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伪狂犬病综合净化技术与推广
2017-04-04包玉亭
包玉亭
(江苏省丰县农业委员会,江苏徐州 221700)
生猪伪狂犬病综合净化技术与推广
包玉亭
(江苏省丰县农业委员会,江苏徐州 2217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猪肉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致使猪养殖业呈现出迅猛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猪疾病种类日益增多,对猪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例如伪狂犬病,一旦感染,对母猪繁殖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流产,增加仔猪死亡率,导致养殖户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控制生猪伪狂犬病,显得尤为重要。
生猪伪狂犬病;综合净化技术;推广
1 生猪伪狂犬病
伪狂犬病(Aujeszky’s disease,AD),是一种由于感染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所导致的传染病,不同阶段的猪,所表现出的症状有所不同。妊娠母猪,发病后,可引起死胎、流产、木乃伊胎等现象,处于哺乳阶段或保育阶段的猪只,发病后,以神经症状与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感染猪的日龄越大,死亡几率呈下降趋势。育肥猪与成年猪,发病后,伴有发热症状,呼吸道症状不显著,一般情况下,不会致死,耐过后,终身携带病毒。
生猪伪狂犬病主要包括直接接触与间接接触两种传播途径,症状明显的病猪,是最具危险性的传染源。据相关报道显示,一头病猪,可排出105.3TCID50病毒,经由鼻液、呼吸道飞沫、口腔分泌物,将病毒排出体外,猪与猪之间,鼻部接触、食用遭到污染的饮水及饲料等,均可传播病毒。公猪一旦被感染,持续12d存在于精液中,若此时,进行人工授精,便可导致母猪感染,影响妊娠结果。
伪狂犬病,美国最早发现,后来,匈牙利科学家分离出病毒。20世纪中期,伪狂犬病在东欧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较为流行,60年代前,猪感染后,症状较温和,未造成养猪户严重的经济损失。60~70年代,强毒株出现,生猪伪狂犬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各种日龄的猪均可遭到感染,且症状明显,美国、意大利、法国、爱尔兰以及比利时等国家较为明显。几年后,伪狂犬病先后传入新西兰、日本、中国等地。其中,年龄是影响病猪临床表现及病程的主要因素。哺乳仔猪,最为敏感,病程短于72h,具有死亡率高的特点,临床上,以拉稀、体温上升、运动不协调等为主要表现,最后昏迷致死。育肥猪,以体温上升、呼吸困难等为主要表现,一般情况下,不会死亡,耐过后,长期体内带毒。成年猪,伴有轻微体温升高现象。母猪妊娠期,则主要表现为流产、死胎等。
生猪伪狂犬病,具有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猪群一旦发现野毒抗体阳性,且伴随有呼吸道症状,2~3周内,整个猪场便可能遭到感染。
2 综合净化技术与推广
净化,指确保目标猪群中无生猪伪狂犬病临床病例,野猪抗体与抗原均表现为阴性,猪群均处于健康状态下,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净化技术。近年来,生猪伪狂犬病大范围流行,因此,生猪伪狂犬病防控得到了相关部门及养殖户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据相关报道显示,实施伪狂犬病净化,可提升猪群健康水平,控制生猪伪狂犬病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在此,笔者将对综合净化技术与推广进行分析。
2.1 准备疫苗与检测试剂
各大养猪场,需结合猪场实际情况,以自身工作基础与经验为指导,选择适宜的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如今,就我国猪场而言,Bartha株、SA215株、BUK株以及HB98株是常用的基因缺失疫苗,而gE-ELISA试剂盒主要用于检测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免疫抗体时,采用gB-ELISA试剂盒与灭活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由于ELISA抗体与免疫保护力不具较强的相关性,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中和试验,更具说服力。然而,抗伪狂犬病机制中,细胞免疫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可对r-干扰素水平进行检测,辅助评判免疫水平。
2.2 调查并评估伪狂犬病野毒感染
