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诊治的探讨
2017-04-04张艳涛
张艳涛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农业局,河北沧州 062250)
对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诊治的探讨
张艳涛
(河北省沧州市献县农业局,河北沧州 062250)
近几年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成猪场频发的疾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本文针对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的病原特点、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便给同行一些启示。
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频发;损失;危害
猪传染性萎缩性萎鼻炎简称萎鼻,主要特征是生长迟缓、鼻炎、鼻甲骨萎缩和鼻变形,被OIE列为B类疫病。现在的大型猪场较少发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后简称猪萎鼻)。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猪场中,猪萎鼻却经常发生。若不及时发现进行诊治,会给养猪业健康发展和养殖户经济效益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1 病原学特点
现代研究认为其主要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主要为D型)和产毒多杀性巴氏菌(主要为C型)引起的猪鼻腔内感染症状。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极着染,有运动性,但不形成芽孢,为严格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37℃,培养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有助于此菌生长。在鲜血培养基上生长能产生β溶血,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上呈烟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呈轻度均匀浑浊生长,不形成菌膜,有腐霉气味。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使马铃薯变黑,菌落黄棕而带绿色。不发酵糖类,使石蕊牛乳变碱,但不凝固。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吲哚试验阴性。能利用柠檬酸盐、分解尿素。过氧化氢酶、氧化酶试验阳性。本菌有三个菌相,1相菌毒力较强,2、3相菌毒力较弱。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常规消毒药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呈革兰氏阴性,具两极着染的特点。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并产生毒素。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均可杀死。多杀性巴氏杆菌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外毒素,毒力较强;可致豚鼠皮肤坏死及小鼠死亡。用此毒素接种猪,可复制出典型的猪萎缩性鼻炎(AR)。少数属于A型,多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护性。
2 流行病学
本病传播缓慢,多散发。与年龄相关性大,即猪龄越小越易感染,感染症状越严重。营养供给、遗传因素,不同品系及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均可导致发病。
本病的感染途径母仔间垂直的传染,通过喷嚏飞沫传染给仔猪。大小猪混养时,又横向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加上为了保温而密闭式的饲养,则更加厉害。另外可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
3 临床症状
主要为打喷嚏,咳嗽,鼻流清液或黏脓性分泌物。有时流血、摇头、用鼻拱地或在硬物上磨擦。由于鼻黏膜炎症刺激,病猪表现不安、搔抓或摩擦鼻部。流泪,因与尘土沾积在眼眶下形成半月形“泪斑”,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病猪有时继发肺炎或脑炎,生长停滞。
小猪感染,则容易造成“鼻上撅”,即鼻腔变小缩短,向上翘起,下颌相对较长,下门齿突出于上门齿之外,不能正常咬合。若一侧鼻腔病变严重,则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表现为“歪鼻子”。
4 病例变化
一般局限于鼻腔及其周围组织。特征病变为鼻甲骨不同程度萎缩。通常鼻甲骨的下卷曲萎缩最严重,有的鼻甲骨的上下卷曲都萎缩,甚至鼻甲骨完全消失。有时可见鼻中隔部分或完全弯曲。鼻黏膜充血水肿,鼻窦内常积聚多量黏性、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5 防控措施
5.1 加强饲养管理
猪舍过度和拥挤是本病的传播重要条件,因此首要的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养殖条件。严格控制猪舍的温度、湿度、密度、通风,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期对猪舍清理粪便、卫生消毒,不留死角。发现有症状的猪要及时隔离,呈僵猪要及时扑杀处理。对有症状的公猪应及时淘汰。引种时先隔离饲养1~3个月后,无临床症状的再转向种猪栏。仔猪饲料中应增补微量元素增强体质,猪的饲养采用全进全出轨制,避免一次性大量引种。
5.2 科学免疫早预防
及时科学免疫接种可有效预防此病的发生。新母猪可在产前4~6周接种。母猪产前2-4周接种一次。仔猪无母源抗体,7~10日龄首免一次,断奶前3~5d再接种一次。有母源抗体,断奶前3~5d免疫一次即可。
5.3 及时药物治疗
磺胺药被认为是治疗本病较有效的药物,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效果更好。四环素、土霉素、喹诺酮类药物对本病也有效。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壮观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螺旋霉素等对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效。但应注意到耐药性的产生。对于种猪群,可以每个月全群投药一次。
[1] 张立昌,李春生.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J].养猪,2002,(2):40-41.
[2] 陈胜发,杨琳.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诊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3,27(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