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山东某规模化猪场有效防控流行性腹泻(PED)所得到的启示

2017-11-29王诚王彦平王怀中王继英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250100周玲玲山东省临邑县畜牧兽医局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头份耳病流行性

王诚 王彦平 王怀中 王继英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济南 250100 )周玲玲 (山东省临邑县畜牧兽医局)



由山东某规模化猪场有效防控流行性腹泻(PED)所得到的启示

王诚 王彦平 王怀中 王继英 (山东省畜禽疫病防治与繁育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济南 250100 )周玲玲 (山东省临邑县畜牧兽医局)

为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PED),本文从腹泻的主要致病病原、流行性腹泻(PED)主要临床特征、企业成功方法等,多角度分析科学制定腹泻防疫程序的理论依据和防疫成功的主要原因,为规模化猪场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PED)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据了解进入夏季以来,山东某些猪场腹泻又开始发病,通过RT-PCR方法检测,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呈阳性。近期本人参加了两次猪病研讨会,并与山东某知名养猪企业就有关腹泻病的防控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体会非常深刻,现叙述如下,以期能对有效防控腹泻起到一定帮助。

1 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危害猪场的主要病原

据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李效成研究员提供的2017年上半年国内主要疾病发病情况[1],见表1,在华东地区猪腹泻病发病率最高为50.47%,腹泻病依然是养猪业面临的主要威胁;其次是蓝耳病(PRRS)问题,发病率为30.33%,该病对猪群健康稳定的损害依然不可忽视。由表2可知,在所有致使猪腹泻的病原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场阳性率为69.23%,样品阳性率为47.06%,说明猪腹泻的主要病原是流行腹泻病毒(PEDV),另外还有猪伪狂犬病毒(PRV)的问题,其他病原和因素不是主要原因。哈兽研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6月份27个规模猪场126个病料检测结果[2],PEDV阳性检出率为38.46%,PCV2为22.97%,PRRSV为17.46%,CSFV为8.86%,该结果与李效成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结果趋势相同,综合两个实验室发布的检测结果可知,目前的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病原阳性率最高,其次是PRRSV、PCV2、PRV,说明PEDV、PRRSV、PCV2、PRV是当前危害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病原。

2 目前流行性腹泻(PED)主要临床特征

猪流行性腹泻(PED)不是新病,自1971年在英国首先报道了PEDV的发生,相继在比利时、德国、瑞士、日本等许多国家报道了本病的发生[3]。在20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在中国流行[4],只不过去是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一般每年冬季或春季发病1~2次,每次持续1周左右的时间,一过性的结束,对猪场生产影响较小,造成损失较小,到2010年后呈现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1)主要危害是产房的仔猪,3日龄左右的仔猪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一次发病持续时间较长,间歇性反复发病。(2)猪流行腹泻(PED)没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一年四季都发病,哈兽研实验室6月份检测的结果与山东的情况相同。(3)腹泻一般从育肥猪开始发病,然后是后备母猪、经产母猪发病,最后传播给产房哺乳仔猪。

表1 2017年1~6月份全国猪病流行情况统计 (%)

信息来自:2017年7月李效成山东济南“大北农”PRRS防控研讨会

表2 腹泻主要病原检测结果

信息来自:2017年7月李效成山东济南“大北农”PRRS防控研讨会

3 某养殖企业猪流行性腹泻(PED)防控方案

山东临沂某大型养猪企业能繁母猪1万多头,2015年前流行性腹泻的情况与多数猪场相同,该公司几乎用了所有可用的办法,但效果不明显,腹泻为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015年企业改变了原来的方法,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没有发生流行性腹泻,猪群生产稳定。该公司生产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而且是“一点式”、“高架床水泡粪”生产工艺,这种生产模式基本代表了山东省多数猪场的生产状况,为此剖析该公司的对流行性腹泻防控方法、总结其防控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3.1 调整免疫程序,由季节性免疫改为常规免疫 由传统季节性防疫(10月上旬开始防疫腹泻疫苗)方式,更正为常规免疫方式,繁殖种群首先普防两次,间隔3周,1头份/头,在第2次普防经过30d后,母猪跟胎免疫,母猪产前40d、20d各免1次,每次1头份/头。仔猪断奶时免疫1头份/头,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2次,间隔3周,1头份/头。疫苗均为后海穴注射。

