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时代的美国媒体江湖
2017-04-05杜剑峰
杜剑峰
从过去十余年的美国时政新闻发展来看,有倾向性的报道无疑会引来更多的受众。那么围绕着特朗普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总统斗媒体”这出戏不仅会不断地演下去,而且一定会高潮不断。
“炮制假新闻的媒体,(失败的《纽约时报》、NBC、ABC、CBS、CNN)不是我的敌人,他们是美国人民的敌人。”
2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网络“推特”上点了数家美国主流媒体的名,称之为“人民公敌”。发出这条推文前一天,在白宫一场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同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唇枪舌剑,“撕”了一个多小时,毫无顾忌地表达了对媒体的不满。在回答CNN记者的问题时,他发泄道:“看看你们的节目吧!毫无止歇的攻击,嘉宾几乎清一色反特朗普,那些仇恨的毒液不停地从(主播)嘴里喷出来……”发布会就在這样的你来我往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第二天,《纽约邮报》头版把这场新闻发布会称为“地球上最狂野的演出(WILDEST SHOW ON EARTH)”。
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白宫的头号政敌似乎并不是国会中的对立党派,而是从《纽约时报》到CNN的一众主流时政媒体。传统的共和、民主两党角力,不再是首都华盛顿政治舞台的头牌节目,“总统斗媒体”成为举国瞩目的政治斗争主旋律。尽管最近也有特朗普首次国会演说得到主流媒体“一致称赞”这样的小反转,但随后“通俄门”调查的扩大化(波及司法部长塞辛斯)及特朗普自曝曾遭奥巴马窃听的悬疑剧,又将那一丝缓和的气氛吹得一干二净。
那些被总统称为“人民公敌”的时政媒体,有着不同的背景、立场和风格,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在不同的平台上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生态。
《纽约时报》:左翼旗帜
在报道时政的传统媒体中,报纸的受众比电视的要少得多。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7月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成年人中只有20%从传统的纸质报纸中获得新闻,另有38%从包括报纸网站在内的在线媒体阅读新闻,但是仍远远少于从电视获得新闻的人数(58%)。
但是大报的影响力相较于其他媒体却毫不逊色,满足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最大的。一方面大报经常会经过长期调查,推出对特定新闻事件的全面、细致、深入的深度报道。比如上世纪促使尼克松总统下台的水门事件的相关报道,近年来对奥巴马政府秘密监听项目的报道,以及披露希拉里·克林顿使用私人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内幕,都是由报纸调查完成的。另一方面,美国几家大报都有着百年以上的历史和信誉,成为社会上尤其是知识界声音的代言者,公信力仍非电视或社交媒体可比。
美国的报纸原则上遵循新闻和观点分离的原则,即“纯新闻内容”客观中立,同专栏、评论所代表的“独立观点”严格隔离。但在实际操作中,绝对的中立很难达到。美国大部分发行量较大的报纸,除了《华尔街日报》之外,均不同程度上有意识形态上的左倾倾向。
以《纽约时报》为例,在美国三家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中,《纽约时报》名头最响,也是特朗普最喜欢攻击的对象。据说,喜欢早起的特朗普每天清晨来到办公室后,做的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打开当天的《纽约时报》浏览一遍,如果看到批评自己的文章,往往又会拿起手机在推特上点名发泄一番。《纽约时报》在自己160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优质新闻的代表,不断推出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新闻产品,是世界新闻界的骄傲,但是在目前的媒体环境下,也不断地显露出其对民主党的“偏爱”。
《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1896年苏茨伯格家族将其买下后,一直控股至今。2009年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里姆开始大量控股《纽约时报》,但是他所购入的是A股,只在董事会占有少数席位,“时报”仍为苏茨伯格家族掌控。作为“时报”的出版人,苏茨伯格家族不仅将“时报”作为生意经营,也极为重视其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家族几代出版人对“时报”的采编发行都经常过问,面对重要的新闻,更会一锤定音。1971年“时报”顶住来自尼克松政府的巨大压力,刊发了揭露越战内幕的“五角大楼文件”,对当时美国社会的民意和美国政府的越战策略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2年,掌舵《纽约时报》30余载的阿瑟·苏茨伯格去世后,时任总统奥巴马给予他高度赞扬。苏茨伯格的儿子1992年从父亲手上接过“时报”帅印,在网络大潮来袭的时候,引领“时报”数字化转型;在2016年大选结束后,他同“时报”的总编辑迪恩·巴奎特一起向读者发出公开信,承诺在特朗普时代,《纽约时报》将一如既往地向读者提供公平、公正的报道。
