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总目录
2017-04-04
2017年总目录
文学·语言学·新闻传播学
大赋铺陈用字考论
易闻晓 (1.88)
清代的回文词及其传承与发展
张宏生 (1.97)
故事·知识·观念:百回本《西游记》的文本层次
朱 刚 (1.106)
《望厦条约》订立前后中美往来照会及翻译活动研究
屈文生 (1.113)
从分疏到融合:《教育与出版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哲学思考》
孙 晶 (1.127)
世界文学史的轴心时刻?
——《哈姆雷特》、《堂吉诃德》与《西游记》中的“故事套故事”
艾瑞克·齐奥科斯基 (2.51)
《诗》的编次与《毛诗》的形成
徐建委 (2.63)
尽得“古意”而形神兼备
——元初题画诗与“高尚士夫画”综论
张 毅 (2.74)
晚清戏曲宗元观念与王国维的元代戏曲研究
马丽敏 (2.82)
哑行者的混合语
——读蒋彝《湖区画记》
程章灿 (2.94)
应当重视民国话体文学批评的研究
黄 霖 (3.76)
在唱和中“逼出妙思”
——明清之际词坛中兴的运行模式
沈松勤 (3.82)
论民初主流小说家的百年命运
孙 超 (3.95)
论体验:一个美学概念在中西汇通中的生成
刘旭光 (3.104)
《说文解字》的汉字理论及汉字解释考辨
王贵元 (3.113)
据秦楚用字之异考察复声母在战国秦楚方言中的留存
叶玉英 (3.120)
威权之域与首善之区
——两汉散体赋都邑理念的差异
侯文学 (4.78)
王昌龄以“意”为中心的创作论及其唯识学渊源
蔡宗齐 (4.87)
伪托闾丘胤撰《寒山子诗集序》的接受与演化
——以寒山、拾得之形象演变为中心
罗时进 (4.98)
19世纪英译《三国演义》资料辑佚与研究
——以德庇时的《三国志节译文》为中心
王 燕 (4.107)
“公共领域”与“革命批评”话语
——论伊格尔顿《批评的功能》中的政治性
乔国强 (5.40)
中日“文艺”术语的近代对接及其学科影响
王杰泓 (5.48)
日藏稀见八股文集《一隅集》考论
陈维昭 (5.56)
《文宗阁杂记》非汪中著作考
王培军 (5.64)
论古代小说图像研究的三个层面
刘晓军 (5.78)
反常语的译与解
——兼论基于翻译实践的中西译论互补
孙 靖 (5.87)
萧梁王室与荡舟记忆
——兼释经史与文学意象的互文性
辛明应 (6.44)
杜甫与唐代京兆韦氏关系述论
胡可先 (6.54)
重估“南系”《西游记》:以泉州傀儡戏《三藏取经》
为切入点
胡 胜 (6.65)
试论《儒林外史》对文士治生生态的摹写
徐永斌 (6.75)
“峨眉”语源考
汤 洪 (6.85)
历史学
从“四夷”到“外国”:正史周边叙事的模式演变
钱 云 (1.57)
顾维钧与中国西北石油开发
皇甫秋实 贾钦涵 (1.71)
俞樾函札收件人订补
颜春峰 (1.80)
以礼制俗:明初礼制与墓室壁画传统的骤衰
张 佳 (2.102)
赵凤昌身世及其幕僚生涯
李志茗 (2.111)
“进步主义”在中国:芮恩施与欧美同学会的
共享经历
马建标 (2.120)
帝制运动期间顾维钧在美外交活动
承红磊 (2.131)
《全元文》作者地理分布及其原因分析
徐永明 黄鹏程 (2.141)
从“Religion”到“宗教”
——明治前期日本人的一些思考和理解
[日]渡边浩 (3.2)
安邑下官钟、荥阳上官皿铭文及其年代补说
周 波 (3.9)
南宋三省与临安的城市空间
朱 溢 (3.17)
山根立庵、乙未会与《亚东时报》
戴海斌 (3.28)
失德而后礼成富磊
——清华简《系年》“蔡哀侯取妻于陈”章考论
李若晖 (4.43)
徐光启未刊笔记《开成纪要》初考
龚缨晏 (4.53)
顾祖禹对《孙子兵法》军事地理思想的继承与超越
阎盛国 (4.61)
城市人文遗产保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价值
万 勇 (4.71)
北宋本草学的特点及影响
周云逸 (5.12)
机构的宣言:重读傅斯年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黄进兴 (5.19)
台湾遗产税实施现状的考察与简析
雷家琼 (5.30)
“烦恼即菩提”与鸠摩罗什译《维摩诘经》
范慕尤 (6.92)
天变可畏乎:晚清彗星认识的更新与天道信仰的困境
张洪彬 (6.99)
文化的眼光:梁漱溟认识取向的特色
罗志田 (6.111)
哲学
中国古典艺术思想中的“无”
张汝伦 (1.1)
秩序与方法
——荀子对政治与道德之关系的理解
东方朔 (1.14)
诠释学与现象学的汇通之路:从“意识事实”到“此在的实际性”
张庆熊 (1.26)
两种内在哲学之比较
——西田几多郎与叔本华的对话
[日]板桥勇仁 (1.38)
无语境的“自我”
——胡塞尔的“源我”观与西田几多郎的
“自我”概念
[日]田口茂 (1.47)
冯友兰新理学时期的道德思想
陈 来 (2.1)
关于“东亚阳明学”的若干思考
——以“两种阳明学”问题为核心
吴 震 (2.13)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国家观
邹诗鹏 (2.26)
论国家的“相对自主性”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的上层建筑难题
祁 涛 (2.34)
作为中介者的国家
——论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建构意义
林 青 (2.43)
政治现代性视域中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再思考
汪行福 (3.40)
性善论的古今解释模式与判断类型
方朝晖 (3.50)
唯物论是一种肤浅的本体论立场吗?
