真实。各单位不仅晒出“三公”经费的总账,更要“晒”出明细,“晒”出单笔费用是如何花费的,有效杜绝“三公”消费巧立名目、掩人耳目。四是要真正体现“评”而有罚。对“三公”经费总额控减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三公”经费管理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对未按要求整改的严格问责;发现违规违纪行为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理解“三公”经费管理的新思想、新思路、新思维,需要我们以更广的视野去搞好“三公”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断提高“三公”经费的管理水平,不断为宜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和力量!

猜你喜欢

三公经费管控监督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