3.2 解决免疫抑制问题 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饲料霉变问题,二是免疫抑制病问题。保障饲料安全首先选择优质原料,玉米先经过风筛机把霉变的杂质除去,再粉碎,饲料中添加质量好的脱霉剂,除霉与脱霉相结合。对于免疫抑制病,主要是蓝耳病病毒(PRRSV)和圆环病毒(PCVⅡ)的防控问题,蓝耳病使用强毒弱化苗(高致病毒株疫苗),母猪跟胎防疫,在空怀期打一针,1头份/头,仔猪在3周龄打一针,1头份/头。圆环病毒后备母猪配种前打两次,间隔3~4周,2头份/头,种公猪和母猪一年普防3次,2头份/头,仔猪分别在2周龄和6周量各打一针,1头份/头,蓝耳病和圆环病同防同控。

4 对以上方案的分析

4.1 猪流行性腹泻疫苗防疫分析 (1)母猪产生的分泌性抗体(slgA)对保护仔猪免受流行性腹泻(PED)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认为仔猪主要通过初乳及奶液获得母源slgA,从而获得PED的被动免疫保护,血清中的循环抗体lgG不能提供保护,经非肠道免疫不能产生免疫保护,只有黏膜免疫才是仔猪获得免疫保护的最佳途径[5]。充足的乳汁免疫对于哺乳仔猪被动获得对PEDV感染的保护是必要。目前研究表明,初乳和乳汁lgA和PEDV保护性免疫相关[6]。这个观点与哈兽研冯力研究员的观点相同。采用科学的防疫程序使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分泌性抗体(slgA),仔猪通过母乳获得间接性的免疫力是防控乳猪腹泻的主要方法。过去流行性腹泻(PED)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的特征,所以疫苗防控也是季节性的,在每年的秋末冬初防疫,但是目前流行性腹泻(PED)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防疫方式也应该调整为常规免疫。母猪分娩前打两次疫苗,第一次疫苗防疫主要产生的是IgM抗体,间隔3周第二次免疫,猪只才能产生大量的分泌性抗体(slgA),这种抗体通过母乳传递给仔猪,对仔猪有效保护,腹泻疫苗要在母猪分娩前40天、20天各打1次。据报道流行性腹泻弱化疫苗在猪只体内产生的中和抗体维持的时间约18周左右,而被动免疫(乳猪通过母猪获得的免疫力)维持的时间约35天,所以腹泻疫苗应纳入常规免疫,才能对猪群产生持续的有效保护。(2)猪的抗病力大于病原感染强度猪群才能生产稳定。猪是否发病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抗病力,另外一个就是感染强度,如果病原感染强度超过了猪只的抗病力猪就发病,就像堤坝和洪水的关系,抗病力如堤坝,而病原感染强度如洪水。一些猪场可能基于成本或其他因素,仔猪或生长育肥猪没打疫苗,猪只没有抗病力,为野毒感染创造了条件,所以当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流行时,首先感染没有抗病力的生长育肥猪,使其发病。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随腹泻粪便大量排出,野毒感染强度大幅提高,超过了后备种猪的抗病力使其发病,然后是经产母猪,最后感染产房的仔猪,导致哺乳仔猪大量死亡。为此腹泻疫苗要全群防疫,不要只防疫种猪(包括公猪)不防仔猪。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是临沂市养殖企业生产稳定的主要原因。

4.2 猪群健康是有效防控腹泻的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猪群不健康,打什么疫苗也不会有好效果,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一些场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影响猪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有:(1)饲养环境,即“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饲养环境是外因是客观条件没办法选择,关键是主观上采取科学的通风技术,改善猪舍内部小环境,为猪只创造适宜的生产条件。(2)饲料霉菌毒素因素,霉菌毒素严重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降低猪的抗病力,饲料霉变不解决,什么也不要谈,临沂某场的经验是选择质量好的玉米,风筛除霉变杂质,脱霉剂按常规量添加、有的时候减半添加,生产稳定。福建省平均每年的降水量2000~3000mm,在潮湿的环境条件下采用该种办法,效果良好。

