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春夏季鸟类资源调查
2017-04-04陈甲红
陈甲红
(洪洞县林业局,山西 洪洞 041600)
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春夏季鸟类资源调查
陈甲红
(洪洞县林业局,山西 洪洞 041600)
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山西洪洞湿汾河地公园基本情况,分析了该湿地公园的基本功能以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湿地公园建设的对策。
洪洞县; 汾河湿地公园; 鸟类资源
山西洪洞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2015年批准建立。湿地公园的建成,对于保护洪洞县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生物、恢复湿地野生动植物尤其是水禽的繁衍和栖息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鸟类是湿地生态环境的指示性物种,能直接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质量和演替,而湿地鸟类的组成及数量随生态环境动态而变化。两年来,鸟类的报道多基于已有资料的整理,对湿地公园鸟类资源的专项调查和研究非常鲜见。该湿地公园水体丰富,绿化良好,调查其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和栖息生境,可为城市湿地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1 湿地公园概况
汾河为黄河的第二大支流。在洪洞县境内汾河段全长45.80km,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属汾河下游,东北至堤村乡杨洼庄村,西南至甘亭镇天井村,呈南北走向,总面积 1295.01hm2,地理坐标东经 111°33′35″~111°41′56″,北纬 36°09′48″~36°30′06″。湿地公园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少雨,夏季干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严寒少雪。年均气温12℃,年均日照时数2551h,无霜期178d~195d。湿地公园境内有2个土壤类型,即褐土、草甸土。
2 调查时间及方法
湿地公园调查时间为2017年4月-2017年8月,综合调查范围内的地形地貌、植被特点、景观特征以及鸟类的生态习性,共确定了12条样线和2个样点,采用样线调查法和直接计数法定时集中调查并结合专人长期观测。样线调查法以步行为主,行走速度每小时2.0km,样线长度5.0km、宽度50m,共布设12条,以记录鸟类实体为主,得到调查范围内鸟类的种类及数量,并拍摄数码照片;直接计数法采用环湖、环河道调查的方法,同时使用20×60倍望远镜观测记录调查中出现的鸟类种类、种群数量以及各种鸟类栖息地特征。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次调查中,鸟类种名和分类系统主要依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鸟类优势度计算依据是频度指数(RB)公式:RB=(d/D)×(N/D),其中,d为调查中遇见某鸟种的天数,D为调查总天数,N为该鸟种的数量,当RB≥10时,该鸟种为优势种;当 10>RB≥5,该鸟种为常见种;当 5>RB≥1,该鸟种为少见种;当RB<1时,该鸟种为偶见种。群落相似系数计算依据 Sorense指数(So):So=2c/(a+b),其中,a为群落A的鸟种数,b为群落B的鸟种数,c为A和B群落共有的鸟种数。
4 调查结果
4.1 鸟类组成
通过本次调查,该湿地公园春夏季共记录到鸟类14目、36科、63属、83种,其中以雀形目最多,占总数的36.10%,其次为鸻形目(16.90%)、鹳形目(13.30%)和雁形目(12%),其余10目的鸟种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均小于4.0%;以生态类群划分:湿地公园内鸣禽种类最多为30种,其余依次为涉禽28种、游禽13种、攀禽7种、陆禽3种、猛禽2种。
在调查到的83种鸟类中,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1种,为黑鹳;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鸟类有3种,分别为:即琵鹭;属于《中日候鸟保护的协议》中的鸟类有44种,占鸟类总种数的53%;属于《中澳候鸟保护协议》中的鸟类有16种,占鸟类总种数的19.30%。
4.2 鸟类群落相似性