然而,美国的知识界,包括媒体从业人员,大部分在意识形态上都有左倾倾向,以至于多年来《纽约时报》一直被认为是美国左翼声音的一面旗帜。实际上,自1956年大选背书艾森豪威尔之后,《纽约时报》就再未在总统普选中背书过共和党候选人。不仅“时报”的专栏和评论板块的声音绝大多数支持民主党,在纯新闻报道内容上,也能看出“时报”编辑室内的左倾风向。
这样的倾向往往表现为,对共和党政客和主张格外严苛,但是对民主党一方则网开一面。在2016年大选竞争中,《纽约时报》曾在头版新闻中使用“撒谎”这样的重词来报道特朗普的言行,尽管希拉里也有多次言行不一的情况,但“时报”却始终没有称她“撒谎”。在竞选后期,“维基解密”公布的大量希拉里竞选阵营内部邮件显示,《纽约时报》负责报道大选的记者不仅被希拉里阵营当作“自己人”,还多次暗中向希拉里团队提前通报报道内容,并配合希拉里竞选的宣传工作。而这些行为被曝光之后,这样的记者目前仍然被委以重任,负责报道特朗普政府。作为读者在阅读相关报道时,对内容的“公平”“公正”自然会产生疑虑。
《华盛顿邮报》“厚左薄右”
《华盛顿邮报》同《纽约时报》情况类似,都是美国的媒体重镇,更产生了在水门事件中将尼克松总统拉下马来的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这样的记者中的“绝代双骄”。因为总部位于首都,时政新闻一直是“邮报”的报道重点;在近年来揭露奥巴马政府的大规模秘密监听项目等重要新闻事件中,“邮报”的表现也极为亮眼。
1877年创刊后,《华盛顿邮报》的所有权几经易手,目前的老板是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去年特朗普竞选时,曾暗示贝佐斯以2.5亿美元收购“邮报”,是为了让亚马逊交更少的税,并存在政治动机。贝佐斯随后与特朗普公开骂战,而在特朗普当选后,贝佐斯又公开示好,但在七国限行令出台后,亚马逊又与微软一道,协助华盛顿州检察官起诉总统的这一行政令。
虽然《华盛顿邮报》不断推出高质量的新闻产品,但是其新闻采编人员的左倾倾向也非常明显,有时单纯从新闻标题的选择上,就很容易看出“厚左薄右”的偏向。在2016年大选中,一家名为“The Data Face”的数据分析机构指出,《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所刊登的内容都对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有着更明显的善意。
除了以上这两家报纸之外,《波士顿环球报》《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等有影响力的大报,也都不同程度地对民主党“情有独钟”。
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报纸的倾向性往往只是体现在报道角度、标题选择、题材选择等方面,具体的内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保持着非常高的水准。另外像《纽约时报》虽然被公认是左倾媒体的旗帜,但是也曾第一个披露希拉里曾经使用个人电子邮件账号处理公务。
在一众左倾报纸的环绕中,发行量最大的《华尔街日报》是一个例外。虽然报道的重点是财经新闻,但是“日报”的时政报道也非常有影响力,被认为政治立场“中间偏右”。在上面提到的“The Data Face”的分析报告中,《华尔街日报》的大选新闻报道属于“基本中立”。而其编辑部在发表评论时,则有着明显的右倾保守倾向,其“编者按”有时会被认为是美国保守主义政治力量的主流声音。
在特朗普就职之后,当其余几家大报不停刊登批评新政府的文章时,《华尔街日报》的新闻则被同业认为过于“温和”。例如在特朗普政府推出被左翼媒体称为“禁穆令”的入境禁令后,“日报”的主编杰拉德·贝克就曾提醒采编人员尽量避免使用“穆斯林居多的国家”这样的词句,而代以“恐怖主义热点地区”。 这样的“温和”立场引发部分内部员工的不满。2月初主编贝克表示,《华尔街日报》应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避免使自己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角,还表示如果有编辑记者对这样的方针不满,应该另谋高就。
《华尔街日报》“中偏右”的立场,同其东家、新闻集团的老板鲁伯特·默多克政治上的保守立场有着很大关系。
从澳大利亚起家的默多克,从1970年代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自己的媒体帝国,在不停地购买、兼并和创立各种报纸、电视台的同时,也将自己保守主义的政治理念贯彻到旗下媒体的编辑室中。早在2007年购买《华尔街日报》之前十余年,默多克已经通过建立福克斯新闻台,在美国引领了一场保守派媒体的复兴。
由于长久以来,美国的媒体界整体的政治立场都倾向于民主党,所以保守主义的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发声平台。有限的几本宣传保守主义思想的刊物,如《国家评论》、《旗帜周刊》等,一直苦于发行量太小,影响力上难以同《纽约时报》等大报抗衡。
1996年,默多克在纽约成立了一家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福克斯新闻”,开播伊始,就带有鲜明的亲共和党倾向。经过20年苦心经营,“福克斯新闻”不仅发展成为美国当前最有影响力的有线新闻台,也被认为是美国保守主义媒体的旗舰。
“有线新闻三雄”,CNN受夹击
