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雀啄灸与TDP治疗痛症临床观察*

2017-04-04苏同生万兆新

陕西中医 2017年5期
关键词:闸门脊髓穴位

强 军,苏同生,万兆新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榆林719000),2.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710003)

·针灸经络·

雀啄灸与TDP治疗痛症临床观察*

强 军1,苏同生2△,万兆新2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康复科 (榆林719000),2.陕西省中医医院 (西安710003)

目的:通过观察雀啄灸与TDP治疗疼痛患者前后的Mcgill量表和QOL生活质量问卷评分的变化,以客观评价雀啄灸对疼痛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SAS系统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疼痛病症患者随机分为雀啄灸治疗组、TDP对照组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选穴均以疼痛部位的同脊髓神经节段的督脉和膀胱经为主,四肢疼痛者加局部阿是穴。治疗组采用雀啄灸,1次/d。对照组采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1次/d。治疗1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周后的Mcjill量表和QOL生活量表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评价。结果:雀啄灸在同脊髓节段水平治疗疼痛症与TDP比较具有较好疗效。

闸门控制学说认为疼痛传导时脊髓部位有可以被调制的胶状质细胞,而疼痛的感觉可以被触觉、位置觉等抑制。雀啄灸也是一种可被人们感知的可引起位置觉变化的一种方法[1]。基于闸门控制学说,雀啄灸的方法是否可以通过调制脊髓节段的神经通路,起到更好的镇痛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验证,本次试验我们使用雀啄灸与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对比观察二者对于痛症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66例患者全部来自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其中男31例,女35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9±7.6)岁。雀啄灸组平均年龄(48±6.5)岁;肩周炎7例,带状疱疹4例,膝部滑囊炎4例,腰椎间盘突出9例,腰肌劳损9例。TDP组平均年龄(49±5.9)岁,肩周炎8例,带状疱疹3例,膝部滑囊炎3例,腰椎间盘突出11例,腰肌劳损8例。两组病例资料使用t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试验采用SAS系统PROC PLAN过程语句,给定种子数,产生(66例)受试者处理的随机安排,就诊患者分配相衔接的连续编号。 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标准[2]的:肩周炎、膝部滑囊炎、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腰肌劳损的患者。

2 治疗方法 66例受试者分为雀啄灸治疗组与仿灸组,其中对照组除常规针刺及病因治疗等基础治疗外给予疼痛部位同脊髓阶段的TDP治疗。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给予雀啄灸治疗。

基础治疗方案:①肩周炎。主穴选择天宗、肩髃、肩髎、臑俞、曲池、外关、合谷,以及阿是穴,1次/d,共10次。②带状疱疹。颜面头部选患侧下关、头维、完骨、天冲、率谷、太阳、阳白、印堂、神庭、百会。躯干四肢选夹脊穴、阿是穴,1次/d,共10次。③膝部滑囊炎。主穴选鹤顶、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足三里、太冲、绝骨及阿是穴,1次/d,共10次。④腰椎间盘突出。主穴选悬枢、命门、腰阳关、三焦俞、肾俞、气海俞、环跳、委中、委阳、太溪,1次/d,共10次。⑤腰肌劳损。主穴选肾俞、关元俞、环跳、委中、昆仑、腰眼、命门,夹脊穴和阿是穴,1次/d,共10次。

雀啄灸方案:头面部选择疾病同侧的下关穴(三叉神经节);躯干部选择相应脊髓神经节段的督脉与膀胱经相应穴位;四肢部选择最疼痛部位和相应脊髓神经节段穴位交替治疗。具体方法:约30次/min的频率,15 cm的垂直变化距离,最近约离皮肤1 cm[1]。采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产22 g热敏灸艾条, 1支/次,分为两半,双艾条灸约30 min, 1次/d[3]。

对照组:采用CQ-27型落地型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置于治疗部位上方约15 cm,预热5 min,单次治疗30 min,1次/d。每周治疗5次,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 Mcgill疼痛问卷简表;WHO QOL-100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结 果

1 两组病例Mcgill各项及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在治疗2周后(表1),雀啄灸治疗组与TDP组的Mcgill量表、QOL量表评分显示与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的疼痛依然没有完全治愈,患者依然有轻度的疼痛症状,需要做进一步的治疗。这表明我们的治疗周期还较短,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应该适当延长疼痛患者的治疗周期。

