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系杂交早稻新品种陆两优538

2017-04-04黄河清余秋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南昌市父本早稻

黄河清,余秋平

(1.江西省鄱阳县农业局,江西鄱阳 333100;2.江西省南昌市良种场,江西南昌 330025;3.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江西萍乡 337016)

陆两优538是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用早籼恢复系科早538与不育系陆18S配组而成的杂交两系早稻新品种。具有株叶形态好、生长量大、高产、适应性广等特性。2014年参加江西省早稻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306.8 kg/hm2,比对照荣优463平均增产0.31%;2015年续试陆两优463平均产量7 711.05 kg/hm2,比对照荣优463平均增产3.79%。2017年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7008)。2015年在江西抚州良种场种植,较对照中早35略有减产,同年在余江县及2016年在萍乡麻山、安福县种子站、南昌县种子站等地试验示范,产量较对照荣优463均有不同程度增产。

1 选育经过

陆两优538是用早籼恢复系科早538与不育系陆18S配组而成的杂交两系早稻新品种。母本陆18S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于1998年育成的水稻两系不育系。父本科早538是2005年早季在南昌市良种场用M99257为母本与嘉育253为父本进行杂交,同年晚季在南昌市良种场加代后混收。2006年早季种植F2代群体,经系选加代及稻瘟病圃鉴定,于2008年晚季获得17份F7代株系,并且于当季将这些F7代株系与株1S、陆18S、HD9802S等两用不育系测交。2009年上半年在南昌市良种场进行优势鉴定,5个组合表现好,其对应的5个父本晚季在南昌市良种场加代,同时在福建建宁小面积制种。2010年对试制组合进行多点品比试验和稻瘟病鉴定,其中2005-03-8-4株系所配组合的产量及其他性状表现好。遂将2005-03-8-4株系定名为科早538,组合陆18S/科早538命名为陆两优538。陆两优538(陆18S/科早538)于2014—2015年参加江西省早稻迟熟组区试,2016年参加生产试验,2017年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赣审稻2017008)。

2 产量表现

2014年参加江西省早稻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306.8 kg/hm2,比对照荣优463平均增产0.31%,不显著,居第2位。2015年续试陆两优463平均产量7 711.05 kg/hm2,比对照荣优463平均增产3.79%,不显著,居第2位。

2015年在抚州良种场种植,平均产量为6 853.5 kg/hm2,较对照中早35减产0.23%。同年余江县品比试验,平均产量7 324.5 kg/hm2,较对照荣优463增产4.20%。2016年天涯萍乡麻山、安福县种子站、南昌县种子站等地示范,产量分别为8 496.0 kg/hm2、7 684.5 kg/hm2、7 818.0 kg/hm2,较荣优 463增产分别为3.28%、2.15%、3.27%。

3 特征特性

3.1 农艺性状

2014年江西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13.6 d,比对照荣优463早1.5 d;2015年续试,平均全生育期111.9 d,比对照荣优463早1.4 d。株高94.7 cm,株型适中,剑叶挺直。不早衰。穗长19.8 cm,每穗总粒数113.2粒,结实率较高,达83.2%。谷粒长8.9 mm,宽3.0 mm,长宽比2.87,颖壳淡黄色,稃毛较少,颖尖紫色,无芒,千粒重25.2 g。

3.2 稻米品质

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陆两优538出糙率81.2%,精米率71.8%,整精米率64.0%,粒长6.2 mm,粒型长宽比2.8,垩白粒率81%,垩白度23.2%,直链淀粉22.6%,胶稠度 32 mm[1]。

3.3 抗性表现

2014年江西省早稻迟熟组区试:穗颈瘟为9级,病穗率27.8%,穗颈瘟平均损失率13.0%,综合抗性2.4,明显好于对照荣优463(9级,47.6%,32.6%,4.5)。高感稻瘟病,在同区组中抗性排列第2。2015年江西省早稻迟熟组区试:穗颈瘟为7级,病穗率18.0%,穗颈瘟平均损失率4.0%,综合抗性2.4,明显好于对照荣优463(9级,68.4%,26.6%,5.3),在同区组中抗性排列第2。抗倒伏性较好,苗期耐寒力较好。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时播种,及时移栽