采血抽样前,保证种猪群至少1年内,未使用全基因病毒疫苗,包括灭活苗。以种母猪群数10%、种公猪全群为标准,进行采样。对血清进行分离处理后,实施gE-ELISA检测操作,以野毒抗体阳性率为指标,制定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净化方案。养猪场若2年及其以上未出现伪狂犬病,采取所有种猪的血液,对gE抗体进行检测,以检测结果为准,制定净化方案。(1)所有样品检测结果均为gE抗体阴性,需逐头检测种猪群。血清样品经检测,结果均呈阴性,提示种猪群表现为伪狂犬病阴性,可转为“监测阶段”。(2)血清样品经检测,结果,gE抗体阳性率低于10%,可执行“检测淘汰-监测与维持”的净化方式。(3)血清样品经检测,结果,gE抗体阳性率为10~20%,可采取“强行免疫控制-检测淘汰-监测与认证维持”的净化方式。(4)gE抗体阳性率处于20~30%范围内,可给予“部分清群”净化处理。gE抗体阳性率若大于30%,与净化条件不符合。
2.3 加强免疫控制
(1)免疫基本程序:第一,种母猪,每年,母猪普免3~4次,基于猪群感染压力大的情况下,普免3次,产前3~4周,再次免疫1次。普免过程中,分娩前7d内,不得接种,避免接种应激反应影响分娩,分娩后,可给予补免。种公猪,每年,普免3次。第二,仔猪,50日龄、60日龄以及70日龄,分别检测仔猪伪狂犬病抗体。采用横断调查的方式,亦可以按照上述时间,连续采样同一批猪。每阶段,抽样30份。仔猪首免时间以群体gB抗体阳性率大于85%作为依据,肌肉注射为主要免疫方式。分析调查结果,60~70日龄为大部分猪场免疫时间。若产房小猪、保育猪表现出伪狂犬病症状,例如,腹泻、转圈等,仔猪出生后48h内,给予滴鼻免疫,可防止遭到母源抗体的影响,增强局部黏膜免疫力。
(2)评估:第一,实验室评估,仔猪免疫3周后,采集血清30份,对gB或gE抗体、全病毒抗体进行检测。若gE抗体呈阴性,gB抗体或全病毒抗体呈阳性所占比例高达85%,表示全体免疫合格。第二,临床评估,基于强化免疫的前提下,对于母猪,不存在繁殖障碍,对于哺乳仔猪,不存在腹泻、死亡或转圈等现象,对于保育猪,未出现神经症状,对于育肥猪,未伴有伪狂犬病病毒诱发的呼吸道症状。
2.4 检测淘汰
(1)种猪群:种猪群抽检样品,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阳性率低于10%,需逐头检测种猪群。对于遭到感染的种猪,直接淘汰。对于可疑样品,需再次检测,亦可于10~14d后,抽样复核。若仍然表现为可疑,直接将其淘汰。
(2)检测后备种猪:于5月龄、配种前,检测后备种猪gE抗体,1次为gE抗体阳性,或者2次均表现为可疑,需将其淘汰。
2.5 清群处理
第一,部分清群,对于种公猪,野毒抗体呈阳性,立即淘汰,种母猪若表现出流产、死胎等现象,需抽样检测,立即淘汰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母猪。
第二,全部清群,野毒感染率大于30%时,需淘汰全群。或者,通过加强免疫接种的方式,将其作为繁殖母猪群。
2.6 监测与维持
基于检测淘汰的前提条件下,以猪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加大监测力度,采用正确的方式,对猪场日常状态进行监测,实行“哨兵猪”方案。监测阶段完成后,猪群生产正常,所有种猪野毒抗体均呈现出阴性,表示净化任务完成。在此基础上,需注重维持。
2.7 安全措施
(1)注重检疫:若需留种或引种,必须选择伪狂犬病gE抗体呈阴性的后备种猪。引种后,需进行为期14d的隔离观察,再次检测,gE抗体仍为阴性,便可使用。
(2)车辆消毒:选择适宜的消毒剂,例如,醛类、碘类消毒剂,按照科学消毒流程,对采集车辆表面进行消毒。同时,出猪台与生产区物理距离应大于50m。
(3)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对于病死猪或流产死胎等,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予以无害化处理。
(4)隔离外来人员:工作人员外出后,特别是生产区的工作人员,需隔离2d。外来人员,禁止到达生产区,若必须进入,在隔离2d基础上,沐浴更衣后,方可进入。
(5)灭鼠:通过化学药物或物理机械方式,捕杀鼠类。另外,定期消毒,确保圈舍干净、卫生。
3 小结
近几年,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猪肉的需求量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推动了养猪业的发展。生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持续性感染特征,潜伏期长,一旦发病,将造成养猪户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养殖户应以养猪场实际情况为依据,借鉴吸收先进技术与经验,综合评估生猪伪狂犬病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综合净化技术,有效控制生猪伪狂犬病,保证猪肉质量,满足市场对猪肉的需求量,增加养殖户经济效益,推动养猪业进一步发展。
[1] 宋春莲,王艳芬,王凤刘,等.种猪场猪伪狂犬病综合防控方法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