在所有媒体平台中,电视拥有最大的新闻消费者群体。据皮尤中心的调查数据,美国近六成的成年人通过电视获得新闻。美国电视台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免费收看的电视网,包括CBS、 NBC、ABC、FOX、PBS等,其中CBS、NBC、ABC历史最为悠久,观众数量极多。但是电视网播出的是综合性电视节目,时政内容主要在晚间新闻、早间新闻和周末政论节目中播出,虽然观众很多,但时政内容的播出时间相对较少。
而在电视网之外,另一类是有线新闻台,需要付费观看,整体观众数量比电视网要略少,但是因为24小时滚动播出,而且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时政热点,所以有线电视台就成了美国时政斗争的媒体主战场。
目前美国最大的有线新闻台有三家,除了福克斯新闻之外,还有在海湾战争中一举成名的CNN和NBC下属的MSNBC。在“有线新闻三雄”中,福克斯新闻不仅多年来一直是收视上的绝对老大,而且其领先优势极为明显,其余两家竞争对手的收视人数,往往加在一起也没有福克斯的多。
福克斯新闻在有线电视新闻竞争中一家独大的秘诀,就在于其报道上明显的倾向性。由于美国大部分主流媒体都有左倾倾向,而美国社会整体上的意识形态定位属于“中偏右”(根据盖洛普新近的调查,37%美国民众认同保守主义观念,温和派占35%,认同左翼观念的只有24%),在左翼受众被形形色色的左倾媒体分流的情况下,作为唯一的右翼电视媒体,福克斯新闻就成了大量持有保守派观点的观众们的不二选择。
新闻消费者更容易被自己所认同的观点吸引,而不愿意去倾听立场不同者的声音,所以福克斯新闻被认为多年来一直把政治倾向放在中立客观的新闻原则之前。在小布什担任总统时期,福克斯新闻一直对白宫回护有加。当伊拉克战争陷入泥沼之际,有调查显示,福克斯新闻的观众中仍有高达七成人认为,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在2009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后,福克斯新闻则成了对政府最积极的批评者。
在福克斯新闻的影响下,左翼媒体也意识到倾向性重的电视报道会吸引更多的观众,于是在福克斯新闻成为右翼媒体旗手的时候,另一家有线新闻台MSNBC开始不断向左倾斜。2008年大选之后,其黄金时段的3台节目的主播,更是变为全左倾阵容。奥巴马执政8年间,MSNBC成为白宫的传声筒,对奥巴马政府的丑闻大部分时间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福克斯新闻和CNN播出的节目中,观点性的节目和纯新闻各占一半,而MSNBC的观点性节目占所有播出节目的比率竟然高达85%,几乎彻底变成左倾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
在一左一右两名竞争对手的夹击之下,政治立场相对中立的CNN近年来一直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大部分时间CNN的报道处于中间偏左,对于不喜欢福克斯新闻和MSNBC两家过于偏激报道的观众而言,CNN是一个相对客观中立的选择。2012年大选结束后,原来任职NBC的杰夫·扎克成为CNN的掌门人,开始节目多样化的探索,在时政新闻之外,增加自主制作的娱乐内容的播出时间。在2016年选举中,CNN在“时政节目娱樂化”精神的指引下,给予了八卦指数最高的候选人特朗普超出寻常的关注,特朗普也因为在曝光率上以绝对优势压倒对手,而在竞选中获得很大优势。在选举结束后的一次座谈中,扎克坦承对特朗普的报道有过度之嫌。虽然CNN的大选报道饱受诟病,但是商业上却获得巨大成功,大选前后收视率全线飙红,广告收入比预计高出1亿美元。
在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CNN虽然相较福克斯新闻及MSNBC仍属中立,但是对特朗普的批评占了报道内容的多数,所以才在记者发布会上引来特朗普的攻击。
主流媒体的“救生圈”
来自总统的攻击,至少从商业角度上看对这些媒体是一个利好。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CNN,在被特朗普点名后,都吸引了更多的读者和观众。
特朗普成为总统之际,正是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革命”的关键时期。几家传统大报虽然选战期间业绩都非常好看,但是在媒体数字化的大潮下,难以逆势而行。《华尔街日报》在投票日到来前,便开始向1500名雇员提供“买断”选择,随后宣布裁掉整个纽约地方报道团队。
就在《华尔街日报》宣布重组消息同一天,《纽约时报》公布尽管数字订阅有明显增加,整体广告收入却下降8%。2014年《纽约时报》的广告收入只有2002年的一半。20年前《纽约时报》网站首次上线时,其印刷版用户约为150万,目前“时报”仍然拥有50万印刷版订阅者,和110万数字版付费读者。虽然读者总数未变,但印刷版销售及广告收入却占到总收入的七成—数字用户的增长速度,不足以弥补印刷版流通下降所带来的损失。
电视媒体虽然相较之下受到的冲击较小,但在“Netflix”“YouTube”等在线视频网站的冲击下,美国的电视用户正在逐年缩水。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YouTube每天在网上被收看的时间已经累计达到10亿小时,很快会超过传统电视的收看时间。
在转型压力下,主流媒体碰到特朗普这个充满争议的政治人物,不啻于抢到一个“救生圈”。在特朗普不断制造新闻的情况下,媒体每天都有炒作的原料,也有越来越多的受众成为时政新闻的消费者。而从过去十余年的美国时政新闻发展来看,有倾向性的报道无疑会引来更多的受众。那么无论右倾的福克斯新闻,还是其他左倾的主流媒体,很可能继续按照目前的报道原则,围绕着特朗普这个极具争议的人物,推出更多有倾向性的报道。“总统斗媒体”这出戏不仅会不断地演下去,而且一定会高潮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