4.3 有关免疫抑制病的问题 猪场主要免疫抑制病毒有两种,蓝耳病毒(PRRSV)和圆环病毒(PCV2)。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猪场发生反复性顽固性腹泻与蓝耳病不稳定有直接关系。圆环病毒的危害和打了疫苗有效性,目前已经得到行业内的广泛共识,蓝耳病防控要和圆环病相结合,应同防同控,这个观点在业内也逐渐被接受。需要注意蓝耳病的防控问题,目前存在高致病毒株疫苗过度防疫(高剂量、高频率)疫苗毒致病致使生产不稳定的情况,对于高致病毒株疫苗的使用问题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认为,过度使用强毒弱化疫苗导致疫苗病毒在猪场循环与传播,母猪群出现散发性流产、死胎比例较高;保育猪群和育肥猪群出现蓝耳病(PRRS),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猪群生猪不良、消瘦,发病率大概25%,死亡率20%,检测蓝耳病毒(PRRSV)与疫苗毒高度同源[7]。山东农业大学刘思当教授认为,我国蓝耳病防控存在众多猪场蓝耳病弱毒疫苗滥用的问题,尤其是致弱的高致病性毒株疫苗,为猪群稳定生产造成巨大的潜在威胁,科学防控蓝耳病应采用合理免疫(优质疫苗+科学免疫程序)[8]。李效成研究员认为,蓝耳强毒弱化疫苗疫苗免疫引起的临床问题仍将难以排除[1]。市场上的高致病毒株,无论是哪个毒株,均存在疫苗毒毒性过强,高致病毒株毒性很难减弱,这是蓝耳病毒本身的特性。过度甚至滥用强毒弱化疫苗,一些企业宣传误导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蓝耳病活跃场,蓝耳病发病期间可以紧急免疫高致病毒株弱化疫苗2头份/头,妊娠母猪在妊娠前、中期免疫1头份/头,仔猪断奶前后免疫1头份/头,但生产稳定后,高致病毒株要在母猪空怀期跟胎防疫(产后10~14天),1头份/头。对于蓝耳病阳性不稳定场,建议使用安全性更好的经典毒株(V2332、CH-1R)防疫。

5 结论

总之,有效防控猪流行性腹泻(PED),一方面采取科学的防疫程序,另一方面有效降低或避免免疫抑制因素对猪群的损害,两方面结合,就可能避免流行性腹泻(PED)对猪群的感染。

[1] 李效成. 2017年猪群疫病流行动态分析[C]. 山东济南“大北农”PRRS防控研讨会资料, 2017: 7.12-13.

[2] 夏伟. 2017年6月份种猪传染病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及防控建议[C]. 哈兽维科公共平台, 2017.07.14

[3] Takahashi K, Okada K, Ohshima K. 1983. An Outbreak of Swine Diarrhea of a New-type Associated with Coronavirus-tike Particles in Japan. Vet Sci, 45: 829-832.

[4] 宣华, 邢德坤, 王殿瀛等. 应用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J].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学报, 1984, 4(3): 202-208.

[5] 白翠. 口服免疫预防猪流行性腹泻[C]. 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 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 2010: 413-415.

[6] 译者:吕茂杰. 乳汁免疫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 历史和现状(译文)[J]. 养猪, 2017, 1: 33-40.

[7] 杨汉春.蓝耳病的现状、控制和出路[C]. 第二届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 2017. 6. 19-21.

[8] 刘思当. 蓝耳病防控存在的问题[C]. 山东济南“大北农”PRRS防控研讨会, 2017, 7.12-13.

(2017–07–2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基金(2016YQN54)、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基金(2015SYSZR02)

S858.28

A

1007-1733(2017)11-0097-03

猜你喜欢

头份耳病流行性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流行性感冒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