——从当代分析形而上学的角度看
徐英瑾 (3.57)
《白虎通》与清代经典诠释的礼制化
陈居渊 (4.1)
论唐儒孔颖达的本体论与体用观
乔东义 (4.13)
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及其与福柯思想的歧异
莫伟民 (4.24)
论罗尔斯正义理论中的权利平等与道德卓越的内在关联
孙小玲 (4.35)
我们应当如何确认自己的智性?
——关于儒家生生伦理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之一
杨泽波 (5.94)
春秋思想界的张力:论新思潮与老传统的关系
贡华南 (5.102)
世俗时代的灵性状况:查尔斯·泰勒“世俗性”概念辨析
王寅丽 (5.110)
儒学的精神之维及其内蕴
杨国荣 (6.1)
我们应当如何确认自己的欲性?
——关于儒家生生伦理学逻辑起点的思考之二
杨泽波 (6.8)
诗·礼·乐:论儒家理想人格的辩证生成
祖国华 (6.14)
异在论的词语来历与理论基础
田义勇 (6.21)
通往罗马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解读早期基督教会从受迫害的宗教到成为“国教”的历史
张庆熊 (6.27)
从启蒙的教化看黑格尔的康德批判
——以耶拿时期的《信仰与知识》为中心
罗 久 (6.33)
经济学·管理学
《理想国》与《礼记》社会经济思想的比较
马 涛 邵 俊 (1.135)
影响中国管理者职业成功主观感受的因素研究
——基于情绪智力和认知能力的视角
顾倩妮 苏 勇 (1.143)
产业政策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林毅夫 (2.148)
生产要素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徐淑云 (2.154)
日本农村城市化进程及其特点
——基于日本市町村结构变化的研究与分析
焦必方 (2.162)
汇率的比价—杠杆属性系统、高阶逻辑问题与宏观混沌机制
吴 文 (3.129)
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形成与调整机制研究
陈学彬 李华建 (3.140)
多层次信息消费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模式
——供给侧与需求侧对接的视角
邓少军 芮明杰 赵付春 (3.154)
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的现实合理性及可行性分析
——基于农业转型、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治理视角的
考察
董 欢 (4.117)
英俄PPP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基于KPI方法的研究
王 健 汪伟勃 (4.125)
商业效率与社会效率:替代还是互补
——基于农村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检验
肖斌卿 李心丹 颜建晔 (5.117)
不同受教育程度女性双重负担比较
袁晓燕 石 磊 (5.130)
从美国不平等扩大看政府的作用
肖 巍 钱箭星 (5.140)
产业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吗?
——基于中国工业行业的经验研究
寇宗来 刘学悦 刘 瑾 (5.148)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重构及其风险缓释
刘红忠 许友传 (6.143)
论税收手段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
——基于技术进步路径的视角
张晖明 周岚岚 伍茜溪 (6.165)
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方法的构建及应用
——基于“水平、进步、差距”的视角
包存宽 汪 涛 王 娟 (6.175)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
卡夫卡与官僚制
洪 涛 (1.153)
宗教信仰对集体行动参与的影响及其机制
——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
易承志 (1.171)
慈善法的公共价值倡导及其实现路径
褚松燕 (2.173)
Web2.0时代的公共治理“四维一体”路径选择
刘文富 (2.180)
“治理”概念的兴起及其在中国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曾庆捷 (3.164)
转型中国的社区治理:国家治理的基石
宋道雷 (3.172)
当代中国环境治理制度框架之转型: 危机与应对
朱德米 周林意 (3.180)
政治认同是如何形成的?
桑玉成 梁海森 (4.134)
权威作为自由的前提?
——从规范角度思考政治权威
段德敏 (4.144)
后发展国家的政治发展困境
——1930年代《独立评论》国是大讨论的再解读
胡 鹏 (4.153)
《慈善法》实施后网络募捐的法律规制
金锦萍 (4.162)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五点认识
尹汉宁 (5.1)
把握五个着力点,系统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焦 扬 (5.6)
努力争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燕 爽 (5.8)
一般人格权形成路径的宪法学分析
刘志刚 (5.162)
内倾型的贤能政治
——基于“历史终结论”病理学逻辑的政治哲学分析
孙国东 (5.171)
“一带一路”与中美竞合关系的塑造
赵明昊 (6.125)
“特朗普现象”与美国政治变迁的逻辑及趋势
王 浩 (6.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