注:t0.05,33=1.692,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均△P<0.05

讨 论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的病症主要为肩周炎、膝部滑囊炎、腰椎间盘突出、带状疱疹、腰肌劳损,此类病症祖国医学主要归类为痹症、痛症,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艾灸主要功效为: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等。治疗组穴位选择疾病同侧的下关穴(三叉神经节);躯干部选择相应脊髓神经节段的督脉与膀胱经相应穴位;四肢部选择最疼痛部位和相应脊髓神经节段穴位交替治疗,这些穴位治疗作用除了以上作用外,其归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个脏腑的背俞穴或者特定穴位,而正是闸门控制学说中调控部位。

艾灸疗法的是一种集光、热辐射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艾灸热源刺激皮肤感受器吸收红外辐射,将热量渗透到机体较深部位,同时也为机体细胞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4],在艾条燃烧时,它的温度是刺激是其产生疗效的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艾灸的作用不但是因为其具有0.8~5.0 μm的辐射能谱[5],还因为其温度的变化会刺激皮肤上的感受器,触发相关的电反应。人体的每个反射弧都是通过固定的脊髓节段和周围神经来实现的。因此临床上我们依靠其反射的相应脊髓节段推断疾病的部位。当机体发生疼痛时,传递痛觉的神经纤维通过脊髓上传至中枢。闸门控制学说认为[6],脊髓交换神经元的传递过程中脊髓这样的中转部分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其中的胶状质细胞传递的信息可以调制。有髓的Aδ纤维和无髓的C纤维是构成传递疼痛的主要纤维。其中Aδ纤维不仅传递疼痛,而且还传递一部分触觉和温觉。A纤维传递的疼痛是传导速度快的锐痛也称为快痛。C纤维传递的疼痛为持续性的慢痛。粗纤维的冲动兴奋胶状质细胞,使该细胞向T细胞发出抑制性冲动,阻断外周纤维向T细胞传导传递冲动,而关闭闸门。粗纤维的Aβ传导感觉信息如触觉、位置觉,这些纤维也终止于脊髓的闸门部位,粗纤维的感觉传入如触觉和震动觉“关闭”细纤维的信息传入,即抑制细纤维的伤害性信息传入,这种“关闭”的结果在临床上产生的结果便是镇痛。

机体在不同热源频率的可感受性方面,在使用22 g艾条在人体大椎穴处以约30次/min,15 cm的距离垂直移动时可以被很好的感觉到[1]。这证明了雀啄灸产生的温度变化的这种“位置觉”的变化可以被人体很好的感知。因此从“闸门控制学说”可以推断,雀啄灸可以抑制疼痛。而雀啄灸与特定电磁波治疗仪抑痛之间的对比观察证明了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神经电生理研究证明,某些感受器在刺激开始到停止时只是出现几个冲动;而另外一些感受器在持续的刺激时能恒定的反应,典型的这种反应有较高的起始频率,随后出现较低但是持久的活动。因此快适应感受器几乎不传递刺激持续期间的信息,而是将刺激的动态,尤其是刺激速度或加速度编码。巴氏小体是典型的加速度检测器,例如它们对正弦波样刺激起反应,每个刺激周期会有一个或者几个冲动,放电频率与刺激频率有关。又如对一个方波刺激时,它们的刺激开始时出现一个冲动,刺激停止时出现另一个冲动。而在肌腱、关节囊、肌肉筋膜、骨膜以及有毛和无毛的皮下层都有丰富的巴氏小体。而在无毛皮肤则有不同类型的慢适应感受器,例如莫开尔氏盘,其对恒定刺激有放电反应,在整个恒定刺过程中始终持续放电,它的放电频率直接与刺激强度有关。因此我们推断,雀啄灸发挥镇痛作用与机体感受小体之间的电反应是密切相关的。

[1] 苏同生,强 军,万兆新,等.雀啄灸热源不同频率感受性差异30例比较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6):2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259.

[3] 杨华元,刘堂义.艾灸疗法的生物物理机制初探[J].中国针灸,1996,10:544-545.

[4] 白耀辉.灸法镇痛的时效和量效的动物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学报,1998,12(1):55-58.

[5] 钱存泽,钱 进,白耀辉.近红外仿灸仪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红外技术,1991,13(6):27.

[6] Melzack R,Wall PD.Pain mechanisms.a new theory[J].Science,1965,150:971.

[7] Romanovsky AA.Thermoregulation:some concepts have changed.Functional architecture of the thermoregulatory system[J].Am J Physiol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2007,292:37-46.

(收稿:2017-01-19)

慢性疼痛/针灸疗法 雀啄灸/疗应用 @闸门控制学说 穴,天宗 穴,肩髃

R245.8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7.05.05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5545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闸门脊髓穴位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平面定轮钢闸门的制造工艺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把住医保基金水池闸门
姜黄素对脊髓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我国专家发现药物成瘾新机制,找到“闸门”开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