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破伤风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2017-04-04祁之陶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810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石灰窑病畜梭菌

祁之陶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 810600)

马破伤风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

祁之陶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乡畜牧兽医站 810600)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由创伤感染引起的中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危害畜牧业发展的一种较为严重的传染病。病的主要特征是患病动物的全身肌肉出现持续的痉挛性收缩,对外界刺激的反射兴奋性增高。本文通过对本病及时发现、及时诊断、进行探讨,提出综合预防措施,对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有一定参考意义。

1 病原

(1)本病的病原为破伤风梭菌,在自然界土壤当中广泛存在,尤其是有粪肥的土壤中和动物的肠道中均有本菌的存在。(2)破伤风梭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本菌为严格厌氧菌。菌体呈杆状,菌端钝圆,有鞭毛能运动,不形成夹膜,能形成芽孢,芽孢位于菌体顶端,因而本菌有形似鼓槌状的特殊形态。在动物机体内和人工培养物上都能产生极强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和破伤风溶血毒素,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为嗜神经毒素,后者是具有溶解红细胞作用的毒素。毒素在光线和空气的影响下,毒力明显减弱。(3)芽孢的抵抗力甚强,干热80℃可以抵抗1h,煮沸1~3h,3%福尔马林24h,10%碘酊10min死亡。芽孢处于阴暗干燥处仍具有10年以上的生活力。

2 流行病学

(1)破伤风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病,其病原破伤风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土壤中,虽然各种家畜都能发生,但其中马、骡、驴对本病最易感;猪、牛、羊及骆驼次之;家禽不感染本病。(2)家畜经常在进行公畜去势术,或母畜助产,仔畜断脐、断尾等一些手术时不消毒或消毒不严,创伤后通过伤口而感染,感染后芽孢在小而深的创口内,具备缺氧的环境下,创口有泥粪污染时,适合破伤风梭菌的生长发育。破伤风梭菌在生长发育时产生毒素,破坏机体的运动中枢神经系统,呈现致病作用,使病畜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3)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一般呈散发形式。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家畜均可感染,该病没有季节性,但在阴雨潮湿的季节阉割后多散发,幼畜较老龄畜更易发。

3 病例与临床症状

3.1 病例 在石灰窑畜牧兽医站工作期间共接诊病例2例(骟马一例,骡子一例),其中在2014年10月底一病畜畜主(石灰窑回族乡唐隆台村民,马某,回族)前来求诊,家中饲养的一匹骟马出现采食,行动等异常症状。笔者前往畜主家诊治。

3.2 临床症状 (1)典型病例:发病马4.5岁,属骟马,体重350kg左右,主要表现为头颈部伸直,不能灵活转动,四肢步态僵硬,主人牵拉行走比较困难。主诉近日采食与饮水明显减少,病马开口困难,采食与吞咽障碍,且口腔有少量口水流出。呼吸浅表,测量体温接近正常或稍高(38.7℃)。(2)典型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4d,最短可在24h内发病,最长可达40d以上。病马临床症状最初表现步态不稳,采食咀嚼缓慢。随病情逐步发展,全身肌肉出现强直性痉挛,随即导致开口困难。病情严重时,颜面肌肉紧张,牙关紧闭,吞咽困难,流涎,两耳朵直立,鼻孔开张,头颈部及背腰部僵硬,不能灵活自如,尾根上翘,常偏向一侧,腹部卷缩,站立时四肢张开,形似“木马”状,全身动作困难,倒退时容易跌倒,易出汗,体温基本正常。由于全身肌肉痉挛,引起呼吸浅表,呼吸增多(达25次/min以上),听诊肺泡呼吸音增强。心跳加快(50次⁄min以上),节律不齐,粘膜缺氧发绀,偶尔全身出汗,病情缓和者体温基本正常或偏高,病重者发病后期体温可升高到42~43℃.病畜对外界的反射兴奋性增高,当周围有轻微的声响和强光刺激,也能使病畜全身肌肉痉挛加重。

4 诊断

破伤风病畜主要症状为肌肉强直性痉挛,具有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牙关紧闭,四肢及背腰僵硬,行动困难,反射兴奋性增高等症状。因此,可以结合流行特点及典型临床症状可以确诊此病。

5 防治措施

5.1 预防 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护理,防治外伤,发生外伤时应严格消毒,正确处理。(1)将病马安置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安静、光线较暗的环境里,避免和减少痉挛性发作。给予充足饮水,防治因脱水而造成酸中毒。(2)由于开口采食和吞咽较困难,凡需要口服药物都可通过胃管投服。恢复期病畜要注意饲养管理方法,应少喂勤添,防治过食或消化不良。

5.2 治疗 (1)中和毒素治疗: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30万IU,以后每隔3~5d注射5~10万IU。病情严重的,可重复注射1次。(2)对症治疗:青霉素G钠320万IU、硫酸链霉素200~300万IU混合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d。静脉注射:25%硫酸镁注射液100ml、0.9%生理盐水100ml;2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ml、5%碳酸氢钠500~1000ml;20%乌洛托品100ml,1次/d。局部处理:找出创口,彻底消毒,排出浓汁、坏死组织等,用0.1%高锰酸钾清洗,晾干后涂抹龙胆紫药水或碘甘油,1次/d,连用3~5d。(3)中药疗法:加减防风散,效果较好。防风35g、羌活35g、天麻35g、天南星35g、川芎20g、炒僵蚕40g、蝉蜕(炒黄研末)50g、细辛20g、全蝎(去头足)35g、姜白芷35g、红花40g、姜半夏25g、黄酒250g为引(第1次用黄酒,第2剂起用蜂蜜500g),水煎2次,将药液混在一起,待温和黄酒或蜂蜜混匀用胃管投服,连用3剂,隔日1剂。加减:伤在头部,重用白芷;伤在四肢,加独活50g;口涎过多,重用僵蚕、半夏;牙关紧闭,加蜈蚣4~5条;粪便干燥,加麻子仁200g,大黄100~150g。

6 小结

由于本病是一种散发病,不能像其他传播迅速的传染病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要尽量防止家畜发生外伤,特别是去势、断尾、剪毛、役用时造成的鞍伤等,应严格注意消毒和处理伤口,防止感染。发病较多地区,每年可定期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1ml/头。注射后1个月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本病的防治关键除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应结合中药疗法,效果甚好。

S858.21

B

1007-1733(2017)04-0028-02

2016–11–17)

猜你喜欢

石灰窑病畜梭菌
石灰生产工艺创新与应用
石灰窑碎瘤机装置的应用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石灰窑改造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石灰窑生产控制条件相关研究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