根据调查,可将该湿地公园生境类型划分为河流、河滩地、灌丛、林地、农田、建筑区6类。不同生镜鸟种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河流51种、林地31种、农田19种、河滩地16种、灌丛15种、建筑区8种。根据Sorense指数计算结果,不同生境中鸟类群落相似性差异较大,其中相似性最高为河滩地与农田(So=0.6286);差异性最大为河流与建筑区(So=0.0339)。
5 分析与讨论
5.1 鸟类组成的分析
经过本次调查,该湿地公园春夏季鸟类资源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从鸟类组成上看,以鸣禽和涉禽所占比例较大。属于鸣禽的雀形目鸟类在所有的生境类型中均有分布,但主要以林地与灌丛中分布较多,说明湿地公园内植被类型多样,群落结构完整,适宜于雀形目鸟类的生存与繁殖。
对于非雀形目鸟类,组成最多的为涉禽,其次为游禽,它们主要分布在河流、河滩、农田,尤其以河流之中最多。这些水鸟中,有73%属于《中日候鸟保护协议》和《中澳候鸟保护协议》中的鸟类,春夏季种群数量呈显著性增加,如白鹭、黑翅长脚鹬、金眶鸻及斑嘴鸭等常集大群出现,这说明湿地公园的地理位置位于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上,河流内食物资源丰富,人为干扰较少,因此成为候鸟重要的迁徙、停歇地和繁殖地。
5.2 不同生境鸟类的群落分析
该湿地公园以汾河为界,贯穿洪洞县南北,界内生境类型多样,由南至北大致可分为南段、城区段及北段3部分。南段河流水域面积宽阔,河滩地植被群系多以酸模、香蒲、芦苇、葎草和蒿草为主,偶见种植玉米、向日葵、谷子、高粱的农田,仅西岸有少量杨树林,几无灌丛。因此,该段鸟类群落以游禽和小型涉禽为主,常见一些喜食种子和谷物、喜在水边活动的小型鸣禽,偶见猛禽在空中盘旋。
湿地公园中间部分属于城区段,该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类活动频繁,植被多以人工种植的柳、白皮松林为主。人工灌丛主要有胶东卫矛、连翘等,是林鸟的主要栖身处。在城区段内的部分水域,建有湖心岛,种植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香蒲等,是鸭科及大型涉禽的良好栖息场所。北段河流宽度自南向北由宽变窄,南部沿河两岸人工栽植有防护林带,乔木主要有垂柳、刺槐、国槐、火炬等,灌木有紫穗槐等,河道内草木茂盛,多为芦苇、香蒲、酸模等群落,为大型涉禽及游禽提供了良好的隐蔽场所。该段北部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河道两岸多为村庄,西岸紧临公路,河道里鹡鸰科和翠鸟科的鸟类较为常见。
5.3 鸟类保护建议
汾河国家湿地公园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强大的生态功能,被认为是具有巨大生态价值的自然综合体。结合湿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5.3.1 加强湿地共建保护工作,保护好现有湿地资源
禁止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比如大面积的湿地变为景观单一的不适合水鸟繁殖的人工林,使得鸟类栖息生境发生改变。尽量保持湿地原始自然状态,使其适合鸟类的栖息和繁殖,建立湿地修复模式,为全县湿地保护树立样板。
5.3.2 加强湿地管理力度,减少人为干扰
人类活动干扰主要包括渔业活动、放牧猎捕等。加大保护力度,建立健全执法机构,对偷拾鸟蛋、网捕和枪击鸟类的行为要坚决给予制止、打击。加强保护区的巡管力度,在合适的位点设置监测哨,并要依法打击猎捕等不法行为。还要加强自然保护教育,提高当地民众的保护意识。
5.3.3 加强基础研究,适度开展湿地生态旅游
只有通过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点与面的监测,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理,从而便于资源保护和科研监测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的开展,进而保障区域的生态安全和稳定。应在不破坏湿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在湿地的局部范围内开展观赏鸟类为主的科普旅游活动,提高民众保护湿地、保护鸟类的意识,还能增加当地群众收入,使湿地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利用。
X176
C
1005-4707(2017)06-024-02
10.3969/j.issn.1005-4707.2017.06.011
陈甲红(1973-),男,2009年北京林业大学毕业,现任洪洞县林业局工程师。
2017-09-10;
2017-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