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临床体会

2017-04-04邢德伦谭利明何顺霞崔海明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7期
关键词:白花蛇口苦舌草

邢德伦,谭利明,张 林,何顺霞,崔海明,黄 方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本科生,湖南 长沙 410007;3.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4.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5.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2级本科生,重庆 401331)

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临床体会

邢德伦1,谭利明2,张 林3,何顺霞1,崔海明4,黄 方5

(1.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重庆 垫江 408300;2.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级本科生,湖南 长沙 410007;3.河北省中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4.重庆市石柱县中医院,重庆 石柱 409100;5.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2012级本科生,重庆 401331)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也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自觉症状。早在《内经》已有记载,并明确指出胁痛的发生主要由于肝胆病变所致。如《灵枢·五邪》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曰:“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素问·繆刺论篇》曰:“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笔者近年来自拟肝康2号方治疗肝胆湿热型胁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肝居胁下,其经脉分布于两胁,胆附于肝,其脉亦循于胁,故胁痛之病主要责于肝胆。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舒畅,外湿内蕴或饮食所伤,导致脾失健运、痰湿中阻,日久则气郁化热,阻滞气机,致使肝胆失其条达,气机郁阻,不通则痛。

2 辨证论治

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自拟肝康2号方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30g,茵陈30g,栀子10g,板蓝根30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2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绞股蓝12g,田基黄15g,当归15g,赤芍30g,丹参30g,鳖甲15g,叶下珠30g,枳壳10g,陈皮10g,甘草5g。方中柴胡主入肝胆经,能疏肝解郁,升发阳气,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与柴胡合用以补养肝血,条达肝气,可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弊,为臣药;茵陈、栀子、板蓝根、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虎杖、鸡骨草、垂盆草、绞股蓝、田基黄、赤芍、当归、丹参、鳖甲、叶下珠,清热利湿解毒,活血化瘀,为佐药;枳壳、陈皮、甘草,宽中理气,燥湿健脾,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

3 典型病例

例1:杨某,男,45岁。于2010年4月8日在长沙市某医院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血塞通等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2015年8月4日,因过量饮酒、生气后出现右侧胁肋部疼痛,伴口干口苦,纳差,小便黄赤。遂就诊于长沙市某医院,肝功检查示ALT 120U/L,AST 109U/L,GGT 85U/ L;HBV-DNA阴性。腹部彩超示肝实质回声增粗,胆囊壁增厚。进一步完善肝病筛查,排除其他类型肝病,最后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症见右侧胁痛,脘闷纳呆,口干口苦,身目尿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肝康2号方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30g,茵陈30g,栀子10g,板蓝根30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2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绞股蓝12g,田基黄15g,当归15g,赤芍30g,丹参30g,鳖甲15g,叶下珠30g,枳壳10g,陈皮10g,甘草5g。7剂,水煎,日1剂,早晚饭后服。禁食辛辣、油腻之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2015年8月11日二诊,右侧胁痛,口干口苦,尿黄较前好转,饮食量较前增加,脉弦滑微数,继服前方7剂。2015年8月18日三诊,偶发右侧胁痛,且疼痛时间较前明显缩短,纳食可,口干口苦基本消失,身目尿黄较前明显好转,舌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虎杖,将茵陈、板蓝根减至20g,继服7剂。2015年8月25日四诊,右侧胁痛、身黄目黄基本消失,纳食可,小便如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查体示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腹部彩超示肝实质回声稍增粗。

例2:张某,男,51岁。既往饮酒20余年,平均每天3~4两,于2016年6月2日在重庆市某医院诊断为酒精性脂肪肝。2016年10月11日因过量饮酒后出现右侧胁肋部疼痛,伴口干口苦,尿黄,厌食油腻,纳差乏力,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肝功检查示ALT 98U/L,AST 123U/L,GGT 110U/L。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进一步完善肝病筛查,排除其他类型肝病,确诊为酒精性脂肪肝。症见右侧胁痛,口干口苦,厌食油腻,纳差乏力,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以疏肝解郁,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止痛。方用肝康2号方加减。药用柴胡10g,白芍30g,茵陈30g,栀子10g,板蓝根30g,土茯苓20g,白花蛇舌草20g,虎杖12g,鸡骨草15g,垂盆草15g,绞股蓝12g,田基黄15g,当归15g,赤芍30g,丹参30g,鳖甲15g,叶下珠30g,枳壳10g,陈皮10g,甘草5g。共7剂,水煎,日1剂,早晚饭后服。禁食辛辣、油腻之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2016年10月18日二诊,右侧胁痛、口干口苦、尿黄较前好转,仍有厌食油腻,乏力,饮食量较前增加,继服前方7剂。2016年10月25日三诊,偶有胁痛,且疼痛时间较前明显缩短,乏力、厌食油腻较前好转,口苦基本消失,稍感口干,小便颜色较前明显变浅,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微数。上方去鸡骨草、垂盆草、绞股蓝,改茵陈15g、栀子8g、土茯苓10g、白花蛇舌草12g,加北沙参15g。继服7剂。2016年11月1日四诊,右侧胁痛、口干口苦、尿黄、乏力基本消失,纳食可,精神可,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查体示腹平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无叩痛,墨菲氏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复查肝功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腹部彩超示脂肪肝(轻度)。

4 体 会

胁痛是由于寒、热、瘀等病理因素交杂阻滞肝经,致使肝失疏泄、条达舒畅、脉络瘀阻,不通则痛。主要发生于肝胆病变。根据“通则不痛”的理论,治疗上应以通为主。若失治误治,则可能出现耗气伤阴,导致气阴两虚,故疾病后期应予以补气养阴之品,以复正气,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R249.7

B

1004-2814(2017)07-0853-02

2017-03-06

黄 方

猜你喜欢

白花蛇口苦舌草
口苦口臭,可能是肝脏不好受
白花蛇舌草茶饮料的研究与展望
口苦咽干,是生病了吗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白花蛇舌草主要成分的抗癌机制
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
晨起口苦是怎么回事?
白花蛇舌草及其混淆品中5种抗肿瘤核苷类成分含量测定
嘴里有苦味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