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与建议
2017-04-04张照
张 照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晋北地区京津风沙源治理成效与建议
张 照
(山西省造林局,山西 太原 03001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国家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减轻风沙危害启动实施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介绍了该工程在晋北地区实施现状,提出了进一步工程建设的措施。
晋北地区; 京津风沙源治理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国家为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减轻风沙危害,启动实施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截止2012年一期工程结束,山西晋北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土地沙化面积减少,遏制了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展的趋势,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目前已基本达到为京津地区提供绿色生态屏障的要求。为了构筑北方地区生态屏障,我国又开展了为期10年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期2013年-2022年。
1 风沙源治理成效
山西晋北地区是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区域,涉及范围包括大同、朔州、忻州3市的18个县(区)和2个国有林区,国土总面积约为306万hm2。晋北地区自2000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积极按照国家要求,从退耕还林还草、乔灌草结合等多个方面入手,有效遏制了沙化土地的进一步扩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1 生态效益
1.1.1 植被覆盖率增加
实施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完成了100万hm2沙化土地治理任务,新建以上的集中连片风沙治理工程136处,3333.34hm2以上的风沙造林工程20多处,同时对新造林采取了严格保育措施,目前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8%以上,植被覆盖率32%,高于山西省森林覆盖率平均水平。如在京包铁路和京大高速公路沿线修建了800km2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在桑干河沿线建成了1200km2绿色生态长廊;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在大同区域建成340km2防风林带;五台山林局在滹沱河沿线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约700km2。已经形成了良好的风沙治理体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
1.1.2 气象因素有了明显好转
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该地区气象因素的变化。根据山西省气象数据显示,晋北地区2000年沙尘暴天数为25d,经过16年的治理,目前已经减少到10d左右,减幅程度为60%。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蚀,区域气象条件明显好转。
1.1.3 土地沙化面积明显减少
根据2014年山西省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晋北地区沙化土地面积48.16万hm2,约为2000年沙化土地面积的56%,沙化土地面积有了明显的减少。该地区的右玉、浑源等县,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70%以上,新建的乔灌草网状防护林带不但阻止了土地的进一步沙化,而且有效减少了沙化土地的面积。随着恒山、五台山区域的土地沙化带和风积沙带大面积营造防护林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的实施,京津地区的风沙侵蚀有了明显好转。
1.2 经济效益
晋北地区年均气温较低,荒漠化和沙化情况严重,沙质土壤水分含量低,无霜期较短等因素,导致退耕还林的可选择树种较少,防风固沙效果较好的树种有油松、樟子松、侧柏、小叶杨、新疆杨、枸杞、柠条、沙棘等。风沙源治理工程需要大量的苗木,政府快速调整产业化结构,鼓励当地农民大面积培育防风固沙效果良好的树种苗木,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该地区约有18万种苗、退耕农户享受到了经济补贴,每户每年补贴收入在1.0万元以上。此外,苗木运输、防护林营造、植树造林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在当地大量雇佣农户,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转化为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苗圃业、运输业的发展,优化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有效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风沙治理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当地的活立木蓄积量,有效地减轻了水土流失,降低了环境污染,保持了生态平衡,产生的间接经济、生态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1.3 社会效益
1.3.1 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
该区大面积退耕还林,将原来的坡耕地和沙质耕地全部转化为了林地,减少了当地的耕地面积。但是退耕还林之后,改善了土质,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粮食总产量不减反增。
1.3.2 调整了产业结构
该区过去以种植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调整之后,大力发展苗圃业,提高了林业产值,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1.3.3 推动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
该区实施风沙源治理工程以来,绿化面积不断扩大,新建了一批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例如山西云冈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同县火山群森林公园、灵丘县北泉森林公园、金沙滩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的建立是一项具有世界性和全人类性的自然资源保护运动,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保存现有森林资源,保护风沙源治理已取得的成果,使森林资源保护力量从单方参与向全民参与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旅游观光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森林公园的建设提高了当地森林资源保护力度,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效益逐年增加。
2 未来发展方向
2.1 造林树种合理搭配
该区用于植树造林的树种较为单一,常见的有樟子松、油松、小叶杨、柠条、沙棘等,单一树种的集中分布,一方面会导致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为简单,降低了森林自我调节能力,减弱了森林抵抗力和稳定性,增加了病虫害大规模爆发的几率,尤其是一旦发生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极为困难;另一方面,会造成当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度降低,与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原理相违背。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采取“林林间隔”种植方式来改善这一状况,在抓好樟子松、油松、小叶杨等常见造林树种的同时,大力发展山桃、山杏、沙棘、沙枣等经济林,引进具有良好防风固沙能力的其他树种,做到防护林和经济林的间隔种植。
2.2 乔灌草结合治理
乔灌草结合治理,是指在荒山荒地大面积分布的区域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治理模式。乔灌草之间不存在主次之分,适宜种树则种树、适宜种灌木则种灌木、适宜种草则种草,集中营造成片的乔灌草风沙源治理工程。该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整体地势偏高,海拔一般在1000m~2500m之间,地形平坦的地区更加适宜种植乔木,地势险峻的区域更加适宜采用灌草结合的模式进行治理。
2.3 大力推广生态旅游
晋北地区近几年新建了大批森林公园,吸引了部分游客来此观光。但是,由于大部分森林公园处于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交通较为不便,严重影响了游客的旅游质量,加之森林公园树种较为单一,彩叶树种较少,可观赏价值较低,导致森林公园的游客数量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快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选择几家管理运营较好的森林公园作为典范,推进全区森林公园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增加彩色树种的种类和数量,丰富森林公园景观效果,增加游客视觉、观赏特性等方面的游览价值,增加滞留游客的时间。
3 结束语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战略性工程,晋北地区为该工程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身也获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做好风沙源治理工作,晋北地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规划指导、科技创新和质量监督等工作,不断推进风沙源治理进程,以期能够解决全区的土地沙化现象。
S728.4
C
1005-4707(2017)06-030-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6.014
张 照(1970-),男,2001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山西省造林局工程师。
2017-10-10;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