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县棘球蚴病现状与预防措施
2017-04-04孟永发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813000
孟永发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3000)
共和县棘球蚴病现状与预防措施
孟永发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3000)
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于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包虫囊)所致的疾病。本病分不流行与世界各个畜牧区,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犀利棘球蚴的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羊,鼠,马等为中间宿舍。棘球蚴病临床表现呈高度多样性,绝大多数症状是因为幼虫虫体的机械压力或由于疱液流出引起异种抗体。棘头体被人吞食后在肠内伸出角质倒钩挂于小肠壁黏膜上,或吻突侵入肠壁,形成一圆柱形小窦道,浅者到黏膜下,深者穿破肠壁,引起黏膜损害,发生出血,坏死,溃疡,穿孔。虫体发育过程中常更换附着部位,使损伤范围扩大,炎症加重,加之虫体代谢产物的影响,使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消瘦,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 共和县基本情况
(1)全县下辖4镇7乡99个行政村16个居委会,总面积1.73万km2,总人口为13.3万余人,有藏、汉、回、撒拉、蒙古族等22个少数民族,其中农牧民人口23445户92662人。共有天然草场1932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828万亩。2016年全县育活各类仔畜74.01万头只,成活率97%;成幼畜死亡2.31万头只,死亡率1.51%;出栏牲畜82.67万头只,商品畜70.68万头只,出栏率、商品率分别为53.94%、46.16%;2016年底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52.01万头只,肉类产量1.92万t,奶类产量1.07万t。农牧业总产值11.6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168.29元。(2)近年来,共和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养殖规模和养殖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然而相应环保设施不完善,大多数养殖场没有畜禽粪便处理设施,采用人工清粪、化粪池沉淀等简易处理方法,无害化处理能力较低。2016年全县累计建成规模养殖场67处,年出栏数达到5000只以上规模的羊养殖场6处;出栏35000羽蛋鸡养殖场1处,出栏79000羽土肉鸡养殖场1处,出栏200头以上规模的肉牛殖场5处;出栏数达到300头以上规模的生猪养殖场7处;出栏数达到5000只以上规模的獭兔养殖场3处。
2 棘球蚴病现状
截止2016年12月。共和县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及时启动了畜间包虫病防治工作,同步开展宣传培训,畜间包虫感染情况基线调查。终末畜主犬剖检调查成虫,犬驱虫,粪便无害化处理,羔羊免疫等工作,综合性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包虫病防治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1)犬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全县共剖检了30条犬,阳性16条,感染率达53.3%;(2)家养犬包虫病粪抗原检测,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共检测犬粪350份,检出阳性65,阳性率为18.6%;(3)牛羊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牛共调查1213头,阳性头数187头,阳性率为15.4%,羊共调查1390只,阳性头数207只,阳性率达14.9%。
3 预防措施
(1)政府的强势介入,多以农业(畜牧)部门为主、或与卫生部门联合主持,通过立法程序形成法律或条例作为棘球蚴病防治的后盾。(2)强调对人群的教育(不只是健康教育)重视科学研究,并及时地将新发现、新工具用于实践,从根源上降低该病的感染率。(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接触狗,狼等野生石头动物以及易被这些动物粪便污染的物品,养成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防治病从口入。(4)严格管理犬狼:对犬要定期驱虫,可选用下列药物:硫双二氯酚,吡喹酮,氢溴酸槟榔碱,左旋咪唑。犬驱虫前应停喂,驱虫期间要进行拴养,把2~3d内的粪便收集起来,彻底销毁,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驱虫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5)改善饮水和加强教育:目前许多农,牧区群众饮水用涝坝水,渠水,河水,雪水,现象普遍,且人畜混用,这些水源极易被污染。要积极提倡打井取水或饮用自来水,人们应自觉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水源,防止水源被污染。(6)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召开专题会议加强防治技术的培训,开展不同形式的宣传,使群众了解棘球蚴病发病的原理和防治措施终末宿主(尤其是家犬)的管理和驱虫是关键。
(2017–06–19)
S852.73+2
B
1007-1733(2017)11-00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