薄膜育秧3月25日左右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为宜。强氯精浸种。秧田播种量300 kg/hm2,大田用种量30 kg/hm2。小苗4.5叶左右移栽。插植密度为30万蔸/hm2,每蔸插4~5个基本苗。

4.2 肥水管理

陆两优538需肥水平中等偏上,总施肥量为纯 N:165 kg/hm2、P2O5:90 kg/hm2、K2O:150 kg/hm2,稻田耕翻后在施入15 t/hm2腐熟农家肥的基础上再加施40%水稻专用复混肥300 kg/hm2作基肥,待秧苗成活后结合施用除草剂,追施45%复合肥

300 kg/hm2与尿素150 kg/hm2,后期看苗酌情补肥。

在水浆管理上,插秧后保持田面寸水,秧苗成活后薄水灌溉,分蘖末期落水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面有浅水层,抽穗期保持田间有寸水层。灌浆期干湿相间。收割前7 d断水。

4.3 病虫防治

强氯精浸种。大田期间根据病虫预报,及时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一般喷施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300 g/hm2左右对水750 kg/hm2防治稻瘟病;在幼虫3龄前喷施1.8%阿维菌素2 500倍液防治螟虫;用25%吡蚜酮2 200倍液防治稻飞虱;用5%井冈霉素4 500 mL/hm2对水500 kg/hm2防治纹枯病。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播种

陆两优538在广西桂林秋制,父、母本均于7月5日左右播种。9月5日左右始穗,播始历期为62 d。

5.2 移栽

防止老秧,父、母本均于4.5叶前移栽。父母本行比2∶12,父本双行按26.4 cm×16.6 cm栽插,两期父本比例为1∶1,每蔸插2~3根苗。母本插13.3 cm×16.6 cm,每蔸2~3粒谷苗。

5.3 肥水管理

总施肥量折合纯N:180 kg/hm2、P2O5:105 kg/hm2、K2O:120 kg/hm2。耙田时施基肥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栽后3~5 d父本单独偏施45%复合肥105 kg/hm2。插后5~7 d再普施尿素和钾肥120~150 kg/hm2。适施保花肥,在幼穗分化Ⅴ期施25%复合肥150 kg/hm2。

水的管理是寸水活蔸,分蘖期间薄露灌溉,分蘖达到高峰后落水晒田。孕穗期保持田面有水层,扬花期间保持1寸以上水层,后期干湿相间。

5.4 病虫防治

主要防治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尤其要注意纹枯病的防治。一般在水稻始穗前7 d喷施稻瘟灵、井冈霉素防治稻瘟病、纹枯病。螟虫虫龄在3龄前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进行防治。稻飞虱每蔸达到6头时,就应及时喷施吡虫啉等药剂防治。

5.5 喷施“九二○”

“九二○”用量控制在120~150 g/hm2。在母本抽穗20%时喷“九二○”45~60 g/hm2,第2天喷75~90 g/hm2,父母本同喷。同时父本单喷“九二○”7.5~15.0 g/hm21次。如果禾苗长势繁茂,穗数多,或者气温较低,要适当增加“九二○”用量[2]。

5.6 除杂保纯,及时收获

首先是选好无山阴冷浸水灌溉(水温低于23℃)的制种隔离区,其次是做好田间除杂工作。当种子成熟达到80%时即可收割,收割后要及时摊晒。

[1] 国家水稻数据中心.陆两优538//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EB/OL].[2017-09-08].http://www.ricedata.cn/variety/varis/616355.htm.

[2] 徐金仁,肖长明,刘红兵,等.两系杂交早稻株两优538的选育与应用[J].种子,2015(12):103-105.

猜你喜欢

南昌市父本早稻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模拟成真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考了个大的
吃两个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