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
2017-04-05王文忠
王文忠
摘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土地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客观需求,是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该文主要结合玉溪市江川区实际情况,首选分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现状,然后分析了今后的工作措施,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更好促进地区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有一定助益。
关键词:农村;集体土地;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江川区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指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群众宅基地使用权等土地权利的确定登记发证工作,覆盖全部农村和城镇范围内的集体土地和农村未利用的土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属于农村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秩序稳定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推动集体土地科学利用,高效流转的重要前提,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最近几年,玉溪市江川区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切实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江川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状
为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确保颁证确权工作稳步实施,玉溪市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建设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玉溪市江川区位于云南中部偏东,东西最大横距31.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5.7公里,总面积850平方公里。2014年11月江川区以前卫镇为试点进行土地确权工作,截至2016年11月已完成下辖的6个乡镇的土地确权工作,下步就进入颁证工作。
二、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1、认识不足
农村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农民群众参与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足,只是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单方面工作,导致工作、材料和数据等情况弄不清楚,影响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进程。
2、制度建设不完善
除了农业部门之外的县乡镇村各级和其他单位,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任务责任意识不强,工作机制建设不透明、不健全,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农业部门的工作压力较大,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很難高效推进。
3、土地权属界线问题难以解决
在具体开展工作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界线问题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也是影响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一步推进的重要前提,其中存在的土地纠纷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全面切实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影响到农村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1] 。
三、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策分析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江川区人民政府区长为组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地区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促指导。农业部门所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编制实施方案,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明确进度,定期检查,抓好落实。
2、强化思想教育和宣传
要让各村充分认识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村支两委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层层签订责任,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确保全区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农村土地整治等项目能顺利通过审批和立项。要增强紧迫感,集中力量,克服困难,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争取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认真处理好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逐步实现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正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3、强化土地资源调查
对各类征用地、农民建房等减少的耕地,以及土地整理打乱的耕地,进行清查核实并登记造册,以组为单位入户调查核实,对各农户的田块数及田亩数进行摸底。以户为单位,由理事会、专业人员、包组干部、户主、相邻的农户到现场绘图测量,各农户的地籍图形成后,要在村、组公示,并建立完善的权证管理信息平台。调查摸清家底,应尽可能不留死角,登记是法律确认,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土地实测结果经群众确认,集体内部公示[2]。归属要清晰,该是谁的就是谁的,纳入家庭承包的不能收费,纳入其它方式承包的可按集体三资管理,公开有偿承包。
4、强化土地流转后的管理
首先,转包、出租等不改变承包经营权,按原承包户登记,流转关系不变。转让、互换产生权利让渡,依协议按流转后的承包关系登记,或者按原承包关系登记再予以变更。边界清晰的,按照边界确权;不清的,按原相对位置确权,不提倡共有分摊;其次,解决好田埂和飞地问题。对于田埂问题不做统一规定,由各地协商处理或者在以县级行政区内统一处理方式。对于飞地问题按照《物权法》的规定,由所在地进行登记,全省统一解决方法,做到不重不漏。
参考文献
[1] 杨青贵. 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价值目标、基本原则与制度框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 付国英. 浅析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思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